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要学会煽情

2020-05-06胡培永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情感教育

胡培永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实现语文课的情感教育目标,学生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之外,语文老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还要学会煽情。

【关键词】语文教师  情感教育  煽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205-02

语文教师的煽情,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不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自我陶醉,更不是“平地起惊雷”的无端咆哮。语文教师的煽情,是一把金钥匙,当情感在学生胸中激荡的时候,帮他们打开情感的闸门;是一座桥梁,连接课堂内外,把学生的内心和书本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温床和沃土,让学生情感的幼苗健康茁壮成长。

一、语文教师要学会煽情,就要做一个爱生活、爱学生、爱语文的性情中人。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即便是生活中难免磕磕绊绊,也会努力去笑着面对。心中充满阳光,整个人才会充满活力。热爱生活,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不管刚刚经历了多少不愉快,也會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刹那,将笑脸呈现在学生面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很多优秀的语文老师,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每时每刻都在向学生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学生在课堂上,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在老师情绪的感染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体验很容易就能被调动起来。

语文教师毫不例外要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要学会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赞赏而非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学会用心体验教学的快乐,把对每一篇课文的讲述,当作一次心灵的旅行,在桂林山水泛舟,在苏州园林漫步,和汤姆·索亚一起历险,和居里夫人一起见证跨越百年的美丽……要学会自省,勤于自省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动力,不自省,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对工作就会缺乏敬畏之心。要乐于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这样教师不但能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还能让自己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语文教师还要做一个热爱语文的人。青年教育家窦昕要求学生爱上语文,做有修养的人,这何尝不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语文老师要做到与书为伴,与贤为友,有君子之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一个真正热爱语文的教师,他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讲述、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是饱含深情的,是激情四射的。

语文教师要有高情商,要学会做一个性情中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语文教师,会将自己的内心体验,毫无保留地体现在对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句段的讲解上。他们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死去而眼含泪花,会为十里长街送总理声音哽咽,会为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慷慨激昂……高情商的语文教师,是拥有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在他们身上本身就体现出人文精神。教师的情商越高,情感积淀也就愈加厚重,也愈加容易被感动。

二、语文教师要学会煽情,不仅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还要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充分说明要顺利实现情感教育目标,教师就必须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教师具备深厚语文功底,他对教材的领悟就会更进一层,他往往能够挖掘出教材更深层次的内容,而教材的情感教育功能,往往隐藏在这一层次当中。要想煽起学生的情,教师自己首先要能感受到文之情感,要能够在深研教材中,领悟文中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想要让学生被感动,就先要让自己被感动。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渲染气氛、引领情思,让学生真正沉入到教材所包含的情感世界中去。当教师熟练驾驭了教材,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便会随之增强,煽起情来便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所以,语文教师的案头应该是要多放几本书,多学习,才不会让自己的那桶水干涸,做一个有才华的语文老师,才能握得住那把煽情的“扇子”。

当然,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感情之火煽起来,还需要借助高超的语言艺术。

高超的语言艺术,不是在课堂上的虚张声势,不是人为的夸夸其谈, 不是东拉西扯的空话连篇,更不是课堂上喧宾夺主后的喋喋不休。语文教师所具备的高超语言艺术,是教师主导和教材内容的完美契合,是激起学生情感涟漪的那一颗小石子。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听优秀语文教师的课,最欣赏的便是他们让学生如沐春风的语言艺术。教师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的冰冷文字中所蕴含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不断重复着的一个个40分钟中,总是能发现新的乐趣,总是能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三、语文教师要学会煽情,不但要注意把握好“煽”的时机,而且要注意讲究“煽”的技巧。

情到深处自然浓,语文课的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但并不是平均铺展开来的。点点滴滴的汇聚方才凝聚成湖泊,学生情感的海洋自然也是经历了一次次的渲染铺垫,不断挖掘和层层感悟,方才汇聚而成。而这时,教师的适时“煽”情,便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加温,从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那么怎样把握煽情的时机,又如何才能做到巧妙煽情呢?

1.课前煽情,调动情绪,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多数老师不重视课前的准备,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很难保持较长的时间,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激趣,就很容易使一些孩子的思绪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前煽情,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可以提出激励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可以设计学习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还可以许以“奖励”,对孩子以利相诱;还可以律动激励,以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激情。

2.课中借助教材情感资源,让学生情感迅速升温。

语文学科本就是一门感性学科,字里行间无不关乎一个“情”字,小学语文的基础教育听说读写也无不关乎“情”。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就是把那些铅印的文字转换为有着神奇魅力的美妙音符,如阳光雨露,渗透进学生心田,滋润他们情感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课中煽情,就是要引导学生完全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感氛围中去,帮助学生经历更为丰富的心路历程。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并把握课堂中每一个能够煽情的触点,及时而又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不断升温,使其与教材完美契合,以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目的。

3.善于真情表达,煽出关爱与希望。

语文老师要善于向学生表达关爱,实实在在的表达方式最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深情与关怀,也最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来。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伸出的大拇指,向学生投去的期许的目光,都是能让学生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煽情方式。尤其是对中低年级的孩子,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肢体语言,摸摸孩子的脑袋,捏捏孩子的脸蛋,拍拍孩子的肩头,拉拉孩子的小手,这些都是无声的语言,都是最能唤醒童心的爱的方式。

4.课后真情小结,升华情感、培养品质。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小结,很多时候应该是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的有效衔接,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把课堂之中的情感体验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激励,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帮助学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观的教育目的。

语文教师要让煽情成为一种教学习惯,成为课堂上的本能反应。但要学会煽情,做到煽情巧而不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仅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煽情方式。

参考文献:

[1]洪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41.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情感教育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