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历史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2020-05-09何晓彤

考试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教学情境初中历史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根据笔者应用案例,从实物教学情境、表演教学情境、活动教学情境、语言教学情境、问题教学情境等五个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历史;综合能力

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活动并不少见。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广州地区,历史学科将在2021年纳入“中考”考试科目。随着学生和家长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历史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教师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笔者认为创设合理的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下面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况,从五个方面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一、 借助实物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中的实物主要是指身边的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实践参观等。利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直观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方式去感知。有利于学生将具体事物和课本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认知的距离和时间。

自然学科比较常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一来自然学科模型、标本等素材比较丰富;二来自然学科有专门的实验课,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做实验。因此,有不少人文学科的教师认为,观察、实践应该是属于自然学科的培养范畴。但笔者认为,人文学科同样也有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的功能和义务。只要设计得当,人文学科同样能够兼而顾之。

以七年级的历史课为例,七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学的他们来说,学校是一个新的环境、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这一切都能引起他们足够的好奇和注意。因此作为他们学习生涯的第一位历史老师,笔者希望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历史其实是一门既有趣又能够学到知识的学科。在准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内容时,笔者发现课文内容里提到了稻和粟两种粮食作物,考虑到城市里的孩子大多平时比较少接觸到粮食作物。为了让他们能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笔者准备了一些谷物实物给学生拿在手里观察,同时还通过生活常识引导他们去辨认谷物和介绍每种谷物的实际用途。实物的辨认比看图片来得直观、清晰,讲解谷物的应用又能使课本知识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这虽然只是课堂里一个简单的动手环节,但学生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他们集中精神继续学习课堂的其他内容。

除了在课堂设计一些简短的动手环节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多走出去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广州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前,笔者安排学生分小组寻找关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参观后制作一期历史手抄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非常丰富,包括了西来初地、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海神庙等。通过实地参观,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的辉煌历史,拉近了历史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上交的作品不乏制作精美、图文并茂而且十分有创意的佳作,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的学生还充分发挥特长,用水彩和书法等不同方式制作的手抄报,更是增添了几分历史的韵味。通过制作手抄报,不仅让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之中解脱出来,培养和释放了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广州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通过主动接触和学习,增强了学生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借助表演创设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事实上,初中的孩子活动好动,他们不仅有表演天赋,还热衷参与。历史书中有不少篇目都可以改编成历史剧,让学生去演绎。历史剧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剧本的长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拟定,对白可以设计得诙谐幽默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此带动课堂气氛。

例如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秦王为什么要实行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历史场景:两个商人在集市上进行交易,由于货币、度量衡、文字的差异,导致买卖难以进行。在课堂上随机邀请几位同学出来参与演出。由于这只是一个历史片段,对于道具和演员的要求都不高。笔者课前准备了简易道具,学生只需要对照PPT上的对白,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演绎出来就可以了,操作性比较强。

台下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这种方式新颖、表演生动、语言幽默的教学方式,都聚精会神地观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又能够改变历史以往给学生留下相对刻板的印象,增加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

三、 借助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通过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去学习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中郑和下西洋这个子目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假如你是郑和,你会为远航做什么准备?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开始分组讨论。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能够说出需要准备金钱、船只、指南针、地图、工作人员、食物、礼物等。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答案和课本知识点相结合,学生就掌握了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金钱),造船技术发达(船只),指南工具的运用(指南针),以郑和为首的优秀航海人员(工作人员)。学生在回答需要准备地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展示郑和为远航所绘制的航海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指认西洋地理位置所在以及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通过这个小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并且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辨识地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 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描述教学内容,使学生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词的故乡,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许多能够反映史实的诗词歌赋作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饱含历史故事和韵味的诗词进行鉴赏,能够生动地重现历史原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记忆。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里面涉及大量诗词作品。所以,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诗词鉴赏内容。在备课的时候,笔者查阅了与课文史实相关的诗词,并向语文科老师了解学生对于这些诗词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了解诗词里蕴含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的时候,就可以将诗词融入课文内容。导入部分笔者就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虽然是高中语文的学习内容,但大部分学生都曾听过,除了一些生僻字要提醒一下学生的读音以外,学生念起来整体都是比较通顺的。“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灰飞烟灭”,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军惨败的场景能够通过文字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之中重演当时的悲壮场景。通过学习这首词,本节课要掌握的历史知识就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五、 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

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的总称,它主要包括人物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等方面。背景知识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非常重要。背景知识往往需要教师去补充,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机会借助背景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罗斯福新政》时,笔者补充了一些时代背景知识:经济大危机时,美国总统是胡佛。他深信最好的政府就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因此,他采取了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在1932年的总统大选时,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提出了新政的口号,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缓和社会矛盾。有了这个对比,学生就明白为什么罗斯福在总统选举中能够胜出,为什么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这篇课文里面,讲到中美关系的转机时,笔者会讲授乒乓外交这个历史典故。1971年3月,中国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其间,美国队员科恩错上了中国队的车。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和他握手、寒暄,并送给他一块印有黄山图案的杭州织锦作为纪念。下车时科恩手持织锦的情景被记者抓拍,成为了爆炸性新闻。第二天,科恩回赠庄则栋运动衫,并与之拥抱。随后,毛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在尼克松的支持之下,美国運动员一行13人来到中国参观、交流。小球带动大球转,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这个小故事真实而且趣味性十足,既向学生展示了中美隔绝的史实,又自然地带入中美关系缓和的教学内容上,有助于学生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不易。

教学情境是丰富多样的,上文的论述并没有全面涵盖教学情境的全部。希望在笔者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进行更多的尝试,使历史课堂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何晓彤,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二中苏元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教学情境初中历史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