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佛创新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2020-05-06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哈佛实验室

孙 略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构建知识型社会,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对当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是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之一。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创新型发展战略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1]。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名校美国哈佛大学最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哈佛创新实验室为研究对象,探寻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本质是一种实用教育[2]。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早。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该课程的设置被视为世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起点[3]。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大学的不同年级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倡导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同时,英国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大力支持、规范和引导,以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4]。加拿大开展了“EXIST——科学创新创业计划”,以营造高校中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意识。德国于1998年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吸引了大量高校学生和高等学校参与。日本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集体运作模式”,将

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出台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等相应法规,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5]。由此可见,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论是在顶层政策方面,还是在学校层面和课程设计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我国于1989年开展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在清华大学举行,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1998年,清华大学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从政策上鼓励并支持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6]。2010年至今,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政府、社会与高校共同协作,营造一个各方共同支持和促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虽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受到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偰娜[7]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应与知识教育、专业教育紧密衔接,同时也要与就业教育有效融合;肖喜明[5]认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协同系统有待建立,核心资源有待整合,文化支撑有待加强;张自军[8]指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少社会力量参与,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不够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需不断借鉴国外发展成果,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继续大踏步地向前探索。

二、 哈佛创新实验室的形成与实践

哈佛大学是美国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作为美国常春藤联盟的成员之一,其发展离不开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哈佛大学在20世纪40年代末便开始在教学中注重创新创业教育。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3]。刘志[9]将哈佛创业教育的发展概括为初创缓升期(1937—1978年)、短暂低谷期(1979—1983年)、重新振作期(1984—2004年)和跨越发展期(2005年至今)四个时期。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哈佛大学形成了一整套“必修选修结合,硕士、博士、继续教育各级各类项目全覆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以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人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带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企业。2011年11月哈佛大学斥资2 000万美元建成了哈佛创新实验室(Harvard Innovation Lab),标志着哈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校性时代”。

哈佛创新实验室占地面积2 787平方米,毗邻最早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哈佛商学院(奥斯顿校区)。哈佛创新实验室的创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i-lab实验室(The i-lab)、启动实验室(Launch Lab X)和生命科学实验室(The Pagliuca Harvard Life Lab)[10]。哈佛商学院院长尼丁·诺里亚在成立开幕式上指出,哈佛创新实验室旨在将哈佛、波士顿以及更广阔的全球社区联系在一起,期望在实验室中实现一个又一个创新想法[11]。他认为,创新实验室的精神在于敢于尝试。哈佛创新实验室主席约瑟夫·拉西特提到,之所以取名“实验室”而不是叫“中心”或“研究所”,是因为建立实验室的本意在于提升整个大学的创新创业精神,实验室可以为所有需要的创新项目提供必要的场地,这不是一般教学空间可以提供的[11]。由此可见,哈佛大学在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方面不只是简单地对学生投入资金支持,而是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条件和保障。

1. 人才培养

作为哈佛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哈佛创新实验室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这其中又以i-lab实验室和启动实验室两个部分为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i-lab实验室是面向哈佛大学所有全日制在校生的资源,用于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探索,给学生提供在当前发展阶段所需的实体资源和人力资源,包括一对一的创业咨询和向行业专家寻求建议等服务[12]。i-lab实验室每学期都会面向所有在校学生举办工作坊,主体涵盖创新创业的各个主题,通过具有高度策划能力的顾问、导师和从业人员等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来释放个人创新能力。此外,i-lab实验室还面向哈佛所有在校生和哈佛校友开设创业孵化计划。通过该计划,学生或创业者可以将自己的创新创业计划付诸实践。该计划不仅仅提供一个共同工作空间,更是一个由创新者、专家和支持系统组成的综合性创新体系。该计划为期12周,在此期间整个创业孵化计划团队会给创业者提供超出i-lab实验室的资源,如匹配导师、圆桌会议、企业家晚餐以及与行业专家的独家咨询时间等。

2)Ds-CO2-20 传感器[8],测量围:400~5 000 ppm;可测温度范围:0~+50℃;湿度范围:0~85%RH;嵌入式的硬件接口电路为外部电源接5 V,GND接地,STM32的I/O口与其他引脚相连,CO2采集电路如图4所示。

相对倾向于为在校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帮助的i-lab实验室,启动实验室更注重对从哈佛毕业的校友、企业家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支持。启动实验室针对哈佛校友所创建的种子阶段的高潜力创业公司提供一个为期9个月的计划,由3个90天阶段组成。与普通创业计划不同的是,启动实验室不只是对创业公司提供早期的资助,更提供具有现实影响的可持续的业务支持[13]。具体来说,启动实验室共提供5个项目,见表1[13]。

表1 启动实验室提供的项目

2. 科学研究

哈佛创新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主要由生命科学实验室承担。生命科学实验室为哈佛大学在校生、校友、教师和博士后学者创办的早期、高潜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初创企业提供共同工作空间[14]。实验室位于哈佛大学的奥斯顿校区,占地约1 400平方米,提供36个实验室平台,拥有完备的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活动的共享实验设备。以低于市场平均租用价格提供给实验室的申请者,并尽可能地去促进创业者与生物技术行业专家、学者和投资者的联系。

此外,在实验室定期举行的工作坊也会不定期地举办以科研为主题的探讨活动,主要以生命科学业务发展为主,因此该系列的工作坊也被称为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系列工作坊。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系列工作坊是由来自哈佛创新实验室生态系统的早期生命科学创始人举办的,以期更好地开展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专注于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市场的业务开发、商业化策略和产品开发策略等领域。主题包括商业价值的开发和测试、医疗保健客户的市场开发、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映射分析、基本财务建模和预测以及筹款策略开发等[15]。

3. 社会服务

哈佛大学一直注重为社会服务,哈佛创新实验室也不例外。i-lab实验室特别开设了校长创新挑战赛,旨在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所面临的各种紧迫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该挑战赛为竞赛获胜者提供超过40万美元的创业种子奖金。校长创新挑战赛具体又可分为四个赛道[16](见表2),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校长创新挑战赛新开设并颁发了奖金共计1万美元的“匠心奖”,以鼓励和表扬那些勇于创新的学生的胆识、独创思想以及创造性[17]。

表2 校长创新挑战赛

与其相类似的还有社会影响奖学基金,该基金的创建是为了帮助受助者加速并推进其在社会影响领域创业计划的实施[18]。该基金从2019年开始在未来5年内每年向哈佛学生主导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企业提供20万美元的赠款。

三、 哈佛创新实验室的特点

1. 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从哈佛大学商学院第一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始,哈佛大学便开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1995年建立创业管理教研室,负责开展创业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2003年在校友阿瑟洛克的支持下建立阿瑟洛克创业中心[19];2011年建立哈佛创新实验室。可以看出,哈佛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步步前进、一步步深入的。哈佛创新实验室为所有前来寻求创新创业帮助的学生和校友提供从认识到实践、从了解到探索的系统性帮助。不论是初探创业的大学新生,还是拥有种子公司或一定资本的校友企业家,都可以在哈佛创新实验室获得可靠的建议和支持,如面向在校学生的i-lab实验室和面向哈佛校友的启动实验室。此外,还提供特色的导师匹配、一对一咨询、著名企业家讲座等定制化服务。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哈佛创新实验室占地面积2 787平方米,能够为在校师生提供充足的教学、会议、研讨场地。生命科学实验室提供了完备的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活动的共享实验设备,以最大效率支持所有实验人员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哈佛创新实验室有效地促进了哈佛大学所开设的各类创新创业类课程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有效地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转化为创新创业行动,如设立创业孵化项目、举办校长创新挑战赛等,为所有在校生乃至已经毕业的学生、校友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与支持。哈佛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哈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全校性时代”,将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又推上了新的高度。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全面性是指哈佛创新实验室是面向哈佛大学所有学院的在校生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所有有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包括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针对性是指哈佛创新实验室在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基础性帮助的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阶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或者校友提供在当前阶段所需的咨询和资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象针对性。有向大学生群体开放的i-lab实验室,也有向有一定资本的校友企业家开放的启动实验室,以及向生命科学创新者提供支持的生命科学实验室。二是导师针对性。在创业基础阶段提供公共的咨询导师,在创业发展阶段为每个创业计划提供针对性导师和行业领导者的帮助。三是项目针对性。校长创新挑战赛针对社会不同领域的问题开设了社会影响或文化企业、健康与生命科学、开放和启动实验室共四条赛道,让不同领域的创业计划都能够加入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3. 注重创新创业对社会问题的解决

哈佛创新实验室鼓励并支持学生对当前社会紧迫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探索,更加注重大学所能够发挥的社会功能。在最近的校长创新挑战赛中,可以看到许多为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幸福着想的创新创业计划。比如“空勤组”项目关注环境污染,研发催化分解空气污染物的新材料,以便在全球范围内使清洁空气易于获取且价格合理;“虚拟教练”项目关注人体健康,通过基于摄像头的AI授权运动分析系统,帮助物理治疗师和运动训练师更好地服务于身体健康;“阿雅装备”项目关注非洲的医疗卫生,为更便宜、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提供支持[16]。由此可见,哈佛创新实验室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更在于激励学生为实现更好的未来而开拓创新。

四、 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自1998年教育部发文强调高校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始,各高校通过由试点到推广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各式各样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来促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关的各方面服务还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对我国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有裨益,哈佛创新实验室的理念及做法对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好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从课程方面来说,一是要开设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既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也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二是要严格把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避免此类课程沦为“水课”。从教师方面来说,要建立一支具有扎实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聘请知名企业家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从实践方面来说,要建立综合性的独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开展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以及校友的创新创业孵化计划,与企业对接,形成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基地、校外企业的联动反应,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予以保障。此外,还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在校师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创业教学、会议、研讨以及实训场地和设施。

2. 改变创新创业价值取向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是在转变经济方式的大背景下提出的[20]。在20世纪90年代末,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高校开始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在探索过程中不少人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商业创业教育[21],“就业创造财富”的口号不绝于耳。这就造成了国内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功利性倾向,认为创造财富是创新创业的首要目的。反观国外,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自下而上的,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哈佛创新实验室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便反映出这一点,注重创新创业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因此,改变当前功利性创新创业价值取向,应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不应仅仅局限于商业盈利,要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弥补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短板,推动国内创新创业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竞赛与奖励机制

竞赛与奖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哈佛创新实验室面向创业者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奖励与基金支持项目,如校长创新挑战赛、奥斯顿风险基金、社会影响奖学基金等。当前,我国各类创新创业教育竞赛规模和种类还不够完善,因此,应更多地调动多方资源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形成政府主导、高校主办、学生主体的创新创业联动,形成多种多样、种类明晰、奖励丰厚的竞赛体系,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五、 结语

通过对哈佛大学最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哈佛创新实验室的相关介绍,分析了哈佛创新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总结了哈佛创新实验室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特点。同时也基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等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改变目前功利性的创新创业价值取向、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竞赛与奖励机制的建议。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哈佛实验室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国缘之夜”文化交流论坛在哈佛大学俱乐部举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以开放的心灵走进《哈佛中国哲学课》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