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5-06杨雯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支部建设

【摘要】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发展党员评判规则和规划不完善,党员再教育过程不扎实,支部建设缺乏创新,支部堡垒战斗性不强,党员先进性发挥不足的问题。因此,高校需要健全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与评定体系,促进党员再教育“党建+”化,全面加强支部建设科学化,推进支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  党员再教育  支部建设  先进性发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20-01

十九大提出新时代要全面从严治党,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对凝聚人心、培育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深远意义。因此,高校需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机制困境

1.发展党员各阶段评判规则不完善,顶层设计与特色制度缺乏

高校学生入党要经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四阶段。目前在各阶段,推优和鉴定标准尚不够明确,常以学习成绩、科研成果作为评判依据。而忽视甄别学生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等“软实力”是否达到党章要求。

同时,部分高校的顶层设计尚未统一,导致二级学院在制定评定标准时,呈现出界限不清等现象。从而部分学生入党后,仍表现出理论不扎实、党性修养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情况。

2.发展党员缺乏有效规划,年级层次比例分配不平衡

研究生发展党员总体名额较少,且发展党员分配名额仍按支部均分,这导致一些优秀学生因名额限制而无法入党。而本科生受就业和升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低年级发展少、高年级优先发展的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质量。

(二)学生党员再教育与支部建设科学化不足

学生党员再教育部分流于形式。如理论学习是否入心入脑,是否能促进党员生活实际;实践活动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否有提升等,并未有过多的教育效果预设、反馈、评估和调整。同时,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教育内容基本一致,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且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思想价值引领不够,未能充分保证党员再教育效果。

而学生党支部建设缺乏活力。支委会分工不明确和责任担当缺失,组织管理不协调,活动常以支部书记“一言堂”完成。且活动形式单调,主要以读文件、看视频和写心得等方式,缺少艺术性、深度性和创新性。久而久之,支部成员学习主动性较差,支部凝聚力不强。

(三)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不充分

学生党支部堡垒战斗性不强,长效机制和活动平台搭建未有突破。且部分党员未能起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完全具备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遇到难事不能冲锋向前,理论学习动力不够,实践和工作作风不严谨。

二、新形势下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与评定体系

1.完善学生入党考核机制,严格把握党员入党各关口

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是源头,要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纯洁性并帮助端正入党动机。学校党校应规划统一的行动指南,继而二级学院党委则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特别是在入党申请、群团组织推优等环节,应综合学生各方面表现,合理划分各因素比例,加强量化评定,制定出公平、公开、公正的入党积极分子准入标准。如本科生可加入志愿和集体活动参与率、理论考试分数、荣誉奖励、辅导员评价等因素;而研究生可将导师意见纳入评判因素。

2.支部建构模式不断优化,党员发展均衡有计划

学生党支部结构的合理设置,对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有重要意义。那么,是以不同学科划分出博、硕、本支部的纵向设置,还是按年级横向划分,或是横纵向交叉混合设置,亦是以上三种方式融合的网格型、交互式党支部构架,值得深入探索。而设置需遵照的原则,要结合功能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目标,以及利于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效果而定。同时,发展党员不以班级、年级或学科人数划分名额,把握好党员发展质量与数量间的辨证关系,不突击发展,保证合理的学生党员队伍规模。

(二)促进学生党员再教育“党建+”化,全面加强支部建设科学化

秉承多维路径的、具体化的党员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管理形式,将有意义的党员再教育变得更具吸引力。如党建+学风建设,将党建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即支部党员与学习后进生建立结对帮扶,既提高了学习后进生的成绩,又促进了党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党建+互联网,抓住学习强国APP、微信、微博等网络即时性特点,将热点议题、时事政治、意见建议、考核试题、会议通知等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再如党建+师生,举办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共建的主题党日活动,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促进了支部间的交流;还如党建+团建,将团日活动与党日活动协同,增强文化育人效果。

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要仔细谋划,完善党员学习培养机制、党员阶段考核评估机制、支部责任执行机制等,并明确支部建设的目标、依据、责任、任务、时间、人员等,形成反馈、调整和改进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支战斗力过硬的学生党支部,是激发党员主观能动性的阵地,是联系群众和党员的纽带。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地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选备有领导力、创新精神和业务精良的支委会队伍,健全评价监督制度,使学生党员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具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党性修养的主动性,将个人发展、党员先進性和支部建设相互融合与促进。

参考文献:

[1]惠文军,张霁薇.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员发展问题研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67-73.

[2]蔡锦山.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问题及突破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4):29-31.

作者简介:

杨雯(1990-),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支部建设
中医院校构建党支部联合体促进基层党支部建设探析
开展“三先”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