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育理念下高中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2020-05-06李高林刘瑞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教育放管服研究性学习

李高林 刘瑞霞

【摘要】新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立足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合作、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以情境陶冶教学、物理实验、课本上不说的历史、“大阅读”等为依托,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展开研究,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对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能力和提升综合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  兴趣  放管服

【课题】2017年度河北省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教育理念下高中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编号:170105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02-01

本课题旨在通过语文大阅读、英语角、课本上不说的历史、物理实验操作等学科在高中教育实践中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使学生的学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一、情景陶冶教学升华学生的情感

课题主持人李高林老师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探索、研究,撰写、刊印的《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陶冶教学》指出:现代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常识教育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的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情景是学生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观点的内在动力,是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依托,对学生优秀品质、美好品德的形成作用不可小觑。

新教育理念倡导设计特定的情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磋商的形式获取知识。只有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学生的情感才能被调动起来。因此,李老师立足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功能,通过图画展示、材料编制、活动创设、音乐渲染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背景提示、进入情景、体验情境、升华情感等程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在新时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本上不说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担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历史的前提。课题组孟琰杰、刘瑞霞两位老师就以“课本上不说的历史”为切入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在2018年5月份与学生讨论商量后布置任务:6月份确立自己研究的方向;7-8月份暑假期间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亲長、搜集家史和老物件等方式撰写研究性小文章;9月份交于老师审阅整理。通过4个多月的努力,从近百篇小文章中择优选出十几篇作为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在众多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历史课本上没有但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知识:如付东方同学的姥姥经历过日本侵华期间躲避上山的经历;王燕燕同学的爷爷也经历了抗日战争,人民公社时期做会计和“文革”时期亲见别人被批斗的历史,正所谓总结经验、忆苦思甜;冯菁菁同学的冯家简史也体现了普通大众频繁而勤劳的一生;王志宏同学爷爷对戏曲的爱好也使他今天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冯月婷同学太姥爷的曲折人生和左萌周同学奶奶挖野菜的经历都体现了当年艰苦岁月对人性的磨练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体现出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日益繁荣强大……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同学们用心撰写的一篇篇文章,让学生不仅经常接受红色教育,还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庭在近现代中国变革、发展的大潮中所经历的“难忘时刻”,使学生在学习书本上的历史知识之余,感受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感悟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和更加深入的理解父母的艰辛。再通过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大家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倍感自豪,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担当,献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三、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主动与创新

物理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主动进行探究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验中,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运用和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来理解课本原理,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学习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大量的物理实验,我们发现:讨论、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在一起学习,增进彼此亲近感,消除了学生的焦虑心理,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了激发,使全班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另外,教师只引导,把绝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学生说的机会是传统物理课堂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大阅读”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新高考政策下,语文阅读在语文科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题型将更加注重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急需提升。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语文阅读中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课题组范甜甜老师,通过启发学生对同一篇文章做不同的解读,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阅读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提出假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研究中再次对作品进行深刻剖析;通过引导学生研究作者独特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善于质疑等,展开探索语文阅读中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启发思考、多设疑问,更要引导学生大胆求索、主动质疑,逐渐养成不提问题不读书的好习惯,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朝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目标迈进。

当然,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大课题,其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研究性学习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现代化与课程改革》[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李高林(1980.10-),男,汉族,河北省邢台县人,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先秦哲学、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教育放管服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走进新教育,拓展“大阅读”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