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传世家训中的修己之道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2020-05-07吴蕴慧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修己

吴蕴慧

摘    要: 苏州传世家训以家族的兴盛为目标,强调立德修身、读书立业等诸方面的统一,推崇儒家君子之德,秉持儒家个人立德修身的原则,以修己心、正己身、律己行为治家育人的操守,淡泊宁静,洁身自好,激浊扬清,气节相尚,延续了家族高贵的精神品格和家族的清风正气。苏州传世家训中修己之道为自身家族的发展和昌盛奠定了基础和声望,同时个人和家庭的美德修养也勾勒出了苏州地区崇文向善、爱国为公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质。

关键词: 苏州传世家训    修己    区域文化

安家乐业、家国天下的思想早已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周易·家人卦》曰“正家而天下定矣”。中国传统的家训博大精深,注重法度、理念和思想的传承,是先祖高超人生艺术和智慧的总结,涉及个人修身励志、为人处世方方面面,是家族长者对子孙立身、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

一、苏州传世家训中的修己之道

苏州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世家大族更是兴盛不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朱、张、顾、陆”大族,唐宋元明时期的“归、范、文、王”及清代的“彭、宋、潘、韩”等家族中,不乏为官清廉、品德修洁、操守谨严的。究其原因,这些名门望族均注重对后人诗礼家国、清风正气的培养和熏陶,注重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言传身教,以家族的兴盛为目标,强调立德修身、读书立业等诸方面的统一,推崇儒家君子之德。

1.正心明志,立德自省。

心为人一身之主,德为人立世之基。正己先正心,心正才能身正,身正才能行正。苏州传世家训极为重视家族成员的个人道德修养,以儒家“忠、义、礼、智、信”为家训核心,要求家族子弟为人忠诚,讲究信义,崇尚礼仪,涵养正气,正心明德。

常熟钱氏家训以圣贤的德行为标准,提出“立身端正”道德修养标准,告诫家族成员“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要求家族子弟做到心术端正,为人堂堂正正,内心无愧于天地,言行举止皆以圣人为榜样,不断提升道德品行。苏州彭氏彭蕴章《居心箴》中指出“心之臧,身之康,心之疚,行之谬兮,心之病,去病纠心,使心正”,教导子弟严格践行道德规范,为人要“心正”,心正才能言行得当,不偏不谬。

《论语·学而》记载曾子每日以“三省”自警:“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宋代大儒程颐著《四箴》阐发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并用以自律。为后世立德自省所效仿。为了保证家族子弟言行合乎礼节、自觉践行道德规范,苏州传世家训要求家族成员效仿圣贤,定期自省,善于反省,及时改恶归正。洞庭东山沈氏《迩言家训》要求子弟“反躬自处以正,而后责成于人”,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做到“言有实,行有恒,敦伦礼,笃恩义”,然后无愧于己心。常熟钱氏家训以曾子的“三省”和程子的“四箴”为范示,教导钱氏子孙“内省”“恪礼”,克制私心和欲望,抛弃邪念和诱惑,忠于己心,信于他人,从而习得正道。娄东太原王氏家训以“省察功过”要求子孙“每日唯以善、恶两端,事事检点,刻刻循省”,每天进行严格的自我反思和审查,并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减少邪念,培养善念。苏州彭氏彭蕴章在《怙过箴》中指出“君子之过日月蚀,汝何弗更终自贼,积而不掩为凶德,胡不猛省,刚以克”,教导家族子弟为人应不时自省,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切不可积恶伤德,掩过饰非。

2.读书明理,修身养性。

苏州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体都是因循耕读而仕、科考进仕之路而声名显世。刻苦攻读、书香传世成为苏州传世家训的主旋律。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书不仅成为大族世家求科举仕宦、提振家声的重要途径,更成为苏州文人雅士明理修身、陶冶情操的优良家风传统。

常熟钱氏家训极为重视诗书传家,认为熟读古书才能使人根基深厚、富有底蕴,“读书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读书跟智商没有关系,是一种修养,子弟不论贤愚均需读书,“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兴学育才则国盛”。常熟言氏家族的《言族六礼》在“明勤惩”和“严教育”中,甚至还把读书作为为人父母者的义务,不读书者本人不仅要罚跪,连父母也难逃训斥,以此保证兴学育才的家风。朱伯庐《治家格言》提出同样的观点:“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伯庐还将读书和做人紧密相连,“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苏州潘氏潘世恩倡导读书“进德”,以书中的至理名言锤炼个人的道德和修养,博学而约用,达到“其养愈粹,其气愈平,其心愈下”的境界。同里杨氏家训也以读书明理、踏实做人传承后世。常熟蒋氏家训不仅重视读书和知识,对子女“但令识字,教之孝行礼节”,还提倡家族子弟在饱读之余,多读《华严》《法华》《太上感应篇》《文昌帝救劫宝章》《金刚经》等佛书和善书,以此涵养性情,明辨善恶。苏州缪氏家训教导子孙“少说几句话,多读几句书。博通经史子集,观古人成败兴亡,考天地山川人物,增长见识,涵养性情,皆读书也”,更是将读书与获取知识、修身养性的宗旨阐释得淋漓尽致。

苏州传世家训不仅对家族子弟提出读圣贤书的要求,更注重读书的方法、家学的传承。常熟钱氏教导家族子弟,读书要善于思考和总结,思学并用方能有所收获,“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常熟冯氏冯班在家训中告诫子弟读书不能一目十行,必须反复推敲琢磨。昆山徐氏兄弟凭借读书而致显宦,通过自己的藏书、修书与治学传授子孙,修建藏书楼,取名为“传是楼”,并书对联“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为训,表达藏书育人的良苦,寄托对后人的期望。太仓王氏后七子领袖、文坛盟主王世贞家族以诗画相承、笔墨传家,至第十代王鉴为娄东画派领袖。太原王氏王锡爵之孙王时敏虽未出仕新朝,亦为“娄东画派”的开创者、“一代画苑领袖”,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太原王氏也成为文化世族。常熟翁氏世代富藏书,为晚清九大藏书家之一,尽显家学渊源。苏州文氏家族“一门风雅”,“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詩、文、书、画造诣皆深,人称“四绝”全才,其从长子文彭、次子文嘉起,皆善诗文书画,代际传承,不堕家风。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楼主常熟瞿氏五代与书为缘,书香传家,以爱书、读书、聚书、藏书作为人生的追求和家族世业。

3.淡泊宁静,不唯功名。

自泰伯、仲雍以天下让、怀“至德”之心奔吴地始,吴地便开启了仁爱禅让、淡泊名利的传统。苏州传世家训处处可见淡泊宁静的教诲,要求后世子孙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不以私立为营,不以权势为炫。

苏州范氏家族杰出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常以自己的清白行为示范家族子弟,教育家族成员为官要清新淡泊:“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当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告诸子及弟侄》)昆山归氏归有光之父归正性格闲适恬淡,读书为乐,与世无争。长洲文氏清廉自守以为家法,常有尘外之趣,隐逸之怀,文徴明性简静,居常不喜受人之惠,淡泊名利亦成文氏家族的气质。吴江松陵沈氏一族不仅为官深受百姓爱戴,而且为人清贫乐道,淡泊处世,为后人敬仰。沈桂芬为人低调,于声色货利,一无所好,每日上下朝非八人大轿子,而是一辆黑驴车,人称“驴车宰相”。东渚惠氏教导子孙遇事不必负一时之气,宁为无用之辈,勿做逞强之徒,以彰显宽忍淡泊的胸怀。

在淡泊宁静的家训引导下,苏州大族子弟在追求功名的同时,更注重“立修齐志”,强调自身的素养和心性,不汲汲于名利,不唯功名是图,在朝为官进退自如。常熟言氏家训不尊崇学而优则仕的古训,而是学而不求仕、仕而不求名。人称“言将军”的三十二世言循,因言行举止不当获罪,遇赦归家后弃武从文,立志读书。学有所成后老师劝其去博取功名,他却认为“读书主要是改变人的气质,不是用来求名的”,淡然处之。常熟翁氏家训亦有“得一科名不足为重也”“知失一科名不足为累”的家训,劝诫子孙不要将功名看得太重。苏州彭氏家族虽然科举显达,但更注重心性修炼和精神自由,不为功名所累。彭时以楼中读书写作为乐,修炼道德学问。彭年、彭德先、彭行先皆隐而不仕,专心著述。

4.刚柔并济,砥砺气节。

“自来言吴地者,称其水胜”,有了水的特色,苏州传统文化有了刚柔相济、坚韧柔雅的特性。苏州传世家训以“保德保身保家”为至孝,教导子弟待人宽柔相济,同时气节相尚,讲求操守,教导子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不趋炎附势,维持家庭的荣誉和人格尊严。

杨舍郭氏家训“以礼义廉耻存心,正直忠厚立品,一切非分之事,概不敢为”。昆山顾氏顾炎武不仅坚持遗民气节,而且襟怀坦白,“不登权门,不涉利路”“胸中磊磊,绝无阉然,媚世之习”。太原王氏王锡爵为人刚烈正直,因为论辩朝中政事而得罪前后两任当朝宰相高拱和张居正。张居正当政时,王锡爵秉执公心而不依附张居正;张居正死后遭人陷害时,王锡爵宽宏大量而不落井下石。常熟归氏归允肃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立志“毋夺于威,毋诱于利,毋牵前恩,毋邀后报”,以昭明清白纯正之心。常熟蒋氏家训告诫家族子弟“科场分房主考,及考试生童,须秉公甄拔孤寒,不可受贿。天人鉴之,鬼神察之”“慎刑察狱,宁郑重,存赢余,以备不虞”。姑苏袁洪愈为人耿直,坚持节操,立言曰“吾人砥节励行,直当上法伯夷”,曾上疏弹劾严嵩,为官四十余年,所居不增一椽,出入徒步,苏州沧浪亭有座五百名贤祠赞语称其“清风盖代”。昆山徐氏徐元文深得舅父顾炎武风骨,在任左都御史期间,“数条上便宜,知无不言”,遇事敢言,从不阿谀奉承,被人誉为不畏强御。长洲文氏文徵明为人谦和而耿介,不事权贵,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辞官归隐,以戏墨弄翰自遣。

二、苏州传世家训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一人义则一家举义”,苏州传世家训中修己之道不仅为自身家族的发展和昌盛奠定了基础和声望,而且,“一家善则一地向善”,个人和家庭的美德修养也勾勒出了苏州地区崇文向善、爱国为公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质。

1.助推崇文重教、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念。

苏州传世家训秉持儒家个人立德修身的原则,以修己心、正己身、律己行为治家育人的操守,淡泊宁静,洁身自好,激浊扬清,气节相尚,从而延续了家族高贵的精神品格和家族的清风正气。个人修身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基。

苏州传世家训以诗礼传家,将读书作为立身之本、安身之命,重视日常的家庭教育,重视弘扬和倡导儒家文化,以孝悌为根本,倡导以俭养廉、忠厚传家、好学重礼的家风和家学,倡导敬老爱幼、兄友弟恭、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吴地各个时代向学之风的引领者,是吴地崇文重教文化特质的传承者。同时,苏州传世家训强调文以载道,遵循儒家经典及其道德准则,注重家族子弟人格的培养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将文化修养与道德修身有机结合,所培养的人才能明辨是非、德行高尚,不趋炎附势,不拉帮结派。

2.倡导爱国为公、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

立德高远方能构筑超凡的内心格局,方能奠定非凡的人生高度。苏州传世家训关于个人修养的规范,使家族子弟在“忠信孝悌”理念的引领下,做人持躬谨严,待人存心宽厚,既有忠于国家和君主、舍我为国的赤子之心,勇于为天下谋利益,又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先忧后乐,还能胸襟阔达,不受外物好坏和个人处境的影响,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在苏州传世家训的教导下,家族子弟在积极入世的精神驱使下,经科举之路步入仕途的文人多以操守自守、清正自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均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报效君主、辅佐朝廷为己任。他们或勤政廉潔、勇于直谏,或以德为政、秉公办事,或坚持原则、不受贿赂,或忠于职责、敢于为民平反,或严守职责、不枉理徇情,或体恤民情、造福民生。

自明朝中后期起,苏州一跃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历史时期,苏州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以惩弊救世、爱国救亡为己任的清官廉吏和文人雅士,他们为官低调,力行实政,倡导洋务运动,宣传改良思想,抒写了爱国为公、实业救国的时代精神。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苏州传世家训的潜移默化,以及家庭教育对个人修养和美德的高度关怀。

参考文献:

[1]张学群等.苏州名门望族[M].扬州:广陵书社,2006.

[2]苏州市纪委、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苏州大学.家国千年——苏州历史上的家风与家规[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7.

[3]沈文祖.廉石千秋——苏州清官廉吏史话[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4]田田等.传世家训[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5]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中国家规[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编号:2018ZDJD-B018)”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修己
孔子的“修己”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大宇宙中谈博爱(节选)
“修己”与“安人”——“中庸”内涵辨正及其伦理原则探析
关于孔子“修己”思想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