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 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剂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2020-05-06陈春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毛细抗病毒雾化

陈春莉

(镇江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毛支是下呼吸道感染病症,以6-24个月小儿最为频发,高发季节为春冬季。其病理表现是毛细支气管水肿或是充血,症状多为发热和干咳[1]。严重者可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有数据显示,毛支演变为哮喘的几率达35%,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临床尚未发现其特异性疗法,多为对症支持治疗。rhIFNα1 b是其新型药物,作用为减少细胞增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为探究其疗效,本研究选取60例小儿毛支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为2018年3月-2020年9月间来院治疗的60例小儿毛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后,A组31例,男患19例,女患12例;年龄范围介于5-23个月,平均(9.05±0.19)个 月;体重介于6-14 kg,平均(8.95±0.47)kg。B组 29例,男患18例,女患11例;年龄范围介于5-22个月,平均(9.85±0.22)个月;体重介于7-12 kg,平均(8.41±0.34)kg。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止咳、吸氧、抗感染和解痉等治疗。B组选用布地奈德,剂量为0.5-1.0 mg,加入至2 ml的特布他林中,每日雾化吸入治疗2-3次,连续5-7 d。A组选用rhIFNα1 b,剂量为5-10 Ug,加入至2 ml的特布他林布地奈德中,每日雾化吸入治疗2-3次,连续5-7 d。

1.3 观察指标

记录厌食、呕吐、皮疹和体温波动等不良反应。根据4级评分法测定症状评分,包括喘息、咳嗽、哮鸣音和三凹征,无症状记0分,严重症状记3分。症状改善率=治疗前后评分差/治疗前评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用药5 d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湿啰音与哮鸣音消失;显著疗效:用药5 d后,症状显著改善,体温基本正常,肺部湿啰音与哮鸣音显著吸收;初见疗效:用药5 d后,症状与体温有改善,肺部湿啰音与哮鸣音有缓解;未见疗效:用药5 d后,症状与体温无变化,肺部湿啰音与哮鸣音未改善[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数数据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 结果

2.1 对比不良反应率

A组出现1例(3.23%)厌食,1例(3.23%)体温波动,不良反应率为6.45%(2/31);B组出现2例(6.90%)厌食,2例(6.90%)呕吐,1例(3.45%)皮疹,3例(10.34%)体温波动,不良反应率为27.59%(8/29)(x2=4.819,P=0.028)。

2.2 对比症状改善率

A组的喘息改善率为93.55%(29/31),B组为68.97%(20/29)(x2=6.048,P=0.014);A组的咳嗽改善率为100.00%(31/31),B组为86.21%(25/29)(x2=4.581,P=0.032);A组的哮鸣音改善率为96.77%(30/31), B组为75.86%(22/29)(x2=5.670,P=0.017);A组的三凹征改善率为90.32%(28/31),B组为68.97%(20/29)(x2=4.271,P=0.039)。

2.3 对比总有效率

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

表1 对比总有效率[n/%]

3 讨论

小儿毛支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免疫损害和气道损伤等,发病机制为:病毒入侵毛细支气管,使黏膜水肿,加之淋巴细胞的不断浸润,会增加黏液分泌量,促使气道表皮脱落,碎片会堵塞气道,引发呼吸困难与喘息等症状。其常规疗法是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吸入治疗,同时辅以抗病毒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偏多,治疗预后不佳。rhIFNα1 b是广谱类抗病毒药,作用机制为结合于靶细胞膜受体,对细胞内的抗病毒蛋白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实现抗病毒功效[3]。肺部和呼吸道黏膜的病毒入侵几率较高,而肺部与呼吸道黏膜上皮、表皮细胞均分布Ⅰ型干扰素受体。通过该药治疗,可对抗病毒感染。此外,rhIFN是干扰素常见亚型,可加快病毒基因的凋亡速度,保护健康细胞,改善机体对于病毒细胞的杀伤能力,充分发挥巨噬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生物功能,可调节免疫。有研究证实,该药经注射治疗后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发热等反应,且会增加患儿的治疗痛苦度,降低其依从性。研究中选用雾化吸入疗法,可使药物迅速抵达病灶部位,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原因是雾化可使药物分解成微粒,可提高毛细支气管与肺部的药物浓度,改善肺泡氧浓度,纠正缺氧表现。此外,雾化吸入可增强气血交换功能,减轻喘憋与咳嗽症状。局部用药后可降低全身毒性,避免损色肾脏,安全性好。

2结果中,A组的不良反应率(6.45%)低于B组(27.59%);症状改善率高于B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B组(79.31%)(P<0.05)。说明为rhIFNα1 b雾化吸入可促进病情转归,缓解小儿毛支患者的相关症状,缩短其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常规疗法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毛细抗病毒雾化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29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宇航级平板式毛细泵环路热管研制成功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