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弹力图对分析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应用价值

2020-05-06张晋华卫来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高凝血凝参考值

陈 毅,李 宽,张晋华,卫来燕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300)

外伤性骨折患者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必须卧床休息,不得随意活动。但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大多数患者出现高凝状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外伤性骨折患者的高凝状态,对早期发现和治疗下肢血栓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发现,凝血的基本过程是一系列蛋白质的有限水解,凝血的实质是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准确记录机体的凝血过程对于了解创伤骨折患者凝血状态、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可有效记录凝血过程曲线,不但能直观地了解血液凝固过程,还可形象地了解血液的高凝状态,为临床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形成提供重要依据[1-2]。基于此,本研究就TEG对分析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应用价值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 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创伤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正常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1.87±4.35)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 21-45岁,平均年龄(31.82±4.4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配合度较好;②均无精神疾病;③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②伴有血液疾病患者;③近期使用抗凝类药物治疗的患者;④近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⑤恶性类肿瘤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血时间为早上,患者均予以空腹。观察组采血的时间是骨折第2 d、第6 d,或者手术后第4 d、第10 d的早上,并且也需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采血5 mL。所有血液样本均在采血后2 h内完成TEG检测,TEG仪器使用 5000型TEG仪(美国Haemoscope公司提供),自动描记TEG曲线,并于最大振幅MA值确定30 min后停止检测,记录TEG各参数。

1.4 评价指标

(1)统计并比较两组TEG各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样置入TEG开始到幅度达2 mm所需的时间,参考值5-10 min;血细胞凝集阻滞形成时间 k 值:r时间终点至20 mm波幅所需时间,参考值为1-3 min;角度:血栓形成点与血管造影图最大曲线弧度之间的切线和水平线之间的角度,参考值为53-72;最大振幅ma值:teg 图上反映血凝块形成的最大强度和稳定性的最大振幅,参考值为 50-70 mm;凝血指数ci值:凝血综合指数,反映患者的整体凝血状态,参考值-3.0至+3.0。(2)统计观察组的TEG参数异常情况发生率(R、K、α角、MA、CI)。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EG各指标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R缩短、K缩短、α角增大、MA延长、CT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TEG参数异常

观察组TEG参数异常共34例,占68.00%,其中R缩短7例(14.00%),K缩短5例(10.00%),α角增大8例(16.00%),MA延长9例(18.00%),CI增大5例(10.00%)。

表1 两组TEG各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TEG各指标对比(±s)

组别 R(min) K(min) α角(°) MA(mm) CI观察组(n=50) 5.27±0.19 1.45±0.03 71.75±2.27 67.59±1.45 1.29±0.52对照组(n=50) 6.42±0.15 1.88±0.04 67.12±1.13 61.31±1.59 0.31±0.06 t 33.592 60.811 12.911 20.636 13.23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R缩短、K缩短、α角增大、MA延长、CT增大,表明TEG可准确监测创伤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凝血状态。分析原因在于,当TEG的R值、K值上升,α值、MA值下降超过临界状态,它表明身体处于低凝状态,有出血的风险,否则它表明身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风险。血小板浓度的升高证实了血小板对高凝状态发生发展的影响。三甘醇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常规凝血试验的方法。用于检测微量全血中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等细胞成分的相互作用。三甘醇是检测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形成率、溶解状态和凝固硬度、弹性)的重要手段[3]。TEG可以提供有关整个凝血过程的信息,可以连续监测,以便提供准确的概述病人的凝血。Teg的主要指标为:r值:反映参与凝血过程的所有凝血因子(内源性、外源性和共同通路)的凝血功能。抗凝和凝血因子的缺乏可延长r值,血液的高凝状态可缩短r值。k值:反映了血凝块形成初期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度。K值的长度受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而不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抗凝剂的使用影响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延长k3 ma值:它反映了血凝块形成的最大强度和稳定性。血小板(约80%)的作用大于纤维蛋白原(约20%)的作用;角: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初期,当联合作用的结果、角度和k值密切相关时,能反映血凝块的聚集率。当凝血处于严重低凝状态时,血凝块振幅小于20 mm,K值无法测定。因此,α角比K值更有价值,影响α角的因素与K值相同[4]。传统的凝血功能监测繁琐、耗时,只涉及体外凝血级联的一部分。TEG以图形的形式描述了从凝血到纤溶的全过程,全面监测凝血的全过程,包括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尤其是TEG的Ma值是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子[5-6]。

综上所述,TEG可准确监测创伤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凝血状态,可为临床抗凝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高凝血凝参考值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萍乡市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调查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凝四项结果的影响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