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泽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策略

2020-05-11赵云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3期

赵云

【摘 要】 秉持张謇“泽生”教育思想和“泽生”的视角,我们把“泽生”与当下的教育潮流和实践进行有机融通,赋予了“泽生”这个词语两个更为丰富的内涵,即润泽生命成长,改善生存状态,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学生幸福完整地发展。本文提出要坚守认知融通,保障“泽生”理念嵌入课程;关照动态践行,凸显“泽生”思想落到实处;转变教育理念,彰显“泽生”丰富本质内涵;把握内在本质,促发“泽生”内涵融入其中。

【关键词】 认知融通;本质内涵;转变理念;开发践行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其一生用自己的实践坚守自身的教育理念。所谓“泽生”,顾名思义,“泽”即为润泽;“生”即为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张謇在南通唐闸兴修水利,以“泽生”命名,寓意为“披泽生灵、惠及百姓”,这与张謇教育思想“培护径寸之茎,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才”也是不谋而合,也正是他“泽生"思想的体现。秉持张謇“泽生”教育思想和“泽生”的视角,我们把“泽生”与当下的教育潮流和实践进行有机融通,赋予了“泽生”这个词语两个更为丰富的内涵,即润泽生命成长,改善生存状态,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学生幸福完整地发展。鉴于此,基于“泽生”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研究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

一、坚守认知融通,保障“泽生”理念嵌入课程

“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绝不应该是脱离实践层面的虚空研究,而需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构建课程校本化的原则、途径、策略,科学地推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并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帮助教师形成“泽生”理念。

首先,南通作为全国教育的高地,拥有丰富的教育文化和深厚的教育底蕴,我们不能无视这些已经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先进教学文化和经验,而要在构建校本文化的过程中将这些传统经验融入其中,并与当下的教育思想、教育形式进行巧妙的链接,寻找全新的教育切入点,将传承与创新进行完美统一;其次,“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绝不应该进行纯粹的纸上谈兵,空说无益,必须要依托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让“泽生”校本研究真正能够对学校的教育实践、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两个“统一”的关照下,“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才能迸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

二、关照动态践行,凸显“泽生”思想落到实处

任何一种校本课程都不能将关注点仅仅局限在开发的层面上,如果只是为了开发,就可以抛开一切圈附,完全从自身一厢情愿地感知来设置。但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和构建起来的作用是需要在教学中真正意义上使用,而并不是一种摆设。鉴于此,“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就需要从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入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内在生命素质,让学生个体幸福完整的成长。

首先,要综合多种维度进行开发,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周边资源、办学愿景和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出最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为构建之后的实践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多层次地综合实施,可以在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专门开辟课程阵地,用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也可以巧妙地将校本课程融入国家课程中,形成彼此相通交融的课程结构和体系。最后,就是多元化的实践体验,巧妙地将教学融入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立体化的方式,展现文本内在的认知力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内在素养的不断发展。

三、转变教育理念,彰显“泽生”本质内涵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价值都需要通过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加以转化,否则理念终究只能停留在人的思想中,停留在所谓的文献资料中,停留在各种不同层面的课程中。“泽生”校本课程的落实,呈现出丰富而多维的内涵,需要每一位教师转变思想、更新理念,顺应课程开发的设置,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将开发出来的课程落实到位。

鉴于此,教师首先需要参与到“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对这一套课程的编写理念、编排过程以及预期目标形成整体性感知,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参与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认知,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不断成长,为践行校本课程奠定最真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就需要在研究中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变革,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

四、把握内在本质,促发“泽生”内涵融入其中

无论“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朝着一个怎样的方向发展,都不能丢了其内在之根。这就如同是飞上天空的风筝一样,即便飞得再远、飞得再高,终究离不开地上那根拴着的绳子。“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的主要思想源自于南通教育实践家张謇。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都不能完全脱离这一根本性思想。

鉴于此,我们首先要对张謇所倡导的“泽生”思想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认知,对其思想的内涵和本质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定位,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明确基本的方向;其次,教师要能够将张謇的“泽生”教育思想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與时俱进,并与学校的“生命教育”相结合,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始终从校本课程的本质思想入手,紧紧依托理论本质,将实践开发和践行与核心理论高度契合,保障“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能够在高效状态下得到不断实施和迈进,更好地落实了学生内在素养地不断提升。

南通一直都是教育重镇,“泽生”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就应该基于学生幸福完整的成长需要,分析“泽生”课程校本化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发“泽生”校本课程,主动应答时代精神,再塑校本课程的“泽生”品质,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