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

2020-05-06宫晓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肌酐糖化缬沙坦

宫晓茹

(吉林省洮南市人民医院,吉林 洮南 137100)

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临床发病率较高,容易发展成尿毒症,因而需接受肾替代治疗[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康注射液+缬沙坦治疗,观察其疗效,具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缬沙坦治疗的 49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采用肾康注射液+缬沙坦治疗的51例 归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46-70岁, 平均年龄(58.24±5.49)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7.36±2.51)年;实验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58.68±5.57)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84±2.39)年。所有患者资料比较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1次/d,每次剂量为80毫克。

实验组应用肾康注射液+缬沙坦治疗,缬沙坦服用方法同对照组,并选择100毫升肾康注射液与250毫升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以静脉方式滴注,1次/d[2]。

1.3 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结果数据展开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实验组指标数值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

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析(±s)

表2 实验组、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析(±s)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血肌酐 尿白蛋白排泄率实验组 51 6.21±0.76 61.47±17.46 147.15±30.27对照组 49 7.09±1.01 74.14±16.58 184.81±27.52 T值 4.936 3.718 6.502 P值 0.0000 0.0003 0.0000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初期,患者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会被激活,受机械张力的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足细胞会附着在肾小球的基底膜之上,直接影响了足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效果[3]。其中,缬沙坦能够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进行抑制,以免过度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更好地保护肾脏器官。在中医学中,糖尿病肾病隶属水肿与消渴范畴,肾康注射液的益气活血功效明显,且能够通经活络,使血管得以扩张,血液的黏稠度下降,确保肾小球内部血液的高凝状态得到改善。[4]

综上所述,实验组应用肾康注射液+缬沙坦治疗,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证实,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联合应用肾康注射液、缬沙坦的疗效突出,具有较高的推广可行性。

猜你喜欢

肌酐糖化缬沙坦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常吃煎蛋有危害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