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关怀对直肠癌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05-06田翠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组间直肠癌人性化

田翠芳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700)

临床治疗直肠癌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根治配合放疗、化疗等,部分患者受直肠癌病情等因素影响,对治疗失去信心,负面情绪严重,治疗依从性严重不足,为此需在手术及放化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1]。人性化关怀是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核心是给予患者生理及心理充足关爱,以此来转变不良心态,协助其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2]。本次研究将我院就诊100例患者为基础性分析评估样本,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 月我院医师开展为期2年的研究,期间就诊患者共计100例,为方便本次研究,将患者均分为研究、对照2组,对研究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女比例为22:28,其中年龄最低患者为52岁,年龄最高患者为77岁,均值计算结果为(69.59±2.27)岁,TNM分期结果,T1期14例,T2期18例,T3期18例。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女比例为21:29,其中年龄最低患者为53岁,年龄最高患者为76岁,均值计算结果为(69.51±1.24)岁,NM分期结果,T1期15例,T2期18例,T3期17例,100例患者入院后经常规检查均确诊为直肠癌,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不良影响(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直肠癌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依据直肠癌护理操作规范开展各项护理操作,遵医嘱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告知医师异常情况,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直肠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日常用药与饮食。

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人性化关怀护理,为提高护理质量,科内成立人性化关怀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及高年资护理人员,定期对组内护理人员开展人性化关怀护理培训,使其转变被动护理服务理念,树立关心、爱护患者的服务意识,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进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护患沟通与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依据相关规范对其实施直肠癌病情评估,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及个人情绪状态稳定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并为其介绍术后治疗相关内容,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病情相关问题。人性化关怀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需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尊重患者知情权及隐私权,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护理操作,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与被尊重。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告知其术后针对性护理的作用,引导家属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使其获得充足的家庭支持,进而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干预的依从性与配合度。(2)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为其发放直肠癌健康知识手册,围术期开展系统性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指导或聘请专家集中讲座等方式为患者介绍直肠癌治疗及预后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并为患者讲解直肠癌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应对方法,每日对患者排便排尿能力进行训练,并指导患者术后用药及饮食,以此来提高直肠癌治疗效果。开展健康教育期间,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互动交流,及时解答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存在的疑问,以此来纠正错误认识。(3)心理护理: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围术期规范化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并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详细指导。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保持足够的耐心及热情,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缺乏治疗信心、抑郁、焦虑等,护理人员可通过治疗成功患者案例介绍、同理心沟通、音乐疗法、正向语言激励等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安抚,逐步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4)化疗护理:部分直肠癌患者需接受放化疗治疗,行患者放化疗期间患者极易产生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为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化疗治疗的重要性,并在化疗结束后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营造温馨的院内氛围,以此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化疗治疗中,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生理指标监测,告知其增加饮水量,化疗结束后指导其遵医嘱服用升血小板类药物。化疗治疗期间需行静脉穿刺,部分患者产生药物局部渗透或外渗,为此护理人员需通过热敷及冷敷等方式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延误外渗,并告知患者合理饮食,逐步提高机体抵抗力。

1.3 评价标准

以我院调查表格为依据,统计并评估组间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为满意及较满意患者均视为护理满意。以SF-36表格统计并评估组间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统计并评估组间护理满意度

统计并评估组间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者优势显著 (P<0.05)。

表1 统计并评估组间护理满意度(n/%)

2.2 统计并评估组间生活质量评分

统计并评估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

表2 统计并评估组间生活质量评分(±s)

表2 统计并评估组间生活质量评分(±s)

组别 躯体 角色 情感 认知研究组(n=50) 8.96±1.24 8.75±1.18 8.64±1.03 8.77±1.35对照组(n=50) 6.88±1.05 6.02±1.29 6.25±1.17 6.19±1.02 t值 9.051 11.041 10.841 10.78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现阶段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均产生显著变化,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临床治疗直肠癌主要方案为手术配合放疗及化疗,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状态,需在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3]。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可知,经人性化关怀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据此可认为该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人性化关怀属于全新护理模式,护理操作以患者为核心,通过对直肠癌基础护理及患者个体情况的分析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4]。人性化关怀的核心为以人为本,护理人员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树立主动关怀服务意识,依据直肠癌护理的基本原则,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而实现个性化护理与共性护理的统一[5]。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无需患者主动提出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完善的护理计划可为其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状态[6-7]。与直肠癌基础性护理相比,人性化关怀护理实现了生理与心理护理的统一,可在促进治疗效果提升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8-10]。

由此可知,直肠癌患者采用人性化关怀护理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直肠癌人性化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