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素养的三步评改、二次写作的作文教学法研究

2020-05-06杨国顺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

【摘要】作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现行的作文评改及训练方法往往是教师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收效甚微。从本质上来看,“少、慢、差、费”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步评改、二次写作的作文教学法的提出,旨在改变这一现状,这种方法既能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又能使学生对每一次作文出现的失误与不足都得到点对点修改提高的机会。

【关键词】学科素养  三步评改  二次写作  作文教学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基于学科素养的三步评改、二次写作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3871。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74-02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高中作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神圣使命。但现实情况是:教师在作文评改及训练上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收效往往不尽人意。从本质上来看, “少、慢、差、费”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做了精辟的概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了,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本发下来以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教师的辛勤劳动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了。”

因而,无论是作文评改方式还是作文教学模式亟需改变。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尝试摸索出了三步评改、二次写作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三步评改、二次写作的作文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1.近三十年对作文评改现状的共同认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过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这可以说集中总结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新世纪以来,很多一线教师在具体的作文评改方法上也有很多创新,但通过对这些评改方式的梳理,笔者发现这些方法都是对作文批改做孤立的、单一方式的研究,往往注重或强调了其中某一个方面。很多时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对学生的单篇作文进行评或者改这一角度。对结果的重视大于过程的活动。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2.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在平时的工作中,笔者常年担任3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班级多、班额大。往往是作文在案头堆积如山。批阅起来非常费时,主要表现为劳动量大、批阅周期长、反馈严重滞后等情况,这些因素的叠加使老师精疲力尽,但学生却收效甚微,这就呼唤教师必需改变以往的作文批阅方式。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工作中,针对学生对日常的作文写作与批阅情况的认识,笔者设计了细致的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提纲对学生对作文写作和评改的情况进行了细致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情况得不到及时反馈,现有的作文评改模式对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能力帮助不大。基于此,传统的布置作文——教师评改——反馈学生作文的模式亟需改变。

二、三步过程性评改、二次写作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笔者尝试“三步评改、二次写作”的作文评改及写作方法,较前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三步评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实施环节包括三步。二是对学生的单篇作文在评改过程中分三步进行。具体表现为:

第一步:学生相互批阅(评改)。由评改者(学生)个人提出修改意见(包括对作文的修改、旁批、眉批、评语及修改意见)。

第二步:同桌或小组讨论,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意见,然后选定一名同学作为主执笔人书写旁批、眉批及评语、分数等。

第三步:作文者对评改者意見的审视与反思。这个过程作文者无论是对他人中肯意见的接受,还是对不妥意见的批评反驳,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审视自己的作文能力的过程。

第二个三步则体现为评改作文时的具体切入角度与操作方法。具体表现为:

第一步:语言文字的批改,包含以下方面:

1.格式是否正确

包括:(1)有无标题(2)标题是否居中(3)有没有分段(4)每段开头是否空两格书写(5)如果有小标题,小标题是否居中。

2.卷面是否整洁

包括:(1)书写是否工整(2)卷面上是否有黑圈(3)能否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3.错别字情况

4.标点符号使用情况

(1)位置是否正确(2)书写是否规范

5.用词不当和语句不通顺情况

(1)把用词不当的地方挑出来修改(2)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尽量修改使其通顺,万一没法修改的句子在下面划横线并指出其不通顺。

6.看语言表达是否简练、准确

(1)看语言表达是否重复、啰嗦(2)用词是否准确

第二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思想(立意)是否正确、清楚、突出。(可细化)

2.感情是否健康、真实。

3.选材是否典型新颖、真实可信。包括:

(1)材料是否围绕中心(即材料使用是否恰当)

(2)材料是否符合历史、生活实际(即材料要准确)

(3)材料是否有典型性。

第三步:对篇章结构及写作技法的评价、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开头能否迅速明确主题。

2.文章结尾是否做到收束有力、升华主题。

3.段落层次是否清晰。

4.过渡是否自然。

5.结构是否完整。

6.开头结尾是否照应。

7.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等。

二次写作的具体做法为: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三步批阅之后,教师再次审视学生的批阅的情况,对学生相互批阅过程中的优点充分肯定,对评改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予以点拨纠正。然后让学生认真体会互评过程中的评价并进行同题作文的二次写作。在二次写作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犯第一次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三、三步评改、二次写作的意义

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科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    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新课标对写作的学习要求是:“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正是基于此,高中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近年来研究者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从评改角度出发来探讨教学实践的论文非常多,但梳理这些论文就会发现,很多论文探讨的是如何写作文评语或如何对作文进行修改。大部分论文往往是基于经验或调查问卷对某一作文教学理念或策略进行阐述,进而提出自己的教学评改策略,但在策略如何具体实施,实施以后怎样将评改策略转化为学生作文的能力则论述很少。因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推行三步作文评改策略,评改之后让学生对他人的意见进行审视、充分吸收他人的意见,并进行二次写作。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学生评改的是一个题目的作文,而学生下一次练习的是另个一题目的作文的盲目性。从而使学生对每一次作文出現的失误与不足都有得到点对点修改提高的机会,这就是本研究的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语会编.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 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5]魏书生.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J].语文学习,1990(2).

作者简介:

杨国顺(1965-),男,汉族,甘肃秦安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师范生动物学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读、问、讲、练、思”五环节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