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20-05-11郑国卿徐文停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椎管

郑国卿,徐文停,杜 亮,倪 诚,李 卓

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越来越趋向于微创,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科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纳入患者均表现为腰背部伴一侧肢体放射性疼痛,均行腰椎X线、CT、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向同侧或患侧突出或脱出,椎管无明显狭窄、钙化,经非手术治疗半年无效。排除腰椎不稳定及L5~S1节段髂嵴过高患者。本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1~73(42.3±10.3)岁,病程3~36个月。L3~4节段7例,L4~5节段30例,L5~S1节段25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胸腹部垫空,腰部稍后凸,使椎间隙后侧充分张开,扩大穿刺区的面积。定位:L3~4的穿刺点位于棘突中线外侧8~10 cm,L4~5和L5~S1穿刺点位于棘突中线外侧12~14 cm。术中C臂机透视定位腰部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部行皮下至肌层穿刺通道逐层浸润麻醉。正、侧位透视下缓慢穿刺直至目标位置,置入导丝后沿导丝逐级置入导杆、导管,逐级使用扩孔钻行椎间孔成型,扩孔钻绞除小关节突外侧缘,置入工作套管、安放内窥镜。连续液体冲洗,镜下识别椎管组织,使用低温射频探查神经根,应用髓核钳咬除突出、脱出或游离的髓核组织,探查并松解神经根。最后,应用低温射频消融行纤维环撕裂口皱缩及成形术,反复冲洗残存的髓核组织。双极低温射频彻底止血后拔除外套管,缝合伤口。

1.3 术后处理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甘露醇及激素减轻神经根水肿,原则上不应用抗生素。卧床时结合直腿抬高练习,避免神经根再次粘连;6 h后带腰围逐渐下床活动,但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腰部过伸过屈活动。

1.4 疗效评价术前、术后1 d和术后1、3、6个月应用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腰腿痛缓解的情况,应用ODI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2 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90(56.6±6.5) min。术中出血量20~50(35.4±7.6)ml。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即刻转阴。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7.8±3.4)个月。术后1 d和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53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91.93%(57/62)。未发生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椎旁血肿等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患肢痛觉过敏、术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局部皮肤感觉麻木等症状,经激素、神经营养等治疗后症状缓解。

典型病例见图1、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常以开放手术为主,椎间孔镜技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成为首选治疗方式[1-2]。目前临床运用的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椎间盘切除术主要有Yeung et al(2003年)研制的YESS技术和Hoogland et al(2006年)提出的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YESS 技术是经椎间盘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穿刺进入椎间盘内,从椎间盘内向外“inside-out”选择性切除椎间隙后部的病变髓核,降低椎间隙内的压力,其主要适应证为包容型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对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组织则无能为力。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是在YESS 技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利用环钻扩大椎间孔,建立工作通道至椎管内,内窥镜直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硬膜外腔,直视下从外向内“outside-in”切除病变椎间盘组织,同时可探查硬膜外间隙、侧隐窝、椎间孔出口神经根,手术的适应证也由单纯椎间盘膨出、突出的摘除发展到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摘除,同时也可行关节突切除的椎间孔成形术、侧隐窝减压术等[3]。由于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完全进入椎管内,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较YESS技术有更广泛的适应证,对于移位、中央型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均有良好的疗效。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4]通过导针从腰椎后侧方穿刺,扩张软组织建立工作通道,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能够尽量保持腰椎自身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减少了医源性脊柱不稳的发生和术后椎管内瘢痕组织的形成;直视下能辨识病变组织、受压水肿的神经根和随呼吸波动的硬膜囊,减少了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可以让患者更早下床活动,缩短了康复时间。

表1 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1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优点:① 微创。皮肤切口仅有8 mm,侧方入路,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几乎无影响。② 适应证广。存在髓核脱垂、侧隐窝卡压或狭窄、髓核移位或游离、合并腰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情况时,均可应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进行椎间孔成形及椎管内直接减压。③ 安全性高。采用局部麻醉,术中可以随时和患者交流,避免损伤神经根。④ 恢复较快。6 h后即可带腰围逐渐下床活动,3~6周可恢复正常工作。⑤ 近期优良率高。缺点:① 暴露范围有限,操作空间狭小,可能存在减压不彻底;② 医患X线照射时间较长,手术技术难度较大,医生学习曲线较长,术者必须熟悉侧后路椎间孔区域的解剖知识,同时具备丰富的经皮穿刺经验和立体空间想象、方位判断能力。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椎管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