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精彩引生入文

2020-05-03丁一丹

考试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语文策略

摘要:课堂导入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是为新课的教授做好铺垫,新旧知识的衔接铺设过渡的“桥梁”,也是为了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认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丰富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水平和趣味性,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犹如音乐演奏之前的优美序曲,亦或是精彩的作文开头一样,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能否成功。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相关阐述,并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导入方法,希望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 课堂导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为学生正式进入课堂做好过渡与铺垫

课堂导入是为了让学生从课间的兴奋向对新知兴奋的过渡,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与感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尤其是每次下课之后,学生都会进入放松或兴奋状态,导致上课伊始,学生内心依旧处于兴奋或懈怠状态,如果直接讲解新知,学生则会出现听不进去的现象。这时,可以借助课堂导入的铺垫与过渡作用,帮助学生转移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调动学生思维与感知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在学生感觉、知觉、思维及想象等多重心理活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课堂导入,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促使学生感知与其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现状

(一)导入形式单一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课堂导入方式都较为单一,往往是引用名言警句或概括所要讲述的新知等,导致课堂导入内容单调、乏味,无法吸引学生注意。

(二)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堂导入的方法都是一知半解,无法将自己的创新意识融入其中,或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失去教学的公平性,从而导致学生丧失语文学习兴趣,甚至是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进行课堂导入时,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课堂导入显得生硬、突兀,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甚至还会出现导入内容较为深奥,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三、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一)背景导入法,激发学生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或困惑。而“陌生”除了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阻碍之外,也会从某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补充课文文本的背景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我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在讲课前给学生出示了文章主人公周恩来的照片,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周恩来;之后给学生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正在倍受西方列强欺凌的中国。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介绍中,增进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地增强了求知欲望,情绪也受到感染,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情境导入法,引发学生共鸣

著名心理皮亚杰认为,只有好的情境,才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学习,从而用最佳的状态去获取知识。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中内涵,如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景色、惊心动魄的场景等。其语言描述所具有的感染性及生动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进行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五年级课文《桂花雨》,是作者通过描写八月桂花香飘十里将自己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抒发出来,是对自己童年时光的甜甜回味。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并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们的情绪逐渐高涨,课堂氛围也更加浓厚。我伺机导入新课:那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吧!我们共同欣赏那美丽的桂花雨吧!就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引入,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教学情境之中,对于新课的学习兴趣也被有效激发出来,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三)悬念导入法,提高学生兴趣

一直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文本知识点,往往会选择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却完全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乐趣。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如若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这一特性,也就失去了最佳的教学契机。

古人有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结合具体的文本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迪性和思考意义的問题,营造“欲知又止,悬而未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新知的兴趣,继而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展开做好进一步的铺垫。我在教学《曹冲称象》时,采用了如下的导入方式:

教师:“同学们,我提问大家一个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再回答: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吗?”

学生A:“大象那么大,应该很重很重。”

教师:“那你们知道怎样给大象称体重吗?”

(学生们开始私底下议论纷纷)

教师:“在我国古代三国时期,有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给大象称体重。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齐声回答:“想!”

教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

话音刚落,课堂上就想起了此起彼伏的翻书声。每个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从课文中寻找出答案。

(四)问题导入法,引发学生思考

小学生的世界满是好奇与新鲜,脑海里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这也是驱使他们探索新知、学习新知、获取新知的最大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所要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各种问题的提出,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我在教学课文《鲸》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就运用了问题导入法。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人知道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吗?”很快就有学生回答:“鲸鱼。”我接着提问:“对啦,就是鲸鱼!它们生活在广阔的大海中,虽然它的名字叫‘鲸鱼,生活在海里,但实际上,它们却不是真正属于鱼类。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纷纷摇头。然后,我翻开课本,指着课文《鲸》这一页,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这里,看看谁先找到答案。”学生们带着“问号”,根据我的提示,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为了满足自己对新知的探究欲望,开始认认真真地阅读课文。

(五)情感导入法,引发学生共鸣

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激情既是状态,也是温度。她认为,男人没有温度,在课堂上犹如无法站立的空麻袋;女人没有温度,在课堂上就是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也就没有了魅力。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无一不是承载着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旨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精”“气”“神”必须饱满,运用巧妙的语言营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氛围,让课堂导入充满激情和温度,从而调动学生激情与活力,使其对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产生初步感知,进而引发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情感共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我在导入课文《葡萄沟》时,就通过朗诵诗歌:“秋到葡萄沟,珠宝满沟流,亭亭座座珍珠塔……一颗葡萄心甜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引言中,仿佛看到了葡萄成熟时那丰收的景象,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在新鲜有趣的导入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在导入课文《少年中国说》时,我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说道:“同学们,青少年不仅是祖国的希望,还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早在一百年前,二十世纪钟声敲响之际,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这样,我用满怀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悟文本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六)直观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图文等直观的演示方法进行新课导入,给学生以较为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新知的积极性。我在导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现在课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同名动画视频《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对小蝌蚪有更加直观的印象,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了传唱已久的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动听的旋律,动情的演唱,學生的脑海中闪过一幕幕妈妈的身影,慈祥的、可爱的、忙碌的等等。学生的眼眶里,流转着晶莹的泪光。这时,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向学生说道:“这人世间最为伟大深情的爱,莫过于母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慈母情深》,让我们共同去感受母亲那真挚、伟大的爱!”就这样,学生情感被充分感染和激发,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导入越是自然、恰当,越是精彩有趣,就越有助于课堂品质的提升,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导入亦是如此。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只要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进入语文学习状态,就是最好的导入方法。只有能引发学生思考、唤醒学生求知欲望的课堂导入语,才能让学生翱翔在语文的天空,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畅游。

参考文献:

[1]李志华.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39.

[2]孔文娟.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也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55.

[3]罗圣仿.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21):43.

[4]孟红艳.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18(5):48.

作者简介:丁一丹,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绿地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