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快乐读书吧”,扎实推进整本书阅读

2020-05-07朱仕香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4期
关键词:搭建平台快乐读书吧

朱仕香

[摘要]很多教师对统编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板块编排的用意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总是以推荐者和布置者的身份,机械地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而对于学生对所推荐书目在文化背景、时代特征等方面存在的认知盲点却缺乏应有的点拔和引导。面对如此困境,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补充资源、科学设定计划、搭建研讨平台等方式,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益。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快乐读书吧;链接资源;制定计划;搭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08-02

统编教材为了深入、有效地推广课外阅读,在每个单元都精心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以推荐者和布置者的身份,机械地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而对于学生对所推荐书目在文化背景、时代特征等方面存在的认知盲点却缺乏应有的点拨和引导。面对如此困境,笔者以为应该精准把握“快乐读书吧”的编排定位,理清所推荐书目与学生认知能力之间的落差,真正破解“快乐读书吧”的教学难题。现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链接背景资源,扎实落实导读环节

1.立足单元教材,做好导读储备

在统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方式下,“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与单元课文篇幅的选择、语文要素的设定都有着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单元课文与语文要素的落实以及转化,为“快乐读书吧”中整本书的阅读积淀基本的储备。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典型的小说单元,《桥》《穷人》《在柏林》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短篇小说,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2)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教师要以语文要素为抓手,以单元课文为载体,着力指导学生从情节、环境和人物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小说阅读,使学生在体悟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策略。这个单元课文中,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与“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高尔基的《童年》都反应了沙俄统治下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境况,在表达主题、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上有着诸多的联系。教师可以将这篇小说的阅读与指导作为推荐学生阅读《童年》的跳板,为单元导读的实施奠基。

2.拓展课外资源,拉近生本距离

“快乐读书吧”中所推荐的书目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很多书目在言语表达、内容主题上与当下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较大的距离,给学生的阅读与理解造成了较大的障碍。教师要明白书目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并紧扣这种落差,及时补充相关资源。

比如,《童年》中生活在最底层的小染房主一家的生活是当下生活在蜜罐中的学生所无法感受到的,教师就需要及时为学生拓展补充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的相关资料,如人们的生活状况、国家的管理制度、民族的基本信仰等。有了这些背景资料的支撑和介入,学生对于书本的感知就不再是停留在零起点的状态或是仅仅从书本中单向获取的层面上,而是真正走进了书本、走进了人物、走进了作者,也走进了书本所反映的那段时间、那个民族。

二、科学制定计划,精心绘制阅读卡片

对于小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不僅仅需要一时的兴趣,更需要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教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推广人和引领者,就需要在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中科学制定阅读计划,精心绘置课外阅读引导卡片。

比如,高尔基的这本《童年》总共有10余万字,需要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介入。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卡片的形式将这本书的阅读划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导读——写出自己对这本书的了解,明确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向;第二板块,“葬礼和青蛙”——阿廖沙家里先后发生了哪些大事?写青蛙的根本用意是什么?第三板块,“伏尔加河上的经历”——外婆和母亲有着怎样不同的表现?导致她们这种不同表现的原因是什么?第四板块,“到人间”——你觉得主人公一家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你如何评价书本中的主人公;第五板块,交流汇报——对这本书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体会以及阅读方法进行交流。

纵观这本书的阅读规划,呈现出两类核心信息:首先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留痕,主要包括借助章节去落实、推进阅读流程以及每个板块所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的板块设定了不同的探究性话题,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展开阅读,在保障整本书阅读针对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其次是强化阅读之后的交流、汇总和分享。教师要树立从“这一本”到“这一类”的意识,将交流建立在具体的书目上,但指向的却是“这一类”书的阅读策略。如此具有目的性的规划、设置、记录,才能保证学生阅读的持续与深入。

三、搭建研讨平台。强化阅读纵深推进

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甩手掌柜,布置完任务就了事,而需要搭建交流汇总的平台,提炼出适切的方法,推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向着纵深处拓展。在推荐学生阅读《童年》这本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阅读实践设定了以下的交流、研讨主题。

1.以人物为抓手开展实践探究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刻画特殊情境、特殊背景下真实而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的阅读是不能脱离人物而单独存在的。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文本中特殊的情境来梳理和把握人物的内在特征。为此,教师就需要紧扣学生的原始认知体验,对人物展开系列化、深入化的解读和实践。

对人物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可以是聚焦整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如阿廖沙前后命运的变化轨迹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推手,从而立体化、多维化地感知人物内在的特点;可以是对整本书中极具个性或者争议的人物的研究,如外祖父不仅对人非打即骂,还放高利贷、教唆别人偷窃,其狡猾自私、残忍粗暴等反面个性使得这个人物更加多维而立体;可以是对一组人物的串联式探究,如外祖母、茨冈等。

对人物的感知,必然要关注整本书的细节,而更多的是需要认知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阅读。

2.以情节为纽带开展实践研究

《童年》这本小说的叙述方式相对特殊,整本书是以“我”的口吻来观察、描述身边的事情以及人物。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阅读的顺序人手,相机罗列出人物关系图,在梳理人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也可以鼓励学生置换观察的视角,尝试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角度来勾勒、感知故事情节。比如,站在母亲的角度,这本书中所呈现出来的细节就可以转化为“丈夫的离世一父母家的生活一回到自己家中一又一次婚姻失败”。梳理情节是小说阅读的基础性工程,但我们不能完全局限在情节上,而需要在情节梳理之后,围绕着情节进行深人思考:转化视角之后,再来看这些情节,你在不同的阶段,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母亲?

小说情节的发展并不是作者随意设置的,这与人物的个性有关,更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相关。只有紧扣情节发展,我们才能看到当时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才是小说阅读的根本。

总之,统编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实施必须要以单元课文为主,教师要做好整本书阅读的陪伴者和指导者,更要扮演好学生交流和分享的推动者。只有巧妙而扎实地推进整本书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责编:刘宇帆)

猜你喜欢

搭建平台快乐读书吧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
“快乐读书吧”童话导读教学设计
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