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5例临床观察

2020-05-07郭朝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疱疹病毒明目细胞因子

郭朝霞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目前临床常见角膜病,发病率据角膜病第一位,其由单纯疱疹病毒引发,多为单眼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眼红、眼痛、眼睑皮肤疱疹、视力下降、畏光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现阶段,治疗HSK多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滴眼液临床应用广泛,其有效成分进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内被酸化,能抑制病毒DNA的合成,阻止病毒增殖,在HSK治疗中效果确切,但易产生耐药性,部分患者疗效欠佳[2]。HSK在中医学中属“花翳白陷”“聚星障”范畴,中医认为风热外侵、肝胆内热,邪毒上攻于目是HSK的主要病机,治疗需明目退翳、疏风清热,故当选清肝明目汤。本研究选取我院90例HSK患者,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90例HSK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女14例,男31例;年龄15~66岁,平均(40.15±12.58)岁;病程7~90 d,平均(48.36±20.38)d;双眼病变9例,单眼病变36例。观察组女15例,男30例;年龄16~66岁,平均(41.02±12.27)岁;病程5~95 d,平均(49.11±20.05)d;双眼病变8例,单眼病变37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单双眼病变比例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患者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患者均存在眼睑痉挛、异物感、眼红、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符合2014年《中华眼科学》[3]中HSK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5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HSK中医诊断标准。②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成分过敏;患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伴有其他眼部疾病;资料不全;治疗依从性差。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滴眼液(特一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176)治疗,6次/d,1滴/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肝明目汤治疗,药方组成:生地黄20 g,甘草5 g,蝉衣10 g,柴胡10 g,白藓皮12 g,杭菊12 g,郁金12 g,绵茵陈12 g,夏枯草15 g,木贼15 g,密蒙花15 g,赤芍15 g。以水煎服,早晚各一次。两组持续治疗1个月。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估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大幅缓解,黑睛星翳基本消失,荧光素染色呈弱阳性或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黑睛星翳缩小,荧光素染色呈阳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4)随访6个月,统计比较两组复发率。

2 结果

2.1 视力改善情况 治疗后,对照组视力>0.8眼数比例小于观察组(P<0.05),两组视力<0.4、0.4~0.8眼数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视力改善情况眼数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IL-2、IL-6、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观察组,IL-6、IFN-γ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组别例数 IL-2 IL-6 IFN-γ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545.01±5.3249.23±6.1871.87±8.1967.34±7.5837.88±7.1433.15±5.22观察组4544.68±5.5753.26±7.41∗71.56±8.3263.54±6.88∗37.59±6.8428.98±5.6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复发率 随访6个月,对照组、观察组各有1例单眼病变病例脱落。对照组44例52眼中,9眼复发,复发率为17.31%(9/52),观察组44例53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为3.77%(2/5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为71.70%,低于观察组90.74%(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HSK具有易复发、慢性、多发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发生角膜穿孔,甚至引发眼内感染,最终会由于眼球萎缩造成失明[6]。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病情。在HSK治疗中常规西药短期疗效优良,但病情易反复,且会产生耐药性。随着中医药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

《秘传眼科纂要》中有云:“乌轮属肝,则凡清肝、平肝、行肝气之药……皆退翳之药。”清肝明目汤具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之效,有助于缓解HSK患者临床症状。清肝明目汤由生地黄、甘草、蝉衣、柴胡、白藓皮、杭菊、郁金、绵茵陈、夏枯草、木贼、密蒙花、赤芍组成,其中生地黄具有活血养阴之功效;蝉衣发挥退翳明目、疏风散热的作用;柴胡可疏肝解郁、散邪解毒;杭菊具有清热明目、清肝疏风之功效;密蒙花具有凉散风热之功效;赤芍发挥活血养阴、清肝退赤的作用;郁金可清心解郁、行气化疥;木贼具有退翳止血、疏风散热之功效;绵茵陈可清湿热;夏枯草可明目、清火、散结、消肿。诸药合用,共奏疏风理气、清热泻火、清肝明目之效[7]。且现代药理表明,蝉衣内含锌元素,能有效改善眼部营养状况,加速修复角膜组织,赤芍可显著扩张血管,改善机体微循环,且具有解毒杀菌作用,杭菊具有抗病毒作用,可有效抑制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8-10]。阿昔洛韦滴眼液可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中断DNA链的延伸,还可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11]。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视力改善情况差于观察组(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HSK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降低复发率。

相关研究显示[12],HSK患者机体内IL-6、IL-2、IFN-γ失衡,且上述血清细胞因子与疾病病情、预后有密切关系,对其进行调节有利于HSK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治疗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观察组,IL-6、IFN-γ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HSK患者可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HSK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视力,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明目细胞因子
明目养胃食荠菜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单纯疱疹是怎么感染的?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犬疱疹病毒感染治疗
象亲内皮疱疹病毒及其研究进展
牛疱疹病毒糖蛋白D的结构特点及在疫苗学中的应用
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