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物教师专业拓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0-05-07吴杰

天津教育·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推动农作物教育资源

吴杰

[摘要]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生物对于农作物的高产,家禽、家畜的养殖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广大生物教师提供了广泛的专业拓展的空问。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助于推动当代农业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未来农业从事人员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农作物;教育资源;推动

一、拓展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生物课教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衣、食、住、行几乎都与生物学有关。如果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之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充满乐趣、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激发出来,就会形成探究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时,我在课堂中引入了这样一个话题:黄沙鳅是生活在山區冷水中的一种鱼,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其价格由原来的每斤几角钱涨到三四十元钱,由于利益驱使,人们开始疯狂捕捞,数量急剧下降,已濒临灭绝的边缘。就“黄沙鳅”你们想提出哪些可探究的问题呢?经过合作研讨,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黄沙鳅为什么生活在浅水中?黄沙鳅怎样繁殖?一次能产多少卵?把卵产在哪里?黄沙鳅喜欢吃什么?怎样能把黄沙鳅保护起来,防止灭绝?黄沙鳅能不能人工养殖?等等。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与交流,学生学会了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假设,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这样一个话题,学生学会了在生活当中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探究课的教学中,探究是教学活动的主线,而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开端,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由此可见,教师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资源,拓展视野,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够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二、精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2014年,我受区教育局的委托,做少年宫科学实验课的兼职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小学生,授课的内容都是与生物学有关的趣味小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所以我就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开发了《趣味小实验》《走进大自然》《洋葱为什么会让人流眼泪》《花为什么会变色?》《盆栽草莓》《透过显微镜看微观世界》《观察鱼的运动与呼吸》等二十余节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国家提倡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对于农村生物教师来讲,丰富的农业资源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石”,只要稍加雕琢,就能成为一件非凡的工艺品。把握和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就一定能开发出适合当地学校教育的校本课程,不但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且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当地农作物新品种简介”“适于当地种植的作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的经济价值”“特色家禽××的养殖方法”“家禽××的经济价值”“家畜××养殖的发展前景”等,都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方向。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三、开辟基地。种植特色作物

农村中学大多建在的乡镇的周边,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操场的面积都很大(有些学校甚至有自己的农田),教师可以建议校领导划出一片区域,作为生物教师开展活动的“生物园”,每年引进几种农作物新品种,种植在生物园中。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再到采收,都可以让学生跟教师一起完成。师生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增进师生间的友情。

我校位于山区,是一所离城区较远的乡镇中学,学校操场的周边有近十亩农田,归学校所有。除一部分承包出去之外,还有一部分由教师自主耕种。每年在种植之前,我都会跟教师一起研究选择哪些新品种,在什么位置种植等。每年至少选择3~5种新品种,比如:落花生、秋葵、吊瓜、丝瓜等。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七月、九月、十月三个月的时间里,每周的周末,教育局组织城区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研学”活动,其中有一站是来我校的种植园参观,我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讲解。学生们非常乐于参加此项活动,走进农田,学生对一草一木都充满了好奇。学生边听边记,或者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研学活动,学生对常见农作物、蔬菜的种类、生活习性、营养价值、经济价值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不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感悟,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活动,锤炼了他们的意志。

四、专访农户,了解家禽养殖

在农村,家禽的养殖十分普遍,除常见的家禽之外,人们会根据需求养殖不同品种的家禽。有些地方形成了特色养殖、规模养殖。在农村,除了本地的笨鸡、笨鸭、鹅外,不断从各地引进新品种,有很多品种不常见,就是看见了,学生也不一定认识。比如三黄鸡、乌鸡、野鸡、火鸡、珍珠鸡、绒鸭、丑鸭、雁鹅、鹌鹑、孔雀等。如果教师能抽时间深入农户观察,再结合上网查找,对这些家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营养价值、经济价值等,都能深入、全面地了解,然后介绍给学生。教师增大知识占有量的同时,学生也开阔了视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家禽养殖业的喜爱,这对农村的未来养殖业的发展具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农村面临老龄化,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对于农村的未来发展不抱希望,所以就出现了在农村务农的大多是老年人。如果这一代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以后,农村的劳动力将严重缺乏,这对于农村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作为一名农村生物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和能力为农村未升入大学的那部分人走上一条致富的道路提供一些借鉴,让他们在种植业、养殖业上感到大有可为,这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制作标本。实施科普教育

制作动植物标本,是生物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如果我们教师能把获取的农作物资源、家禽的新品种资源等制作成标本,标注上详细的说明,形成系列作品,就可以在学校举办“科普展览”,让我们农村或者城区的孩子,参观展览,进一步强化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同时,也能激发农村孩子热爱农村,将来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上成为骨干力量。在近三十年的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我在不断尝试着制作鸟类、哺乳类、昆虫类、孢子植物等标本,并得到了局领导的肯定。2017年的9月,教育局拨款,为我个人建立了“吴杰工作室”。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的工作室接待城区来参观的师生数已经超过了四千人次。可以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生物教师,我为学生的科普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对当地的常见鸟类、昆虫、孢子植物等的种类、习性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好习惯。

六、结语

总之,农村的教育资源优势相比于城市有很多的优势。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广大的农村生物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专业拓展空间。我们要着眼创新,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己任,不断思考与发现,就一定能够不断挖掘、不断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推动农作物教育资源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论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趣味象声词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