APP下载

共读,共情,共进

2020-05-11李巧玲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建共情阅读教学

李巧玲

【摘 要】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存在困难的一个领域。正因为阅读开展的困难重重,让很多学生觉得阅读就是一项任务,一种压力,没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阅读成为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然而,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科都在强调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从语文学科素养来说,阅读是培养的一个重要路径。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所以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阅读入手,对于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率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共读;共情;共建

阅读,很多人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偏好,有些人是以阅读为乐趣,把阅读当作放松的一种重要模式,但有些人对于阅读却是非常排斥,离开课堂从来不会自己展开阅读。其实,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更是希望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自觉阅读,找到阅读的乐趣,这样对学生今后一生的知识扩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对小学生来说,一切的习惯还在培养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阅读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可持续习惯。

一、共读,享受阅读乐趣

阅读是一种乐趣,但是很多人却没有体会到阅读能够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因为在阅读的时候他们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模式,把阅读当成自己的一种压力,没有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目,没有找到自己的阅读伙伴,阅读在他们的生活中是苍白无力的,是教师督促下的一种任务。为了改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这种困境,教师首先就是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此我们提出要共读。共读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人的阅读,在这里我们分为两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首先是对于有阅读兴趣的人,既然他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找到了阅读乐趣,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一个交流的伙伴,让他们能够在与别人探讨的过程之中将自己的阅读习惯坚持到底。其次,对于有一部分没有阅读兴趣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和其他同学共同阅读。因为在和其他同学组队阅读的过程之中就不是一个人的阅读,他们有了伙伴携手共进,或者是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之中学生的阅读欲望增强,慢慢会习惯阅读。

例如,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很难区分班级里哪一些学生对阅读富有兴趣,哪一些学生兴趣不足。所以,在具体设置时还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安排,就是让所有的同学找到自己的阅读搭档。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不尽相同,盲目让学生阅读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反而会让学生觉得阅读无味。所以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分配了几种不同的阅读主题,比如科技类,文化类……然后让学生分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主题,根据阅读主题来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每一个阅读小组在阅读结束以后写出阅读感悟。因为这是一个团体的任务,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学生就会充分讨论。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之中,学生彼此对于文章的见解都会进一步加深,而且他们也会很享受这种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使阅读突然有了乐趣。

二、共情,感悟阅读灵魂

阅读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但是每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从文章中吸取到的知识点也都是不同的。既然已经展开阅读,所以还是希望学生能够将阅读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在此提出要共情,去感受阅读文章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和其他的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也可以将自己带入文章所描绘的那一种情境之中,这样就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情。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时,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仅仅是处于阅读,是在读别人的父亲,而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不能够理解,自然也不会觉得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到作品中去,我让学生实现与作者的共情,将自己带入文章中孩子的这个角色,去想象作者的父亲就是自己的父亲,在当时的那一种情境之下自己的情感变化,这样就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更容易被触动,也更容易体会到文章的灵魂之所在。

三、共进,提升阅读水平

很多学生在初步接触阅读之时都掌握不到阅读的方法,阅读耗费时间,也抓不到重点,阅读的内容更是很快就会遗忘。所以,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可能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也需要在相互对比之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模式才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例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前一段时间已经让学生自主展开阅读,但是学生的阅读一直不见起色,所以我决定从方法入手,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于是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总结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具体阅读方法,在每一个学生交流分享的过程之中,其他学生都能够知道他的阅读方法,然后与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相互借鉴的过程之中,阅读的模式有了极大的改进,阅读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前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花费了同样的时间进行阅读收获的结果大不一样,有些学生在教师提问时却不知道教师问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阅读的文章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但是有一些学生却能够侃侃而谈。有些教师认为这是记忆能力的差异,其实不然,由于阅读文章篇幅不长,主要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投入足够的注意力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总之,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阅读可以成为自己的兴趣而非自己的任务,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更具色彩,减少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海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J].读写算:教师版,2017(17):92-93.

[2]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206(1):172-173.

猜你喜欢

共建共情阅读教学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