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在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5-0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垂体甲氨蝶呤异位

梁 营

(呼伦贝尔市第五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5456)

异位妊娠属妇科临床常见疾病,相关资料统计显示,超90%异位妊娠为输卵管妊娠。临床治疗输卵管妊娠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及卵巢生理功能,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腹腔镜治疗是临床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微创手术技术,医师利用腹腔镜辅助观察完成胚胎及孕囊取出等操作,术中患者对应切开部位存在明显管腔渗血等方面的问题,止血难度较大,采取电凝等止血方案极易引发持续性异位妊娠,为此需配合采取有效的药物干预方案[2]。本次研究重点统计分析我院相关疾病患者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分析联合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的具体方案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起始,共持续进行1年的研究,2020年3月终止,样本为此时间段内就诊输卵管妊娠患者,全部患者经基础性妇产科检查均为确诊患者,且签署同意研究文件。依据具体治疗方案存在的差异将两组患者平均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研究组患者年龄最低与最高分别为24岁、35岁,均值(28.69±5.63)岁,停经时间最低与最高分别为49 d、62 d,均值(55.54±1.47)d,对照组患者年龄最低与最高分别为23岁、32岁,均值(28.54±5.85)岁,停经时间最低与最高分别为50 d、64 d,均值(55.61±1.54)d,基线资料不影响本次研究进行(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取患者仰卧位,脚部位置高于头部,于脐部区域实施穿刺并建立人工CO2气腹,压力设置为10-12 mmHg,脐部区域设置穿刺孔 (1 cm),置入腹腔镜,双侧下腹部麦氏点设置操作孔(0.5 cm),充分暴露输卵管病变区域,吸净腹腔内积血。研究组患者于输卵管病变浆膜下方注入10 ml生理盐水及 6 U垂体后叶素,对输卵管病变区域背面浆膜层实施双极电凝,纵轴方向剪开1 cm输卵管,将凝血块及胚胎组织挤出,切口位置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对出血部位电凝止血,切缘位置无需缝合。于患者输卵管病灶系膜位置注入4 ml生理盐水及50 mg甲氨蝶呤。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手术操作相同,术中未采用垂体后叶素及甲氨蝶呤。

1.3 评价标准

统计并评估组间手术及疗效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持续异位妊娠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持续异位妊娠发生率(%),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统计并评估组间手术及疗效相关指标,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

表1 统计并评估组间手术及疗效相关指标

3 讨论

输卵管妊娠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存在生育需求,治疗期间需保留输卵管。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切口面积小,可降低盆腔黏连发生率,疼痛轻微,术后恢复速度快,术中各项操作对患者输卵管系膜血管网无不良影响,可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生育功 能[3]。临床实施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存在主要难点为输卵管妊娠部位绒毛生长活跃度较高,肌层血管丰富,电凝等操作可导致纤毛运输能力降低,腹腔镜下止血难度较大,不利于二次妊娠,同时术后残留物质中存在生物活性滋养细胞,极易导致持续性异位妊娠,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案解决上述难点。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后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持续异位妊娠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垂体后叶素主要成分为血管加压素及缩宫素等,其中血管加压素属于神经性垂体激素类物质,由人体内部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具有抗利尿及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之功效,可促进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收缩。术中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能够改善局部出血状态,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医师在腹腔镜辅助下可准确将妊娠物取出,避免遗漏,也可降低电凝止血次数[4]。垂体后叶素能够促进输卵管肌层收缩,妊娠物在收缩状态下突出于切口位置,可降低取出操作难度,如患者为输卵管伞端妊娠,可减少输卵管切开范围,进而确保输卵管结构完整[5]。

持续性移位妊娠是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的主要难点,大量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可穿透输卵管壁,导致腹腔内出血,部分患者需实施二次治疗。甲氨蝶呤可杀灭胚胎组织,该药物属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用药后调控二氢叶酸的生理作用,使其无法转变为四氢叶酸转变,达到降低体内嘧啶及嘌呤合成量的临床疗效果,并能够对滋养细胞生长产生一定程度的阻滞作用,诱导绒毛组织脱落,并被特定组织吸收。局部注射甲氨蝶呤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6]。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确保妊娠物准确完整取出,降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有助于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的提高。

由此可知,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垂体甲氨蝶呤异位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垂体影像学特征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内分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垂体转移癌误诊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乳腺癌术后静点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