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020-05-06刘钧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前哨腋窝肿块

刘钧陶

(射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盐城 224300)

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关于该病症的病因临床上尚未进行清晰阐述。早期乳腺癌往往无典型症状及体征,因而常被患者忽略,致使病情恶化,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关键。前哨淋巴结是原发肿瘤转移必经的第一战区淋巴结,可以有效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然而临床上关于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仍处于探究阶段,故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2019年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40例。所有入选者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52±7.63)岁; 体质量指数(BMI)19-27 kg/m2,平均BMI(23.41±1.05)kg/m2; 肿瘤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1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者均行肿块切除病理诊断后确诊为乳腺癌;凝血功能正常者;精神、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心、肺、肝等重度衰竭者;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者;合并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检查,麻醉后,行常规消毒铺巾,在乳晕四周的3点、6点、9点、12点位置处注射1%亚甲蓝注射液(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56,规格:2 ml:20 mg),注射亚甲蓝前,需避开血管、乳管,注射15 min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游离皮瓣、剥离脂肪及结缔组织,先向乳头侧探寻前哨淋巴结,若未发现,沿前哨淋巴管向腋静脉方向游离寻找,发现蓝染淋巴管后,沿着蓝染走向解剖至蓝染淋巴结,将最靠近肿瘤组织的淋巴结作为前哨淋巴结,并在切除后送至病理科检查。所有入选者均行乳腺肿块切除病理 诊断。

1.4 评价指标

①以肿块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准确度=(转移例数+未转移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诊断与肿块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Kappa结果≥0.75,表明两种方式诊断的一致性较好,0.4≤Kappa结果<0.75,表明两种方式诊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结果<0.4,表明两种方式诊断的一致性较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与肿块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经肿块病理证实,40例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共32例;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检测的准确度为95.00%(38/40)。见表1。

表1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与肿块病理诊断结果分析(n)

2.2 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检测与肿块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经Kappa检测,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检测与肿块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57,P=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乳腺癌的病因尚处于不明阶段,但普遍认为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规律性,在0-24岁时,乳腺癌的发病率处于低水平,25岁后其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并在50-54岁达到峰值,55岁后其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且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腺体致密、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等均为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原位乳腺癌本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无太大威胁,但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致使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而肿瘤细胞一旦脱落,其可以随血液、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尽早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的淋巴引流主要有腋窝、内乳两种途径,75%的淋巴液有腋窝淋巴结引流,而剩余的25%淋巴液由内乳区淋巴结引流,故临床上针对乳腺癌患者多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然而腋窝淋巴结处于上肢淋巴液及乳腺淋巴液的交点位置,致使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多伴有淋巴漏液、上肢淋巴结水肿等症状,对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损伤较大,致使其预后不良。而前哨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中的一种特殊淋巴结,可以有效阻断肿瘤细胞从淋巴道扩散,还可以有效避免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降低因腋窝淋巴结清扫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进而避免术后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前哨淋巴结作为原发肿瘤转移必经的第一战区,从病理学角度来讲,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可以排除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2]。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方式有核素探测法、蓝色染料法、荧光探测法,其中核素探测法涉及到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存在一定的辐射损伤,且会污染环境,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为狭窄。而荧光探测法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可以快速找到前哨淋巴结并将其成像至显示器上,然而该种方式价格较为昂贵,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而蓝色染料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等特点,亚甲蓝注射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示踪剂,在注射后即可进入患者的毛细淋巴管中,具有较好的即刻显影示踪效果,但其对淋巴系统的特异性较低,可导致淋巴系统周围组织发生染色,进而增加了临床上对前哨淋巴结的切除难度。此外,亚甲蓝注射液在淋巴结肿的停留时间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临床医师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难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肿块病理证实,40例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共32例;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检测的准确度为95.00%;经Kappa检测,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检测与肿块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57,P=0.000)。这表明乳腺癌患者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检测的效果较高,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提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客观参考。

猜你喜欢

前哨腋窝肿块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早期乳腺癌根治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房活检方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
胡盛海
腋下广告
《中外玩具制造》暑期热卖玩具前哨榜
乳腺癌中D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