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酸钙载体抗生素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

2020-05-0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断端载体伤口

崔 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0001)

开放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骨折发生后,皮肤及皮下软组织遭到破坏,骨折断端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引发感染。临床治疗开放骨折,一般遵照清创、消毒、内固定以及缝合伤口、使用抗生素这一标准治疗流程。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予肌肉注射、静脉输注等。而根据临床研究证实,常规使用抗生素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感染情况。不仅影响骨折部位愈合效果,治疗时间延长,还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发展,使得抗生素可通过高分子材料或者有机材料作为载体,用于骨折、骨髓感染以及骨缺损的抗感染治疗中。硫酸钙是常用的抗生素载体,作为一种新型开放性骨折缺损修复材料,其在骨折愈合中可有效负载抗生素,提升临床抗感染的效果,改善骨折愈合情况[1]。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硫酸钙载体抗生素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开放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单盲法均分,各15例。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5.8)岁。骨折类型:胫骨骨折5例,肱骨骨折3例,髌骨骨折4例,跟骨骨折3例。骨折原因:车祸10例,高空坠落5例。对照组,男 10例,女5例,年龄20-71岁,平均(43.0±6.3)岁。骨折类型:胫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4例,髌骨骨折4例,跟骨骨折3例。骨折原因:车祸9例,高空坠落6例。纳入标准:患者经X线或CT明确诊断为开放骨折,均行内固定治疗。排除标准:粉碎性骨折;闭合骨折;病理性骨折;需行截肢手术治疗者。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将创口进行彻底清理,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选择合适手术入路。麻醉起效后,使用消毒后的刷子清理伤口周围皮肤和软组织,并使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连续冲洗3次。将骨折断端部位的异物、碎骨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将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创面覆盖并暂时固定。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二期手术内固定。包括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克氏针固定等。术后进行细菌培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内固定治疗基础上实施硫酸钙载体抗生素治疗。内固定手术完成后,将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骨粉植入骨折断端。对于无明显骨缺损患者,抗生素选择庆大霉素,有明显骨缺损患者,抗生素选择万古霉素。将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以合适的比例调节成糊状,放入专用的骨粉凝固液,并放入专用的模板当中。完全凝固后,制成抗生素人工骨粒,注入骨折断端。进行充分填充后,进行创口处理。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植皮、皮瓣移植、减张缝合等治疗。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在换药时进行细菌分泌物培养。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随访6个月-2年,将伤口愈合情况分为3型。I型:手术缝合后,伤口顺利愈合,未见感染情况,14日内拆线,未见明显瘢痕;II期愈合:伤口感染后组织修复情况差,形成的瘢痕较大,影响正常肢体功能。III期愈合:感染较重,需清创引流,切口延期愈合。

1.3.2 评估两组患者感染情况。以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指标为评估标准。

1.3.3 统计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感染以细菌培养结果为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定量资料,检验值为t;以n(%)表示定数资料,检验值为x2。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I期愈合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II期愈合和III期愈合比例无显著差异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

组间感染情况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ESR和CRP指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ESR(mm/h) CRP(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 33.1±6.3 9.4±5.6 5.7±2.7 2.9±1.2对照组 15 33.4±5.8 13.2±4.0 6.0±2.5 4.0±1.5 t 0.136 2.139 0.316 2.218 P 0.893 0.041 0.755 0.035

2.3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4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开放骨折是由外界暴力损伤所导致的骨折疾病。骨折伴随皮肤、软组织损伤,导致骨折断端暴露在外。对于开放骨折患者来说,骨折术后的抗感染问题是关键。为了预防创伤后感染导致骨髓炎,保持骨折部位软组织和骨骼组织的活性,需要积极的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开放骨折患者伤口感染后长期不愈合,可导致骨髓炎等严重后果,不仅影响骨折愈合,还可能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2]。

临床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采用全身静脉滴注给药。由于开放骨折创伤比较大,全身抗生素的使用到达创伤部位的药物浓度不够,导致抗感染效果不佳。而采用局部抗生素用药,则可发挥更加有效的抗感染效果。采取局部用药,可以在创伤部位放置抗生素,药物可直达病灶,并在短时间内到达药物浓度峰值,代谢较慢,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3]。由于局部用药浓度比较高,使得对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也可实现抗菌和抑菌效果。并且局部抗生素给药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虽然局部血药浓度较高,但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的药量比较少,对肝肾的损伤比较小,可保证治疗安全。通过直接作用于创伤部位,不会因为局部缺血而影响血液循环,降低用药疗效。

随着局部给药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局部抗生素载体开始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抗生素载体有很多种类,硫酸钙载体就是其中之一。硫酸钙具有较强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人体中,不会对骨折组织产生不良影响。硫酸钙凝固成骨粒后,与人体骨松质的密度相当,可以起到较好的人体支撑作用。硫酸钙在人体中可逐渐降解,并随着骨折组织的修复逐渐被吸收。在此过程中,硫酸钙中混合的抗生素可透过微孔扩散,逐渐缓慢的释放,充分发挥抗菌消炎作用。通过碳酸钙作为载体,可保证抗生素在2-3个月内缓慢释放,长期保持药物浓度,发挥抑菌、杀菌作用,防止感染的发生。该载体在放入骨折部位后,不需要二次取出,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及引发二次感染的可能[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I期愈合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I期愈合和III期愈合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通过硫酸钙载体抗生素在开放骨折术后的应用,有效的发挥抗感染作用,为伤口愈合提供了更多的时间,骨折愈合效果比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更好。组间感染情况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ESR和CRP指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机体感染相关指示指标的改变,说明载体抗生素可有效发挥抗菌消炎作用。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早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40.0%)(P<0.05)。骨折愈合时间的缩短,也证实了硫酸钙载体抗生素在开放骨折手术治疗后可在长时间内发挥抗菌消炎作用,极大的降低了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硫酸钙载体抗生素在开放骨折中发挥了较好的抗感染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断端载体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楔形髂骨植入联合板状髂骨覆盖治疗胫骨骨不连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