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干扰素的应用与疗效研究

2020-05-0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口病干扰素病症

张 慧

(翼城县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3500)

小儿手足口病病症发生大都是由于患者受到肠道病毒而引发的传染病症,导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发生的病毒种类高达20余种,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生几率较高,发病后,可见患儿出现口部疼痛、食欲下降、体温微升、手部小溃疡、口腔小溃疡症状,发病后一周左右时间患儿病症可自行痊愈,少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肺水肿、心肌炎或者无菌性脑膜脑炎等病症,若是处理不当,重症患儿也可发生死亡,所以合理临床治疗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1]。本研究就干扰素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入院接受诊治的148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实验组,n=74),常规治疗(对照组,n=74)。实验组:男患:38,女患:36,最大年龄:9.2,最小年龄:0.6,均值为(4.58±1.06)岁,入院前病程均在0.8-6.5天,病程均值为(3.24±1.09)天;对照组:男患:39,女患:35,最大年龄:9.4,最小年龄:0.8,均值为(4.61±1.12)岁,入院前病程均在0.9-6.8天,病程均值为(3.58±1.16)天。一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物理及药物降温措施进行退热干预,行抗感染措施治疗,以此开展常规治疗干预。实验组行常规联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 b,其生产厂家为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033039;药品规格:40 μg),用法用量为每次服用30-50μg,每天进行一次肌肉注射。

1.3 疗效判定

分析疗效,显效则说明患者临床口部疼痛、食欲下降、体温微升等症状全部消失,手部及口腔内小溃疡面积极大程度缩小,用药后未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皮肤红疹等不良反应;有效则说明患者临床口部疼痛、食欲下降、体温微升等症状有所改善,手部及口腔内小溃疡面积有所减小,用药后未出现轻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皮肤红疹等不良反应[2];无效则说明患者临床口部疼痛、食欲下降、体温微升等症状未见变化甚至加剧,手部及口腔内小溃疡面积未见减小甚至加大,用药后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皮肤红疹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3 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大都是受到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影响而引发的病症,病症发生后,若是病情轻微,可见急性起病,体温上升,厌食,口腔黏膜异常等症状,在舌黏膜、颊黏膜及硬额部位发生几率较高,会对牙龈、软腭和扁桃体产生严重影响,手部、足部、臀部等部位经常会出现丘疹,后期可转为疱疹,周围存在炎性红晕。若是病症较为严重,尤其是在3岁以下的患儿中,其发病后的1-5天时间内,可见患者严重的脑炎、脑膜炎或者脑脊髓炎等病症,部分患儿可见循环障碍和肺水肿。重度病症会引起患儿神经系统不良表现,包括精神下降、嗜睡、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患儿可出现眼球运动异常、肌肉阵发性痉挛、麻痹、惊厥等情况,呼吸急促且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者湿啰音,面部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凉、脚趾发绀、冷汗、心率变化等多种症状。合理临床药物治疗措施对患儿病症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该病症属于病毒性疾病,所以对病症进行治疗并没有特殊药效的药物,对其病症进行干预大都采用抗病毒治疗、预防细菌感染治疗方式干预,当前临床多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等药物,但是药物应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这就需要应用新型的、安全性高的药物干预。干扰素属于当前临床领域应用于抗病毒领域的最主要药物,其是应用DNA充足后,制成水溶性蛋白质,其在抗病毒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细胞表面膜受体,对蛋白的结合产生抑制作用,对基因复制产生抑制,从而对病毒复制产生阻断作用。当前,临床领域常用的干扰素药物包括α-2 a、α-1 b、α-2 b三种药物,α-1 b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干预中,能够发挥最佳的体外抗病毒活性作用,其在应用后,能够利用与细胞表面特异性膜受体结合,对病毒的DNA及RNA复制产生抑制,对患儿机体免疫调节能力进行改善,对患儿体内的NK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产生增强效用,以此发挥强烈的灭菌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对病毒的进一步扩展发生抵抗作用[3]。且该药物应用的安全性较高,用药后,能够尽可能的规避不良胃肠道反应及皮肤反应的出现,治疗价值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患儿的口腔护理干预,及时修剪患儿指甲,保持皮肤干燥,并适量补充维生素药物,以尽快恢复患儿机体健康。

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总有效率98.65%明显高于对照组85.14%,可见采用干扰素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患儿溃疡面积,消减疱疹,且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右上得知,应用干扰素对小儿手足口病干预效益极高,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口病干扰素病症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青春期病症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