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林GrammarTime板块教学“四部曲”

2020-05-06蒋敏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四部曲语法教学

蒋敏

【摘要】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改下,“讲解+练习”的语法教学方式已经落伍。在语法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法特点、探索语法规则、归纳语法规律、运用语法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语法教学 探索规则 运用知识

译林版英语五、六年级开设了Grammar Time板块,对于这一板块的处理,笔者基本上采用的是“讲解+练习”的方式,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自己也觉得乏味、枯燥。怎么样让语法课“活”起来?如何在语法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如何优化语法板块的教学?笔者在参加本校学科融合的活动中,一位数学老师开设了《乘法分配律》,她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理念让笔者对Grammar Time板块的教学豁然开朗。她的教学步骤是:搜集素材,探索规律,建立模型,尝试运用。笔者用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Grammar Time板块进行了尝试。在这节课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者,不再是枯燥的机械训练,而是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学生们“活”起来了。

本文将结合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Grammar Time板块的教学案例来探寻Grammar Time板块教学的有效路径。

最初,笔者是这样处理这节语法课的:

首先呈现书本上语法知识的前半部分,接着让男生读: Whats wrong with you? 女生读: I have a fever.依次读完,然后问学生Whats wrong 后面接的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是“宾格”后。教师继续出示语法知识的后半部分,女生读What should I do? 男生读You should have a rest.依次读完,教师让学生把do圈起来,再把have, take和drink圈起来,请学生说一说should后面接的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动词原形”后,教师出示一些练习,学生做完后,校对答案,进行讲解。

在这节语法课上,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得很痛苦,部分学生会掉头看看钟,度“分”如年,期盼着赶紧下课。因为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也感到乏味,毫无成就感。

怎样在语法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在语法课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怎样在语法课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在语法课上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经过反思、研究和琢磨后,笔者改良后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感知语法知识

因为每一个单元的语法知识都在Story Time板块中有所体现,因此笔者借助于Story Time板块来搜集语法知识的相关素材,在复习Story Time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法。热身环节教学过程如下:

T: Look at Su Hai. Whats wrong with her?

S: She has a headache.

T: What should she do?

S: She should have a rest at home.

S: She should go to see the doctor.

S: She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

S: She should drink some warm water.

T: Look at Mike. Whats wrong with him?

S: He has a toothache.

T: What should he do?

S: He should go to see the dentist.

S: He should brush teeth in the morning and before bedtime.

在热身环节中,教师用简单的自由交谈,不仅复习了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同时也涉及了本节课的语法知识“Whats wrong with...?”询问情况,“She / He has a...”回复情况,以及用“She / He should...”来给出建议。但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语法规则,只是为学生提供感知语法知识的素材,起一个复习旧知、引出新知的作用。

(二)文本再构,探索语法规则

教师在PPT上出示一张Su Hai妈妈带Su Hai去看病,和医生进行对话的图片,并且教师提供了Su Hai妈妈和医生之间的对话框架,并设置一定的障碍,要求学生对医生的建议做一个连线。对话内容如下:

Mum: Whats wrong with her?

Doctor: She has a headache.

Mum: What should she do?

Doctor: She should               have a rest.

She shouldnt         taking some medicine.

drinks warm water.

drink cold water.

從上课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将She should和taking some medicine 以及drinks warm water连起来了。这时,教师进行校对,将taking和drinks圈起来,并让学生们思考它们错在哪里。这时,学生们会主动打开书本,将这两个句子和story里的句子进行比对,发现story里should后面加的都是动词原形。这时,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主探索,大概知道should后面应该接动词原形,学生们的判断、推理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三)启发引导,归纳语法规则

在上面一个环节中,学生们掉到了教师设置的陷阱里,心里有所不甘,一个个的斗志被激发了出来,摩拳擦掌。于是,教师成人之美,设置了一张病例,但这一张病例中有错误,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见下表:

在学生通过自主查找、修改后,教师校对答案,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以下规律:Whats wrong with+人称代词宾格?should后面接动词原形。

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呈现相关语法规则(见下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总结Grammar Time板块的内容。 见下表:

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语法,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归纳语法板块的要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感知、比较、思考来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四)创设情境,运用语法知识

语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以促进语言技能为目的。因此,教师在本环节创设了一个语境,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識开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训练活动。

教师创设的情境如下:Bobby摔伤了胳膊,他的妈妈带他去看医生,编一个医生和Bobby妈妈之间的对话,对话框架如下:

Doctor:Whats his name?

Bobbys mum: ....

Doctor: Whats wrong with...?

Bobbys mum: His arm....

Doctor: Let me check.

Bobbys mum: What should he do?

Doctor: He should....

He shouldnt....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对写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设计了让医生助理为Bobby写病例的活动。见下表:

本环节中教师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果甚好。

在改进后的语法课上,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面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嘴巴动起来了,师生互动起来了。学生学得带劲,教师教得高兴。究其原因,反思如下:

二、教学反思

(一)重视学习过程

在改进后的语法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去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改进后的语法课上,教师在连线和改错这两个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障碍,学生遇到困难后,引导学生质疑和思考,主动探究。在学生对语法知识有所了解但又不能完全表达出来时,教师抓住时机,适时点拨,让学生醍醐灌顶、印象深刻,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启发性原则,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扮演了教师这一促进者的角色。

(三)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Grammar Time板块在书上就是知识的罗列,没有任何情境,因此学起来过于单调、无趣。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开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丰富语法板块的教学。在初步感受语法环节,教师利用了story 板块的资源,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一举两得。在强化语法知识的巩固环节,教师创设了Bobby生病去看医生的情境,并且结合生活,请学生做医生助理,写病例。Bobby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角色,能迅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生病去看医生,医生写病例,这样的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迅速激发学生们的表达欲望。

【参考文献】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猜你喜欢

四部曲语法教学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四大原则”助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走向高效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归类“四部曲”
谱好“四部曲”,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