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态农业推动长沙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05-06王少希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长沙

王少希

摘 要:经过构建良好产业结构,推广示范应用绿色生产方式,培育扶优农业品牌,深化改革创新配套体制机制等措施,长沙生态农业发展已具备了较扎实的基础。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思想认识有待提升、农业产业链不健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保障力度有待加强等制约因素。针对各项不足,提出了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产业体系、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完善生产体系、以典型示范培育新型经营体系、以项目建设构建保障体系等具体建议,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长沙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20)02-0103-04

Abstract: Changsha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rough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ng and demonstrating green production mode, cultivating and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brands, deepen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upport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etc.. Bu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are also some constraints, such as low ideological awareness, imperfect industrial chain, uneven product quality, and insufficient security.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mproving the policy system by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perfecting the industry system based on market demand orientation, perfecting the production system by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ultivating a new management system by typical demonstration, and constructing a guarantee system by project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Changsha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1]。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长沙市近年来因地制宜、主动发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势头很好,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的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强化改革举措、加大投入,促进健康、持续发展。

1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湖南省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产出的发展思路,从区域布局、产业融合、品牌建设、质量保障、技术支撑等方面入手,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链条,努力探索出一條绿色增长、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1.1 主动调整优化,构建良好产业结构

近年来,长沙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调整粮猪型传统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产能布局,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一是种植业启动了2万hm2种植结构调整,主动退出低效粗放的普通粮食种植,稳步扩大特色生态种植,打造形成4个万亩特色种植示范片、30个千亩特色种植示范片;近年来,“优质稻+小龙虾”“荷花+鱼”等种养结合生态模式不断优化,浏阳市官渡镇农民孔蒲中家庭农场“优质稻+中华鳖”生态立体种养得到李克强总理的肯定。二是养殖业按照乡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核算,完善养殖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向生态环保转型。近3 a长沙市禁养区共退出畜禽养殖栏舍面积超过80万m2,而在限养区和宜养区鼓励发展宁乡花猪、罗代黑猪等地方特色品种,将生猪养殖规模控制在600万头左右;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牧业、特色养殖业,牛、羊等草食牧业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小龙虾、观赏鱼等特色养殖业蓬勃发展。望城区湖南乡里里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循环微流水[2]现代化设施生态渔业,树立了现代化设施设备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样板。

1.2 主动推广示范,应用绿色生产方式

近年来,长沙市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各级农业部门和生产主体积极主动推广示范,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转变。一是规模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12.508万hm2,林地经营权流转面积10.455万hm2,农业规模经营比例达65%以上。二是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已建设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超过6.7万hm2,创建畜禽标准化生产场963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5%。三是绿色化生产有效落实,启动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3.3万hm2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10万hm2、绿色防控6.7万hm2以上;生态环保压力的增大,促使长沙市主动加快养殖场粪污处理升级改造,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备率提高至85%以上,长沙获批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试点市。

1.3 主动培育扶优,壮大做强农业品牌

为支持创建生态农业品牌,长沙市2017年下发了《關于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形成了生态农业品牌的创建热潮。截至2018年末,全市现有“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625个,约占全省总数的1/6,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20个、绿色食品170个、有机农产品2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打造形成了长沙绿茶、宁乡花猪、浏阳水果、望城鲌鱼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公用品牌和隆平高科、金健粮油、盐津铺子等现代农业企业品牌。其中浏阳市大围山镇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围山梨为主导,坚持生态种植,全镇大围山梨种植基本实现了绿色食品认证全覆盖,成为湖南省首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示范样板基地。

1.4 主动深化改革,推进配套制度建设

近年来,长沙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主动从行政管理体制、要素保障机制、基本经营制度、政策扶持手段等方面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率先在农业部门设立专门机构、统筹行政资源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了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用地保障。全面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3]改革,推广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构建形成生态农业经营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优势。率先设立总规模达10亿元的长沙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实施涉农资金整合和财政资金“拨改投”试点,有效拓宽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2 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发展生态农业不是一个新课题,但面临着一些新要求,特别是在当前普遍对农产品品质要求和农业生产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显得更加迫切而紧要。从长沙实际情况看,长沙生态农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2.1 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生态农业发展有几种典型的认识:(1)不敢发展。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投入大,见效周期长,投资风险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小,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意愿不强烈,基层干部更有了求稳的心理,对生态农业不太感冒。(2)不愿发展。认为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占地方产值比重小,地方发展更需要从工业和服务业发力。而且由于绿色优质的生态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优质不优价的情况普遍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据测算,生产相同产量的农产品,采取生态化种养方式所需生产资料成本提高约30%,人工管理成本提高约50%,但产品价格平均仅高于非生态农产品20%左右。(3)不会发展。有人把生态农业理解为原始农业,认为只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添加剂就是绿色生态;有人把生态农业与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的现代农业割裂开来,习惯于原来“短、平、快”的老办法,对那些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丝毫不感兴趣。

2.2 农业产业链不健全

长沙市生态农业的农产品以蔬菜水果、淡水产品等保鲜期较短的产品为主,产品相对单一。同时为保证食材新鲜,基本都是以初级产品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没有经过较为精细的分级分类和精深加工,农产品产后增值程度还很低。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各区县(市)在发展生态农业时,仍然以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模式为主,不能有效预测市场需求,因而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频频发生,对农户生产积极性有着很大影响,农业设施化程度不高,规模化和标准化也难以实现,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高低不一,难以形成品牌影响,产品销售市场受限。市场竞争力不强。各生产经营主体由于小而散,农、工、商一体化程度不高,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大,销售渠道中的信息化平台、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储存、流通环节的建设力度相对滞后。整体市场影响力小,竞争力不强。

2.3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生存的空间。广大市民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质量仍抱有观望和迟疑态度。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面源污染较重。近几十年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整体面源污染情况较重,综合治理需要长期坚持。农业生产中虽然科学施肥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化肥用量偏高、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式落后、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据测算,全市化肥有效利用率约为30%~40%,农药过量使用也一定程度存在。同时,零散畜牧养殖废弃物乱排放,农地膜残留等,造成比较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而农产品将受到农村面源污染的直接影响。(2)综合治理技术有限。对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化水平关注不够,同时因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往往偏重现代工业技术,轻视对农业生产环境和自然资源恢复的生物技术,难以有效解决土壤污染、地力减退等农业资源破坏问题。(3)市场监管欠缺。当前生态农业品牌数量虽然不少,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一些非生态农产品为提高价格鱼目混珠,随意贴上生态的标签,使消费者难以辨别,而真正绿色优质的农产品无法得到市场认可,制约了真正生态产品品牌价值的发挥。

2.4 保障力度有待加强

(1)专业人才缺乏。长沙市经济相对发达,年轻劳动力外出就业机会多,使得从事“三农”工作的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尤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的人员平均年龄超过了50岁。农业企业由于待遇普遍不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难以真正引进、留下专业人才,经营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2)资金投入缺乏。目前各级财政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与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而民营企业家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难题:由于生态农业投入时间长、见效慢、风险高,同时又无土地抵押,导致金融部门不敢或不愿放贷,而以财产担保所能获得的贷款数额较少。(3)用地指标缺乏。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可供发展生态农业的土地越来越少,同时土地闲置浪费、过于碎片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国家对农村用地严格控制,很难争取到建设用地、配套设施用地指标,导致部分现代农业、新业态、基础性建设等项目无法落地。

3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广阔的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要准确把握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大势,搶抓当前各级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努力把绿色生态打造成为长沙现代都市农业的最大优势。

3.1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完善政策体系

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支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导向,围绕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在资金投入、用地政策、人才支撑、税费优惠等方面予以倾斜。(1)注重扶优主体。把发展生态农业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结合,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项目扶持、资金补助等方面向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家庭农场扶持办法,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打造好100家示范合作社、100家示范家庭农场,推动生态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2)注重扶新模式。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大力推动合作组织一体化经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完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推动乡品出乡入市,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和“互联网+现代农业”[4]。(3)注重扶强品牌。进一步加大对“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支持力度,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区域型、综合性、特色化农业公共品牌创建。未来3 a,长沙市将创建绿色有机生产示范基地2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将达10个。

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体系

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主要是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1)优化产业布局。以种植结构调整为契机,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重点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实施“一县一特”发展战略,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其中长沙县重点发展茶叶产业,以及食用菌、蔬菜等加工;望城重点发展蔬菜产业,以及粮食、水产等加工;浏阳重点发展油茶产业、以及果蔬、中药材、林特品等加工;宁乡重点发展畜牧(花猪)产业,以及粮食、茶叶、蔬菜、中药材等加工。(2)突出产业重点。要高质量发展就要重点发力。建议长沙生态农业发展定位为高技术农业投入品和湘菜食材加工,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农产品支柱产业。重点生产杂交水稻种子、水产种苗、优质大米、冷鲜分割肉、名优茶、食用菌、预包装湘菜食材、时鲜水果、乳品饮品、生物技术精深加工的保健产品、医药产品和化妆品等系列产品,培育新型产业。(3)促进产业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景点,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同时力争新创建1~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5~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3.3 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健全生产体系

主要是用现代设施设备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立体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1)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推行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生物净化环境、生物质能源等现代生物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农业,综合处理利用农业废弃物、清洁能源,控制农畜水产品药残,控制农田污灌和污泥使用,把机械化生产作为降低生态农业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以第三方组织为依托的评价平台,以在生态农业发展领域具有一定权威的社会组织为基础,完善绿色生态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5],率先搭建长沙市生态农业信用评价平台,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3)推进农业生态立体循环。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支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全面实施农田有机质提升行动,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农膜、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推广稻鱼、稻鸭、稻虾、稻蛙和稻蟹等“水稻+”生态高效种养结合模式。

3.4 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培育新型经营体系

主要是发挥生态农业典型的说服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1)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通过3 a的努力,长沙市规模化生态农业经营程度提高到80%以上。(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议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纳入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待遇有保障的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当地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专业技术学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积极发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承包作业、养殖业粪污专业化处理等服务,支持开展粮食烘干、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服务,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积极实现小农户和生态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5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构建保障体系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此完善现代农业保障体系。(1)加强用地保障。积极推进已铺排的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创新方式、加强协调,在此过程中摸索出台全市统一的设施农用地备案相关政策,明确设施农用地备案规模及退出机制,规范设施农用地的管理,确保重大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用地。(2)强化日常监管。建立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管标准体系,对纳入生态农业信用评价体系的项目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监测,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健全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食品安全联动监管执法机制,对假冒伪劣的生态农业品牌进行全面清理整治。(3)加大财政投入。设立都市生态农业专项建设基金,子基金由引导基金+县(市、区)配套+社会资本构成,原则上连投3 a,每年市本级财政出资引导基金2亿元,县(市、区)配套1亿元,撬动社会募资2~4倍,3 a基金总规模拟达到30亿元。

参考文献:

[1] 沈允钢. 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趋势[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5):551.

[2] 李为学.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J]. 江西饲料,2012(2):39-40.

[3] 肖卫东,梁春梅.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内涵、基本要义及权利关系[J]. 中国农村经济,2016(11):17-29.

[4] 杨继瑞,薛 晓,汪 锐.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 经济纵横,2016(1):78-81.

[5] 张 锋,牛 静,高 芳.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186-189.

(责任编辑:肖彦资)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长沙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