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思辨读写法初探

2020-05-07袁小英

天津教育·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群文议题

袁小英

[摘要]国家教育部为高中生推荐了阅读书目,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多种原因,学生对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兴趣不高,收效不大。本文从群文阅读的涵义及产生的背景、群文阅读中思辨读写法这两个方面展开,探索群文阅读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群文阅读;思辨读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毋庸置疑,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学科素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受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等现实因素的制约,高中生阅读现状一是量少而质次,阅读的内容、难度、高度与高中生的心智发展不匹配。二是效益低下:感受性、接受性、印证性阅读占主导地位。阅读中,学生普遍缺少理性思辨,不会深度学习。

一、群文阅读的涵义及产生的背景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对单篇文章进行解析,教材课文篇幅短、容量小、题材较为单一。学生就算掌握得再透彻,也仅仅是学会了某一篇或某几篇文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而且,在单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在课堂高频率的问答中,教师只顾着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却忽略了指导学生怎样去回答问题,或者怎样更高层次地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甚至没有时间回到文本中探寻文本的真谛。“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何谓“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取具有相关性的一组文章,形成一个“文章群”,师生围繞一个或多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一定共识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在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在多篇、多样的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构建。群文阅读教学带来的不仅是阅读教学形式的丰富,还有阅读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思辨读写法初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教育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2019年12月19日,在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考试蓝皮书》发布暨高考评价体系研讨会上发布了《考试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0)》《中国高考报告:政策与命题解读》《中国高考报告:高考评价体系解读》。蓝皮书指出,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打破应试教育的顽瘴痼疾,突出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由此可见,创新与批判性思维成为高考改革的主旋律之一。

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正好形成了呼应与共振之势。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提升理性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批判的精神和自主的人格,形成一个开阔的、多元的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培养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显然,仅靠学生的兴趣与自觉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在近两年的群文阅读实践中发现,思辨读写法对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效果明显。思辨读写法就是以思辨性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思辨性阅读不同于略读、泛读、接受式阅读,它是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对文本进行质疑、辨析、阐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的深度阅读。思辨性阅读强调阅读者有独立的姿态、质疑的眼光和思辨的过程。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说:“从阅读角度看,所谓‘批判,不过就是边阅读边评析,边理解边质疑,边沉浸边反省。”在教学实践摸索中,我尝试将思辨读写法贯穿于群文阅读教学,把群文阅读教学的流程具体设计为“组合群文——自读初探——思辨共议——个性表达”四个步骤,师生围绕相关议题对多个文本进行比、对、读、议,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实现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提升。

(一)确定议题,组合群文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如何设置一个“文章群”。我认为,以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文本内容,以一带多,以课内带课外来组合群文,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如:依托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材,将散文名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季羡林的《荷塘清韵》组成群文,从语言表达、写作技巧、主题思想等进行比较和鉴赏,总结作品的共性和个性,引导学生发现散文语言的精妙,学习散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又如:依托必修二教材《离骚》,将之与《史记·屈原列传》《论屈原与中国文人精神的形成》组成群文,深入了解屈原生平经历,体悟屈原的志向与感情,思考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根据文本内容设置议题和组合群文时,既可以选择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的多篇作品来组文,也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所写的不同内容的文章来组文,如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王维、孟浩然的相关田园诗组成群文,进行田园诗专题阅读。虽然,如何组建这个文章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组合群文之前要先确定适当的议题,根据议题来设置群文,这一点是不可动摇的。

(二)立足文本,自读初探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读”是群文阅读学生活动的起点,如何让学生的“自读”行为变得更为主动、有效?古人云“学贵有疑”,如果学生阅读完文本,一个问题也没有,可以说这样的阅读并没有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在群文阅读的学生自读阶段,我的做法是“立足文本,以问导读”。教师紧扣文本整合资源,借助自身阅读经验,列出阅读群文时要解决的问题清单,让学生带着问题把阅读需求转化为明晰、可行的目标,在内容的探究、情感的体验中完成自主阅读。

(三)深读精思,思辨共议

“深读”,是教师整合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典型任务,把学生的思考继续引向深处。“共议”,是师生在课堂上针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交流与分享。“深读”与“共议”互为表里,是实现思辨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环。思辨性阅读强调批判性理解,在深读精思之后才可能实现。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师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的同时,发现思辨的资源,完成好思维层次清晰的交流议题,让学生建构起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例如:我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王维的《渭川田家》《积雨辋川庄作》、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田园作》这六首诗组成群文进行田园诗专题阅读时,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三个交流议题:

1.你发现陶渊明、孟浩然和王维各自以什么样的身份、角度来审视田园生活?

2.陶渊明、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园诗有怎样的共性和个性?(试从精神追求、艺术表现两方面来比较)

3.陶潜、孟浩然和王维三人的田园诗,各有特色,你更欣赏谁的诗作?为什么?

这三个问题为学生的思辨阅读提供了必要的任务驱动和思考的路径,学生将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通过分析、归纳与概括,完成从“文字——文本——文化”的思维碰撞与提升,建构起自身独特而又深刻的阅读体验。

(四)个性表达,展现成果

群文阅读课堂不是阅读的终点,只是阅读的起点站、补给站。阅读是浸润,是吸纳;写作是倾吐,是表达。因此,经过课堂上的“深读精思,思辨共议”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成果,如撰写读后感、文评等,并及时地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将学生的作品结集成册,或向报刊投稿,或发表于班级QQ群空间,或展示于班级家长微信群等。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设置读书角,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量。近几年,“群文阅读”方兴未艾,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初中教学中开展得比较好,而高中学校则少有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必将给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不小的改变,也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每一位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语文新课程的创造者。我愿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真正的深度阅读。

猜你喜欢

批判性群文议题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