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2020-05-08杨丽晶

博鳌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必要性分析财务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

杨丽晶

内容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是提高现阶段行政事业工作效率、社会效益以及新时期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保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质量对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部控制 必要性分析

1 引言

财务的内部控制作为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当前社会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创新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提效的主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实现单位控制目标為目的,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定行为规范等方式以及严格的执行程序,对行政单位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财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控制和处理。因此,强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同时在防止单位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改善单位工作作风和氛围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看,市场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和问题隐患。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当前公共行政体体系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提供了保障,但距离科学决策体系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应首先引导行政工作体系针对原有存在的单位管理落后、内部控制程序繁琐、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有效规避或解决。更为重要的是,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决策及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1]。

2.2 有利于规避业务层与管理层工作风险

基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特点和规律,可以明显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上明显区别于企业单位,表现出了财务工作内控力度小、预算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等限制性因素。由此看来,应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发展和强化,首先,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以及资金投放、效益估算等多种类型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也可通过单位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规范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其他行为的有效约束,从而进一步提高单位相关工作的可操作性。更为重要的是,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的形成也为单位内部管理层在职权运用、义务履行以及权力形式等多方面形成了行为标准,提高了单位管理层的执行力,有利于规避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与管理层的工作风险[2]。

2.3 有利于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质量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和强化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对行政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诸多要求,同时也满足了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新型财务风险和问题的处理和应变能力[3]。因此,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有利于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质量。首先,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单位的经济活动都在国家法律和相关行业规范运行范围内,同时也保证了单位财务活动在信息接收、信息分析与处理等流程的完整性,有效防止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腐败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修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等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创造了良好机会。

3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

3.1 财务工作人员结构老化,专业素质水平低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人才结构老化以及专业素质水平不高是影响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对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内控意识薄弱,进而导致了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关于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发展资源的投入比重较小。同时,人才作为现阶段行政事业发展与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财务工作人才结构的老化直接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受传统内控理念及财务工作经验等限制性影响较大,对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做出有效应对[4]。同时,原有财务工作队伍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表现出来的缺陷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预算管理、资金清算、会计核算等工作的模糊化处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更为重要的是,人才结构的老化以及人才更新速率慢、人才技能培训工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也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造成了影响。

3.2 监督体制建设与发展尚不健全

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强化财务内部控制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监督体制的建设与发展尚不健全,虽然部分单位在财务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的流程和较明确的操作规章制度,但在处理财务风险以及实行内部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监督机制的覆盖内容尚不全面,缺少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细节掌控。同时,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人员在技能实践、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培训意识不足,从而造成了监督不到位或者监督机制失衡等问题。另一方面,监督机制的缺陷极易导致财务部门工作散漫、懈怠或者对重要风险防范的畏难心理等问题出现,进而影响单位财务工作方面内部控制意识以及风险管理意识的形成与加强,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创新发展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5]。

4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4.1 强化财务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风险防范要求,应积极对单位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及队伍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建设工作,对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大关于财务内控工作人员在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引导其紧跟当前最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改革与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发展动向以及市场风险变化趋势等,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保证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中关于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其次,注重培训与建设手段的多样化,如线上形式的网络课程学习以及线下进修、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结合,提高在职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后,要积极引进具备现代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力及观念的应用型人才,不断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储备新鲜力量,保证财务工作始终保持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

4.2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是推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加强、实现事业单位创新发展高效化的重要保证。首先,应按照当前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的推进对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实践的相关要求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并对其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加大执行监控与管理力度,针对不符合进度要求的要及时提醒,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地实现全面化、全方位的督促监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个人考核奖惩机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工作队伍中出现的怠工等消极现象及时摒除。更为重要的是,定期针对单位相关财务活动展开独立调查,并对其中暴露出的漏洞与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充分发挥会计与内部控制和监督之间的相互性、一致性作用,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并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提供规范的实践性借鉴。

5 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建立完善、强有力且可操作性强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创新发展需要的财务监督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下创造良好的内部制度环境和保障,有效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整体水平。

(作者系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基金站 会计师)

【参考文献】

[1]吕凤敏.浅析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9(24):34-35.

[2]熊妍芯.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4):196-197.

[3]孙柏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8(17):203-204.

[4]刘文辉.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以及必要性参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9):34-35.

[5]严秀兰.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16(20):56-57.

猜你喜欢

必要性分析财务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
试分析物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综述
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房地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分析
高职学生创业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