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方式应用在脑梗死病人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05-06马晓暾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人员评分

马晓暾,崔 璀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 262500)

脑梗又名为脑中风,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目前来讲,临床上针对脑梗死患者依旧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但护理效果不佳。临床护理中多以降低患者致残率为主,忽视了患者精神状态护理,且多以院内护理为主,缺少院外随访指导[1]。综合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开展,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于2019年2月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样本数量共计62例,随机分组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中,男性共有16例,女性共有15例,平均年龄35-75岁,年龄均值(56.98±6.7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37-76岁,年龄均值(57.68±6.98)岁。62例脑梗死患者均知情同意,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及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3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对待患者时,护理人员要保持责任感,与患者交流时语言尽量温柔,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并引用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2]。此外,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制定针对性心理指导措施。(2)生理干预:定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感知能力及行动功能;定期为患者清理身体,保证皮肤干燥清洁;定期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避免血液循环不畅或身体麻木;定期帮助患者按摩,促进血液循环。(3)饮食干预:分析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方式,脑梗死患者饮食要求为低脂、低纤维、高维生素,建议选择流食或半流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过渡为普通食物。此外,脑梗死患者要避免油腻食物,进食时需将床头升高,缓慢进食。(4)用药干预:嘱咐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并监督服药。患者服用溶栓抗凝类药物时,护理人员要熟知药物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并定期监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并监测消化道、皮肤是否有出血征兆。此外,护理人员要注意监测患者各项身体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服用甘露醇时,要定期监测是否伴有肾损伤症状,如电解质失衡、血尿、无尿[3]。 (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需提供半年随访指导服务,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告知患者家中护理注意事项,嗜好烟酒者,要戒烟戒酒;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并电话监督指导;如有必要,可给予适当生活指导,包括如何提升营养、如何合理运动等。

1.3 疗效评价

运用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焦虑自评量表,简称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分数在30-80之间,且患者心理状态与分数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研究

本文采取SPSS33.0软件计算文中数据,通过%描述文中涉及计量资料,采取x2进行结果检验,通过±s描述文中涉及计数资料,采取t进行结果检验。比较文中两组数据有差异,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精神健康、情感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等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见表1。

表1 护理生活质量对比表(±s,分)

表1 护理生活质量对比表(±s,分)

组别名称 精神健康 情感功能 生理机能 躯体疼痛 健康状况观察组(n=31) 86.98±8.34 85.47±6.75 82.34±5.96 71.23±5.17 72.54±5.67对照组(n=31) 71.35±6.28 72.34±5.67 63.27±4.68 61.02±4.27 58.37±4.76 t 8.3556 8.2928 14.0115 8.4778 10.6569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SDS、SA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未见差异,P>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

表1 SDS、SAS评分对比表(±s,分)

表1 SDS、SAS评分对比表(±s,分)

组别 SDS SA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1)62.56±5.3733.76±3.8961.78±4.9634.01±3.27对照组(n=31)62.96±5.6241.69±4.1361.53±4.3542.37±4.56 t 0.2865 7.7821 0.2109 8.2951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组织、脑血管缺血诱发的疾病,人们常称为中风。目前来讲,临床上治疗脑梗死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常伴有一系列并发症,典型并发症为偏瘫。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除降低致残率外,心理干预、普及疾病知识以及生理干预等也十分重要[4]。综合护理干预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心理、生理、饮食、身体等各个放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实际病情及心理状态,及时缓解患者各项负面心理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通过生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清洁身体、改变体位,进而预防感染,帮助患者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保证机体所需营养,有利于患者恢复[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SDS、SAS评分明显降低,表明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差异显著,综合护理模式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梗死护理人员评分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我给爸爸评分
两种评分系统在脓毒症相关凝血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