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之美 丰收之悦
——黄胄《庆丰收》赏读

2020-05-02□澜

老年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黄胄维吾尔族速写

□澜 朔

黄胄是一位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开拓者之一,同样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一座高峰。他的人物画将西方素描与中国画笔墨相结合,作品中体现出的全新精神、意境、手法开辟了中国水墨画的新时代,弥补了写实绘画带来的不足。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造型准确,笔力狠辣,用优美的复笔将人物形象活动时带出的韵律感在静态的绘画中表现出来,人物瞬间的灵韵和态势,都表现得完美无缺。这种准确和狠劲,源于他多年写生过程中对人物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姿势动态以及每一势态所构成的局部细节几十、几百遍的速写写生,这使他将人物写生融入写意中国画并开一代先锋。他的作品中没有媚俗的才子佳人,内容多是描写健康开朗、活泼朴素的劳动人民形象,以及描绘新中国的社会生活与时代特征。

《庆丰收》黄胄 纸本设色 68cm×96cm 1976年作 北京炎黄艺术馆藏

黄胄以速写闻名于世。他的速写在流动的笔意间,动态十足的人物、动物形象呼之欲出。据黄胄的学生杨列章在《创作与真诚》中记述:“黄胄先生是一位异常勤奋也异常多产的画家,不算平时的速写,只以作品论,他每年总要画几千幅画,平均每月要画两刀宣纸。他常常说‘废纸三千’,这固然是用来砥砺自己的,但却也说明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并非易事。他不止一次地重复表现同一题材,也正表明画家自己的不满足。所以,他同一题材的画作,构图都不雷同,造型的细节也都有许多变化。”黄胄自己曾经说过:“有人说我的画是由速写入手的,我认为这可能是对的。”黄胄善于画大画,画人物众多、场面热闹的大场面,擅长描绘西北边疆民族的生活。经过长期深入生活的写生和创作实践,他能以速写入画,糅速写线条于国画用笔,使画面人物生气勃勃、自由奔放而又充满激情。他熟悉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对维吾尔族的歌舞更是了如指掌,因此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幅《庆丰收》是黄胄根据自己在新疆喀什的采风经历创作而成,画面描绘的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在丰收之后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庆祝的场面。图中人物形象生动活泼,丰收的喜悦之情挂满脸庞,华丽的民族服饰配以独特的舞姿,将维吾尔族群众善歌善舞的民族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背景中,成串成串的葡萄挂满枝头,与欢快的人们、远处肥沃的农田一道交代出了丰收的主题。另外,空中飞翔的仙鹤,也寓意了粮丰人悦的祥瑞之气。

此作,在构图上不再追求传统中国画散点式的构图法则,而是大胆创新并融合东西方美术的优秀特色,以均衡的、错落有致的、富有空间感的构图方式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新的绘画构图形式;色彩上,画面以红色和黑色为基调,再以人物身上的红、灰、蓝、绿等颜色加以搭配,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物特色;在线条的运用上,画家不再强调以严谨的线条对画面物象进行细腻刻画,而是采用大刀斧笔的速写线条准确生动地去表现人物的形态结构和服饰衣纹的形态转折。在对作品中不同质感物象的表达上,画家能巧妙地运用不同形态的线条去表现,既能体现不同人物和物象的情态,又能衬托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与观者产生共鸣。

《庆丰收》(局部)

从这幅作品的技法上,我们看得出画家在全力去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注重画面人物神情动势和形象美的塑造,而不计较一笔一画的技术得失,敢于重叠堆砌。在用笔上随心所欲,线上覆线,一次勾过,再勾一次,使画笔的轨迹、思维的痕迹皆留存画面,这种速写式的画法反给观者带来新鲜感。

对于画家来讲,此图并非单纯要表现一个充满喜悦和欢快的丰收场景,而是要表达内心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重获新生后的喜悦,代表了黑暗、苦难、艰辛岁月的结束与和平、安宁、幸福新生活的开始。这也许正是画家创作此图的意义所在,也是对“庆丰收”这一主题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胜利果实的取得要依靠劳动群众,依靠集体,每一位劳动者都是丰收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分子,更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

猜你喜欢

黄胄维吾尔族速写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如虎
——黄胄画猫贺岁展
黄胄作品选
《青年速写·归》
黄胄:我不喜欢龙
钢笔速写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速写的图画
狗年的欢喜
张自启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