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提高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探讨

2020-05-06黄金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医护急诊科重症

黄金夏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广西 梧州 543002)

急诊科作为医院核心科室之一,急诊科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存在较大区别,对急诊科护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科室。科学的急诊科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良好的急诊护理体验,改善护患关系。因此,本组研究特对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在提升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的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盲选法将30名护士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护士资料:男性2名,女性13名,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59±1.29)岁;观察组护士资料:男性3名,女性12名,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2.77±1.89)岁;两组护士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急诊科护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由急诊科护士长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培训与日常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应用医护一体化培训,建立固定的医护小组,加强小组人员的配合,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与医师协调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急诊护士的护理专业培训具体方法:

1.2.1 急救科护理培训 急诊理论知识培训前,应让急诊科护士对急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温习,包括急诊概念、基础知识与技能等知识,全员对急诊相关知识有大致了解后,再开展急诊科理论知识教育。具体教育内容:①熟悉掌握急诊科传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急诊护理知识与注意事项,急危重症护理理论知识与注意事项。②掌握急诊科相关制度,例如,绿色通道制度、特殊状况的上报制度、急诊抢救制度等[1]。③掌握急诊科应用药物名称与药物用量用法,用药期间应观察的事项;④对急诊科患者的病情护理要点进行熟悉掌握,了解疾病相关并发症,掌握并发症处理的操作流程。急诊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①急诊护理文书的规范性书写;②急诊科急救仪器的使用、保障方法,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③加强气管切开、器官插管、心肺复苏、静脉穿刺等急诊科常用护理措施的实施流程。

1.2.2 重症科护理培训 重症科理论知识培训,急诊护士需提前想基本概念、知识、技能等理论知识进行重复温习,保证全员掌握后,在开展理论知识教育。具体教育内容:①熟悉掌握重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与护理要点,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要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知识要点、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知识要点等[2]。②熟悉掌握重症科急救仪器的使用、保养方法,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办法。技能操作培训:所有护理人员均需进行重症科所有生命支持高级技术的训练,例如人工冬眠等,同时强化训练人工气道建立、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的安装与使用等常用技能。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急诊护士的相关资料,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理论与技能、重症护理理论与技能、应急能力等核心能力进行评分比较。选择两组急诊护士研究期间服务的120例急诊科患者与家属作为调查对象,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1.4 判断标准

临床核心能力考核评分标准:三项考核均采用百分制计分,急诊护士理论考核占30%,操作考核占30%,急诊应急能力占20%,工作态度占10%,学习态度占5%,差错占5%,评估两组患者的核心能力[3]。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 100分,分值≥90分为满意,分值在70~89分评为一般,分值≤69分为不满意[4]。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检验用t值,描述用(±s);计数资料检验用x2值,描述用(%);P值<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核心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急救理论与技能评分、重症理论与技能评分、应急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核心能力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核心能力评分比较(±s)

分组 例数 急救护理理论与技能重症护理理论与技能 应急能力观察组 15 92.51±4.61 91.61±3.28 90.66±2.64对照组 15 73.61±3.59 70.21±2.69 68.46±1.58 t 12.5277 19.5384 27.9457 P<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诊科所接收的急诊患者的疾病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迅速,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的急诊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护患关系[5]。医护一体化是一种新型护理工作模式,强调医师与护士间的合作,加强医护间的协调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临床诊疗与护理服务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是通过建立稳定的诊疗小组,提升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急诊操作技能培训,使急诊科护士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6]。医护一体化也可使临床医护沟通与协调性明显提高,提升临床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护理管理而言,应用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护理与重症护理能力,加强应急反应能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体验,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培训,可使急诊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显著提高,提升急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医护急诊科重症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