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2020-04-29李伟华张红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矫正校本教研

李伟华 张红杰

【摘要】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变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各种数字化设备与平台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评价手段是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有效途径。我校用移动终端和课堂观察App替代传统纸笔听课工具,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促进教师不断改变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以课堂观察平台为载体,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教研等多种形式,也有效提升了校本教研质量,促进了学校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字】校本教研   教学质量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02-01

一、引进新技术,实现校本教研新突破

学校引入了“多重互动”数字教室观察平台。该平台内置可调节的各种专业观察标尺。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它基于移动终端收集了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并在后台通过计算和图形化地处理后,给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了客观的量化依据,对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科学的诊断,达到纠正偏差教学行为的目的。其中,“多重”是指评估主体,目标,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互动”是指评估者与评估对象,过程和结果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该评估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课堂评估的改革,并使用移动终端代替了传统的纸笔和纸听工具。通过改变听力和评估工具,可以获得更多,更系统,更客观的教学评估信息,从而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估。一是以“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建设为抓手,每学期进行两次全校性的集中培训,教师们在现场授课、观课后,手机App进行分析数据,矫正偏差,促进成长。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校本教研项目团队,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选取一两位教师授课,项目组成员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课后项目组集中讨论分析数据,提出意见,解决问题。三是每月选取一两位青年教师,针对同一维度的观测点进行连续三次以上的观察,每次观察后对比分析数据,找出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缩小差距。四是完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保证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推动学校“互联网+”校本教研工作稳步开展。

二、运用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在教师手机上统一安装课堂观察App,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和汇报课。组内教师通过手机App从不同维度、视角、观测点进行课堂观察,并采用质性评价与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课堂诊断,实现课堂教学质量评测的多元化、精准化,从而矫正偏差性教学行为,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绩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案例:王老师和薛老师在对“一元次不等式组”一课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时,观课教师主要观察了王老师的“教师提问”和“学生应答”两项指标。中,描述性问题、判断性问题、论证性问题、归纳性问题分别占50%、50%、33.33%和66.67%。学生的应答中,个人应答和集体应答分别占60%和40%。观课教师给出了以下评价。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思考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价学生时,集体评议占60%,教师评价占20%,组织评价占20%。总体来说,问答式教学效果良好,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公正,信息技术应用适当。主要偏差是教师的问题设置梯度不明显,学生理答时间不充分,评价用语较为单一。矫正建议是加强问题设置的技巧及对提问时机的把握,并通过多样化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针对薛老师,观课教师主要观察了课堂上的“媒体应用行为”指标,统计出利用电子白板10.34%,阅读教科书内容10.34%,完成教科书活动3.45%,指导学生板书或板图7.14%,投影预设的课件页面17.24%,播放声像资料5.88%,利用材料手工制作3.45%。观课教师给出了下面的评价。主要优点:学生板演较多,回答问题次数合理,说明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同媒体应用比例恰当。主要偏差:在对重难点的讲解中,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媒体的应用效果。矫正建议:结合学生学情,在重难点突破中应充分借助媒体,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在教学应用实践中,学校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化课堂观察在教研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逐步从质性分析向质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并能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性的改进。

三、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听课过程中,教师用移动端App进入观课系统,根据自己的观课任务进行观察与评价,上传观课结论。授课教师课后通过查看大数据统计结果,明确自己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及时取长补短。课堂观察以数字化工具取代了传统的纸和笔,基于定量与定性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从而达到矫正偏差性教学行为的目的。学校应用数字化课堂观察以来,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对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24位教师从2017年到2019年连续三年的教学行为(媒体应用行为、师性交往行为、课堂提问行为)做对比分析发现,中老年教师的媒体应用行为提升明显,青年教师的师生交往行为和课堂提问行为得到明显矫正。

四、结语

校本教研为师生的教与学营造了良好氛围,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同时,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很好地拓展了校本教研的时空范围,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为许昌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以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L2019G223)】

[参 考 文 献]

[1]王海玲.探究校本教研策略促進教师专业发展[J].辽宁教育,2018(27):39.

猜你喜欢

矫正校本教研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