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2020-05-06马小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注射剂药学费用

马小静

(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中药注射剂是以现代科学方法从中药中提取的一种精制物质,可注射入人体内,包括用于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的无菌溶液或乳剂或悬液,以及临床使用前配制的无菌粉剂或浓缩溶液等人体注射制剂。自1954年柴胡注射液投产以来,已批准中药注射剂100余种。与口服中药相比,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应用广泛,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日益突出。药学干预即对医师处方的规范性和适宜性进行监测[1]。基于此,本次研究就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 240例予以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行药学干预进行分组,将未使用药学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120例)、将予以药学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120例)。对照组男86例,女34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8.74±6.19)岁。观察组男87例,女33例;年龄22-82岁, 平均(48.65±6.27)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均较完整;②均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③可配合完成研究。(2)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②沟通交流存在障碍者;③恶性肿瘤类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遵医嘱定期接受药物注射剂注射治疗。

1.3.2 观察组 药学干预:临床药师调取患者病历等资料,汇总问题后与临床医师沟通,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包括:①加强临床医师中药注射剂知识的培训,从配伍方法、适应症、禁忌、联合用药等方面规范用药; ②成立药学干预小组,对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处方进行分析,确保合理性;③定期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存在异常用量药物进行审查;④对患者中药注射剂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及时上报相关上级部门,由专业人员对不良反应进行调查;⑤对患者用药情况及处方进行跟踪并做好记录,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并做相应惩处。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用药合理情况,从配伍方法、适应症、禁忌、联合用药方面进行比较。(2)比较两组患者用药频率及治疗费用。(3)统计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皮疹、恶心腹泻、心律失常、肌肉酸痛及其他)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合理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用药合理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合理情况对比n(%)

2.2 用药频率及治疗费用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用药频率及治疗费用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用药频率及治疗费用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频率及治疗费用对比(±s)

组别 用药频率(次) 治疗费用(元)对照组(n=120) 11.58±2.34 1863.76±420.57观察组(n=120) 6.14±0.92 945.73±273.14 t 23.701 20.054 P 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型产物,对于中药注射剂,一面是频发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一面却是较大的市场规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约140多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中药注射剂问世时间短、存在问题较多,但社会与医疗市场的需求是其存在的必要与发展的动力,故目前用药安全性应放于第一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用药合理性较高,用药频率、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表明中药注射剂使用时予以药学干预,可提高用药合理性,缩短患者用药频率,减少治疗费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干预措施根据卫生部2007年5月颁布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逐项检查处方的规范性,同时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查和抽样评价,监测适应症、剂量、用法、用药过程、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及时与医生沟通发现问题并调整用药计划。在药学干预中,要加强用药监督,确保用药剂量和适应证,重视培训,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相关配伍禁忌,提高中药注射剂意识[2]。在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监测时,并及时进行分析为主要环节,做好记录,以便相关人员进一步调查与分析。中药注射液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调查,重视用药监督管理,通过建立监测组,加强对合理用药的指导和监督,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统计,及时对问题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率,降低中药注射剂的总用量和总成本[3]。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使用时予以药学干预,可提高用药合理性,缩短患者用药频率,减少治疗费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注射剂药学费用
DRG病例分组错误与费用结算申诉探讨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儿童为何接连被禁用中药注射剂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