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骨画的起源

2020-05-02李魁正

老年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徐熙凹凸画法

□李魁正

没骨,顾名思义,就是把骨隐没于皮肉之内。而没骨画法则是指在画面中不勾勒物象轮廓,直接以墨和色描绘(点染)物象。因此,它可以不受轮廓线的约束,既能在工笔和意笔之间发挥其造型特有的自然生动,又可以根据需要做偏工或偏写的自由选择。

谈到没骨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及张僧繇和他的“凹凸法”。南朝梁武帝于大同三年(公元537年)造一乘寺,命张僧繇对其进行装饰。张僧繇借鉴天竺(古印度)的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凹凸花纹画法,涂以朱红、青绿,描绘形象对比鲜明。其作花卉,不用墨笔,纯以色彩分出向背。他开创了晕染法,所绘之物,花叶向背如有凹凸,立体感强。张僧繇的凹凸晕染法还可从敦煌壁画中一睹风采。这种吸收了异域艺术画风而又有所创新的“凹凸法”绘画方式,也为后来没骨画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成为没骨画的初祖。

若说凹凸法为没骨画的初祖,那落墨法则为没骨画形成的催化剂。落墨法的创造者南唐画家徐熙,性情豪迈不羁,好游山林园圃,对植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实地写生。他不画柔腻绮丽的名花异草,喜好表现不为人注重的汀花、野竹、蒲藻、药苗等。在技法上,他不拘泥于前人法度,形成了不同以往的清新洒脱的花鸟画新风。徐熙的落墨花“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落笔之际,未尝以敷色晕染细碎为功”。在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徐熙《雪竹图》中,作者先以淡墨定出物象的轮廓和结构,然后略施淡彩,有落墨为格的特点,从中可窥见徐熙落墨法的面貌。

《牡丹》清·恽寿平

迄今可见的有关没骨画最早的记载,当为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先笔墨骨气而名之,但收取浓丽生态以定品。”元夏文彦所撰《图绘宝鉴》中记述:“画花鸟,绰有祖风,又出新意,注重法度,讲究写真,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始于崇嗣也。”徐崇嗣的没骨画,在继承徐熙落墨法的基础上融合了黄荃画派的风格特点,而后进行变体创新。徐崇嗣将“黄家富贵”式的细笔勾勒改为“无笔墨,直以彩色图之”;在设色上适当地保留了“富贵”之气,取其“浓丽”,改变了唐以来细笔填彩的程式。至此,独立意义上的没骨画自徐崇嗣开始,距今已有千余年。

没骨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萌芽于南朝梁,形成于宋元写意及写真画兴盛的时期。尽管历史上不乏徐崇嗣、钱选、孙隆、恽寿平等诸多名家,但是没骨画的光辉却一直被院体画和文人画所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的时代,重新认识没骨画,使没骨画在全球化的今天闪烁应有的光彩,则显得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徐熙凹凸画法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我的梦想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六)
大小S 对照记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富贵野逸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
凹凸的爆笑生活
“徐黄异体”两种画派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