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2020-05-06张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高中策略研究新时代

张洁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它。所以,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成了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知识,走进信息世界,打开学生视野的另一扇窗。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认识上的不足,大多数初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就成了学生的自由活动课,对于学生的学习作用不大,对于推动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新时代  初高中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14-02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学生必须要学习掌握的一门学科,它不但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基础的构成,也影响学生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因为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都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新宠,是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所以,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老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他们在课堂上要么一味地给学生讲理论,要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摸索电脑,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信息知识理论系统的学习,影响初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尽管由于信息技术的丰富性,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比较感兴趣,但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时,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就是因为网络游戏和网络上一些无关疼痒、吸人眼球、没有内涵的一些节目。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近信息技术课程、了解信息技术学科,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学科,他们才能正确对待学习,对待网络。因此,笔者针对新时代下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则以及改革的策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一、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式的单一,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虽然在新时代生活的影响下初高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信息技术,接触了网络,但那些都是肤浅的操作上的接触,与系统了解信息技术理论课程还差很远。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結合的学科,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上机操作,提高学生运用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老师并没有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一定的目的,老师总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理论讲解上,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和原则没有充分的掌握,或者说忽视。显然,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激发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接受知识、学习知识。无疑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方式,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也不利。

2.对于信息技术缺乏一定的认识,没有引起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更在乎学生用心学好参与高考的一些科目,对于信息技术课他们抱着了解一下的教育心态。显然这不但影响了信息技术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其它课程来说也是一种制约。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学习离不开电脑,由于现在大部分初高中学生本来就比较迷恋网络和电子产品,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影响到了身体健康,鉴于此好多家长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更是不能重视,甚至有一些排斥。在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初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原因,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当下我国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影响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神秘的世界。

二、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原则

初高中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要在理论的支持下,教学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因此,作为初高中信息技术的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摆脱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征,通过实践化、生活化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实际,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满足新时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初高中信息技术的老师要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和教学特点,根据新课标、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要求,结合价值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人本性原则、难宜适度的原则等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标准化的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现实问题,拓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新时代下改进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1.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中的一些功能和技术,虽然都是一些比较直观或者死记硬背就能记下来的东西,但是由于它一层层的关联性,还是让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和技术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性、科学性与实践性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便于记忆,也更容易理解。比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座位表”、“课程表”、“班费开支表”再到“成绩统统计表”、“考勤表”等等的表格制作中去实践、去练习。通过这样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能很快学会制作表格,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也明白了表格统计的用处,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当有利。

2.利用激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些初高中学生学不好信息技术课的原因:一是觉得信息技术课操作一下还可能,理论太深,对学好它没有信心;二是对信息技术干巴巴的理论没有兴趣。因此,作为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老师我们就要用激励的教学方法引导、唤醒、培养、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爱上信息技术,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比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时,学生在学习了有关 Windows98/2000的一些内容后,就会改变桌面的北景、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设置屏幕保护等等,老师就应该激励学生,让他们勇于尝试,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兴趣。这样不但能促进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能有意无意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3.要运用形象的比拟法,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初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还是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作为老师就应当在教学中想法把深奥难懂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出来,增强学生理解。比如,电子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老师若根据课本照本宣读,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的,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之间的关系,或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夹以下目录的结构,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了,同时也能促进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老师,一定要遵照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这个特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好、更优质地为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妮娜.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4(04).

[2]贺文苑.新课改下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1(7).

[3]张现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4(24):53.

[4]蒋昌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思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8).

[5]林巧,李小红,王兰.对伊犁地区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72-473.

[6]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70-71.

猜你喜欢

初高中策略研究新时代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