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2020-05-06王瑞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德育小学生

王瑞娟

【摘要】新课改过程中明确提出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文章的讲解,将优秀的道德品质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希望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47-02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思想发育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待事物的看法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这时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弥补了教学体系中德育教育的不足。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程中的文章只作为教授语文知识的工具,忽略了文章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忽略了课程中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优异但是道德素养方面却有很大欠缺。德育教育在小學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2.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在适应教学制度改革的要求,使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意义。它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养成爱祖国、爱家乡的品格,为小学生讲述做人的道理。在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同时,又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育中忽略了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联,教师和家长只重视“教书”忽视了“育人”。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学习如何写字、造句、写作,没有把语文知识与道德培养形成关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到学生的差异性。

三、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原则

1.耳濡目染的原则,不要把德育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附加任务,而是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在学习文章时把文章的美感,赞扬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层次分明的原则,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将德育教育元素用有趣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在讲英雄事迹的文章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讲,主人公面对敌人时的威武不屈即可;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讲主人公的爱国情怀,无私奉献。

3.逐渐渗透的原则,小学生的思维观念还处在发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可操之过急,而要逐步渗透,慢慢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文章中积极向上的因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读书识字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1.保证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小学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塑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首先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教师不再只是教授课堂知识,更要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使学生在平时与教师的相处过程中接受道德熏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2.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引导。语文是一个以文章、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这些文章里面包含了很多德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去发现这些德育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例如《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中,主人公当深陷绝境时,本来可以用五星红旗起与老板交换面包,但是他拒绝了。面包店老板却因为他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面包的这一举动所感动,并给了他更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主人公的爱国情结,最后老板给予主人公更多的帮助也正是对爱国主义者的尊重。

3.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素材能够和文学本身的美感融为一体。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抒发美好情感的文章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得到道德修养的熏陶。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思维观念。例如在读《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时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让他们来选择当铁罐还是当陶罐?让学生们来回答并说出原因,教师通过文章的讲解,来让学生认识到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同时不可以骄傲自大,和别人友好相处,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结束语

当下,家长和教师越来越关注素质教育的问题,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正是为了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努力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美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5(06)

[2]马虎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 2013(18)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