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行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2020-05-06任志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任志其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内蒙古 兴安 137400)

在生活条件变好、生活方式改变、工作压力加大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等综合前提下,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愈渐提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一直以来,临床都是使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石用药,但氯吡格雷作为前体药物,有经肝脏代谢的缺陷,故而起效慢、不良反应高,有碍于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替格瑞洛是作用存在可逆性的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弥补氯吡格雷临床用药不足之处,并且与之相较更能减小各种心血管事件死亡率[1]。本文对此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实验数据验证。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18年2 月~2019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符合实验条件:(1)年龄超过18岁的成人;(2)发病24 h内仍存在心肌缺血;(3)院前未接受过抗凝、溶栓治疗。排除标准:(1)有药物相关因素:对治疗用药过敏;(2)存在严重肝功能损伤;(3)活动性出血病例;(4)近一月内有重大手术史;(5)正在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法华林、利伐沙班等对疗效有影响者;(6)严重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计数<50×109/L;(7)孕期及哺乳期患者等。以前瞻性随机对照分组划分2组:替格瑞洛组患者41例,男、女为23例、18例,年龄 32~78(54.4±3.6)岁,原发病:高血压20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20例;单支病变15例、多支病变26例; 氯吡格雷组患者41例,男、女为25例、16例,年龄 34~78(55.1±3.8)岁,原发病:高血压18例、糖尿病 15例、高脂血症22例;单支病变16例、多支病变25例;两组基线数值差异比小,可比性高(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术前300 mg负荷剂量,术后每天1次、每次100 mg;排除禁忌后,患者均常规使用硝酸酯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

1.2.1 氯吡格雷组

术前氯吡格雷组患者予以300 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术后每天1次、每次75 mg,口服,持续12个月。

1.2.2 替格瑞洛组

术前替格瑞洛组患者予以180 mg替格瑞洛负荷剂量,术后每天2次、每次90 mg,口服,持续12个月。

1.3 观察疗效

(1)实验室检查:对比2组患者用药后30 min、用药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PAR(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高反应性-HPR(采用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2)随访结果: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PCI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事件: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

1.4 统计学

使用统计学工具SPSS25.0做数据处理,用(±s)的形式作为计量数值表达,行t检验;用[n(%)]的形式作为计数数值表达,行x2检验;检验结果值P<0.05表示数据比较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血小板聚集率

替格瑞洛组患者HPR发生率显著比氯吡格雷组患者低(0 vs 12.20%,x2=5.325,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后30 min、用药后24 h后PAR明显较氯吡格雷组患者低 (P<0.05)。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用药后30 min、用药后24 h PAR差异(±s,%)

表1 对比2组患者用药后30 min、用药后24 h PAR差异(±s,%)

分组 药后30 min 用药后24 h替格瑞洛组 18.74±1.26 72.16±3.45氯吡格雷组 45.51±3.63 84.27±5.81 t 31.157 8.015 P<0.05 <0.05

2.2 比较实验室检测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血BNP、Hs-CRP水平相近,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血BNP、Hs-CRP水平均更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表2:

2.2 随访比较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

2组随访1个月结果见:替格瑞洛组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以及死亡率均较氯吡格雷组低(P<0.05);另外2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比并无意义 (P>0.05),表3:

表2 对比2组血BNP、Hs-CRP水平(±s)

表2 对比2组血BNP、Hs-CRP水平(±s)

分组 血BNP(pg/ml) 血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24 h替格瑞洛组 243.57±24.63 160.34±15.21 14.22±1.35 8.65±0.74氯吡格雷组 238.64±22.15 226.83±20.74 13.76±1.31 10.97±1.23 t 0.666 11.561 1.094 7.228 P>0.05 <0.05 >0.05 <0.05

表3 随访比较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n(%)]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目前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生命造成威胁的一大主要疾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生风险也随之提高。以往临床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一直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的方法,作为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治疗、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但是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临床发现氯吡格雷因其作用不可逆、且需由肝脏代谢才可活化,在使用该药物时会易造成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加之其抗血小板作用并不充分、和受体结合不可逆,所以使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率[3-4]。

替格瑞洛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直接发挥作用、具有可逆性的P2Y12受体拮抗剂,其无需经由肝脏代谢,所以规避了基因的多态性与潜存药物的互为作用,相较于氯吡格雷而言,其血小板的抑制性更强、发挥抑制作用速度更快[5]。

基于以上,本次研究展开试验对比,通过所得研究结果发现: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确实较氯吡格雷组低,且不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基于其强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将有利于保护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6];同时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替格瑞洛抑制炎症性反应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要比氯吡格雷更强,可见替格瑞洛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PCI介入术的治疗更能抑制炎症反应,使患者获益[7]。最后通过随访不良反应见,在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以及死亡率方面,替格瑞洛组确切比氯吡格雷组低,同时本组患者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但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较氯吡格雷组有所增多,差异性并不大,提示替格瑞洛既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又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综上可知: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是确切且安全的。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替格瑞洛应用情况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575例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回顾分析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