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慕课提升教师信息安全素养的有效性研究

2020-04-29李中华罗尚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训教学资源数字化

李中华,罗尚平

(乐山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一、研究缘由

数字能力是所有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为了个人发展和成功融入社会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1]。这种能力可以被定义为:“创造性地、批判性地、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以满足工作、就业能力、学习、利用空闲时间和社会参与等相关方面所需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在其最近的政策、文件和通知中反复强调,在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简称ICT)的使用方面获得足够的熟练程度是其最需要优先安排的事项之一[1-3]。之前的相关研究还提出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新的数字鸿沟的形成不是由于缺乏技术和设备,而是由于缺乏数字能力[4]。

教师应在弥补学生数字能力短板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他们所欠缺的信息技术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数字能力。另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不同的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相去甚远。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数字能力”一词被专门提出来,是指“在教育中批判性地、安全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为了促进教师数字能力的发展,国内外都作出了很多富有实践意义的倡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个信息技术能力框架,描述了教师在专业实践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所需具备的能力。教育部在2013年10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在2014年5月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在2019年3月,教育部再次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这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组合拳旨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以便教师胜任信息时代的教学工作。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采取了许多行动,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的数字能力与他们实际拥有的数字能力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13-15]。因此,对初入职的教师和其他在职教师进行数字能力培训就显得紧迫而重要。

教师的数字能力包括多个领域,国际上不同的框架提出了不同的数字能力维度。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在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缺乏相关的知识[5-6]。具体来说,教师缺乏在互联网上遭遇各种风险、设备设施和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数字身份认同、互联网行为规范、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版权和认证等方面富有针对性的培训[7]。如果教师不具备这些领域的知识,他们将很难教育他们的学生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是教师的数字能力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不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培训教师的数字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采取新的培训方式。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慕课培训模式。慕课模式的课程能够为所有教师提供低成本的数字能力入门培训和进阶培训。本研究通过对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中的三个模块内容的分析,研究慕课对提升教师信息安全素养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实验数据来说明慕课形式的在线课程在培训教师的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方面的有效性,以确定这是否是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来弥补现有教师培训的不足。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

1)慕课形式的课程是培训教师安全、负责任使用的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吗?

2)慕课形式的课程是培养教师开发数字教育资源能力的有效途径吗?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设定的三个模块内容分析,采用慕课形式进行培训,获得了相关的数据,见表1。三个模块主要涉及安全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具体涵盖以下内容:数字身份、隐私管理、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潜在风险(包括访问不当内容、身份盗窃、网络欺凌、不安全的在线社区和网络上瘾),使用社交网络的示范,在互联网上的行为规则,授权的数字材料。从前面的文献分析可知,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除了提供上述内容的培训,还提供旨在帮助教师发展他们的数字能力,以创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培训。这些培训内容在虚拟学习环境中以不同的媒体为载体进行授课,如专家的授课视频,交互式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关于如何使用各种应用程序的视频,论坛,外部资源的链接,自测题,与同事在工作坊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表1 培训内容分析

所有课程的最后一项任务是讨论,要求参训教师使用软件工具创建一个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内容涉及本次培训中有关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任何主题。讨论会的目的是让参与者应用数字能力获取、开发和发布一个以后教学可用的教学资源,并以此教会学生如何安全地、负责任地利用信息技术。

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培训课程进行分析。为了测量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不同特征的看法,我们向学员发放了封闭问题的问卷,每一个问题有5个备选答案(1代表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的李克特问题,这些问卷由参训教师在结束培训课程后完成。另外的两种数据收集方式的目的是分析学习结果。一方面,通过前测和后测的方法来测量参训教师在每个课程模块中获得的关于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前测是参训教师参加培训之前的第一个活动,后测是他们在完成了培训后进行的一个活动。两次的题目都是一样的,都由单项选择题组成。另一方面,为了衡量学员在每个培训模块中获得的数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开发有关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资源,在每一模块中,使用了LORI测量量表[8]来评价由随机选择的学员开发的4个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质量。因此,本文合计评估了12个数字化教学资源,占总数的14%。每一个数字化教学资源都由三位在数字教育资源的创建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了评估,每个数字教学资源的得分是通过对所有得分进行平均得到的。

三、数据分析

(一)参训教师的态度

参训教师完成的问卷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得分在3.8~4.1分(满分5分)之间,表明参训教师总体上对培训感到满意。对于培训模块中接受度高的部分,有87%至93%的参训教师表示他们将向其他教师推荐这些课程模块。尽管参训教师认为三个模块中的一个模块的工作量不够,但是他们对这些模块在结构、指导、评价、课时数和难度方面进行了肯定的评价。结果表明,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题,这些模块对教师培训是有效的,不仅在这个领域,而且在教育信息化的其他领域(如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也是有效的。这一结果的后续调查表明,教师们认为他们在培训中开发的数字资源质量较高,可以用来教他们的学生如何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表2 参训教师的态度

(二)参训教师学习情况

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前测和后测结果分析如表3所示。为了确定参训教师在后测和前测的得分差异的大小,我们计算了Cohen的d效应大小[9]。用Cohen的d效应值时,数值为0.2表示影响较小;数值为0.5表示中等影响,数值大于0.8则表示影响大。从表3可知,在所有的模块培训中,前测和后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有很大的影响(Cohen的d效应值介于1.6到1.8之间)。表3数据说明,这些培训课程对参训教师在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所获得的知识产生了强烈的积极影响。

表3 前测和后测的结果

(三)数字化教学内容的开发

表4呈现了利用LORI量表所进行的评估结果,该评估旨在测量培训期间参训教师创建的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通过计算每个LORI项目的平均分数得出数字化资源的整体质量得分,所有培训模块的平均得分(5分制)都大于3分。LORI量表规定如果教育资源得分超过3分则可以被认为是质量较好的教育资源[10],由此可知,大多数学员在完成课程培训时都具备了可以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信息技能。但是,模块1和模块3约有30%、模块2有13%的参训教师不能开发较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总的来说,参训教师开发的资源在内容质量、学习目标、动机、设计、可用性、可重用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得到了积极的评价。但是,所开发的资源在向学生提供反馈和适应学生行为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质量评估还表明,教师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难于发布共享。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了慕课形式的网络课程是培训教师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课程模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教师在与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关的数字能力领域缺乏培训的方式。以往的研究对慕课学习效果的评价都过于简单,而且往往基于一个单一变量,如完成率或最终成绩,本研究对慕课课程的评价做了深入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对三个不同课程模块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参训教师的态度;对参训教师进行前测和后测分析;评价参训教师开发的数字教学资源的质量。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慕课课程完成率不应被用作评价学习成果的标准。虽然本研究分析的三个模块的完成率相差很大(49%、66%和89%),但完成培训的教师获得的知识非常相似。

本研究也为慕课形式课程在教师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开发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实数据,旨在让教师如何安全、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尽管有学者研究过使用慕课来培训教师开发数字学习资源[11],但他们并没有以实证研究来证明该课程在这方面的真正有效性。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参训教师都有能力在安全和负责任的信息技术使用方面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并且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与学生一起使用这些资源。但是,研究结果也表明,相当比例的参训教师(从13%到30%,这取决于课程模块)没有获得开发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所需的数字能力。此外,教师在开发易共享的内容以及提供反馈和适应学生行为的教育资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些困难的根源不仅在于教师数字能力的缺乏,也在于当前软件工具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还表明,慕课形式的课程有助于教师数字化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教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同时也表明,这些帮助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某些教育工作者的全部需求。今后的研究应调查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情况,可能其他的培训活动对他们更有效。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培训教师的数字资源开发能力过程中,除了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创作工具软件,还需要让他们特别注意数字资源的易用性和可重用性等技术方面的知识。培训活动应包括主动学习,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最流行的策略之一[12]。

今后的研究工作应该拓展在教师数字能力的其他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来验证慕课形式的在线课程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的教学有效性。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是比较慕课课程与其他培训活动的教学效果。在培训中首先应关注参训教师的兴趣特征,这样才能确定何时使用慕课形式的课程方案,也才可能克服教师培训中的不足,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培训方式。尽管本研究表明,采用慕课形式的网络课程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某些必需数字能力,但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教师而言,也可能存在其他更有效的培训模式。

猜你喜欢

参训教学资源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数字化制胜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