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填补北京史空白的上宅文化遗址

2020-04-27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平谷区新石器平谷

张志国

说到北京市的平谷区,不仅有好吃的大桃,更有丰厚的文化遗存。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由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文物爱好者简称为“第八批新国保”,其中,处于新石器时期的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001号,属于古遗址新国保。

2019年底,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节目制作人张世强去上宅文化陈列馆和上宅文化遺址探访,感受到这一处列为001号的第八批新国保的文化魅力。

上宅遗址在哪?

上宅在哪儿?如果不是对考古和北京的文化历史感兴趣,可能真的不会知道这个已经临近北京边界的地方。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曾说,“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东西文化遥相辉映,珠联璧合,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然而,北京人都知道周口店,却少有人知道“上宅”。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考古发现,几十年后在市民群体中出现了记忆断层。

上宅遗址位于北京市的平谷区。如果打开北京市地图来看,平谷区总体上来说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那在东北四区,也就是怀柔、密云、顺义、平谷这四个区当中,平谷区位于东南方向。这个地区,从地形上来说属于一个盆地,叫做平谷盆地。盆地总体上东高西低,并且是北、东、南三面环山,北边和东边主要是燕山山脉,南边是盘山,非常有名的一个景区。唯一的一个出口在西边。而上宅遗址,就位于平谷盆地的东北角,也就是金海湖畔。

2019年底,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节目制作人张世强驱车90多公里,来到上宅文化陈列馆和上宅发掘遗址,邀请上宅文化陈列馆馆长王小兵先生和社教部岳海燕女士,给大家重温这段来自北京远古先民的璀璨历史。

上宅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上宅村西北的一块高地上,因为以前建有古庙,当地称大庙台。

遗址北靠燕山支脉——金山,南临泃河,地势高出泃河河床1013米。

在去探访上宅遗址的时候,张世强看到村西北矗立着一块标石,上书“上宅古村”。上宅那个名字也很有意思。现在写出来是宅院的宅。但是过去啊,这地儿叫上寨,山寨的寨。那为什么叫上寨呢?原来这个地方是驻兵的兵营和家属区。也就是说,在明代的时候这儿是军事管理区,驻扎着大量的部队。为什么要在这里驻兵?因为再往北、往东不远,就是长城了,有著名的将军关长城城关。所以,上宅这个古村,也算得上是明代的边防地区。

正如王小兵馆长所说,在这块标石下面,隐藏着一口养育了村民几百年的山泉,村里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泉”。此外,在上宅村中心,一棵高近20米、两搂多粗的古槐树夺人眼目。这棵树枝繁叶茂,为一级保护古树。村里人说,这棵古槐立庄时就有了,是村里有名的“老寿星”,也是上宅村古老历史的见证者。

什么是上宅遗址

张世强在采访王小兵的时候,王馆长也说到了上宅遗址位于泃河岸边的台地上。所谓台地,就是位于地势较高的高台。

上宅文化遗址就位于平谷境内金海湖镇上宅村北山坡台地,距今约六千至八千年,应属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包括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属于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20世纪80年代,上宅村这一处埋藏极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上宅遗址所出土的陶器、石器多达5000余件。其中就包括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石雕——石猴,以及出土年代较早而造型最精致的工艺品——陶塑猪头等。因上宅遗址出土器物众多,具有代表性且发掘时间较早,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珍贵文物,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并被正式命名为“上宅文化”。

上宅遗址的文化遗存可分为3期。第1期年代约距今7500年,器类单一,主要是含滑石的夹砂厚胎大口深腹筒形罐。第2期年代约距今70006500年,为上宅遗存的典型代表,陶、石器数量多,种类丰富。并出现了细泥陶,烧成温度增高,胎质较硬;还出现了一些新器形。第3期年代约距今6000年,陶器出土数量不多,以细泥红陶为主,有少量的泥质灰陶,以素面为主。出土文物包括陶器和石器。陶质以夹砂羼滑石粉为主,还有少量泥陶。石器以打制、琢制或磨制的大型石器为主,兼有少量细石器。该遗址上层为商周至唐辽文化,中层与红山文化接近,下层经测定距今60007000年,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

上宅遗址是怎么发掘的?

1984年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原平谷县发现了这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5年春至1987年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合作,分5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较重要的收获。

发掘工作依正南北方向,以座标法统一布方。五期共发掘5×5米探方140个,总共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文化堆积较好的约700平方米,均分布在台地的一道天然沟内。探方,就是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探方法的分布方法是,先在选定的发掘区域,划好方格网,在每个十字线交叉点打下1根木橛。方格的大小,依遗址文化堆积的厚度而定。探方法适合于发掘整片遗址,优点较多,是最常用的发掘遗址的方法。

当年发掘时,距地表50-80厘米处的文化层中,出土了一批陶器。有的零散,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仰卧,有的倒置,仅这一层就出土器物百余件。在一米深处的遗址土中,考古队员樊志有不但发现了做工精巧的细石器,还发现了两枚极为珍贵的石制饰品。其中有一个用滑石雕成的半身小石猴,它线条简练,形态生动,通高不足四公分,并有一个穿孔。足见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不仅就在这片洪荒莽原中勇敢地生活,而且开始了美的创造。

这次试掘到1984年11月2日结束,历时23天。在近40平方米的两个探沟中,出土的有盘状器、刮削器、石斧、石磨盘、石磨棒、石球、柳叶刀及异形石器几十种,再加上饰有“之”字形纹、篦点纹等多种纹饰的罐、盘、碗、杯等陶器,总计有500余件。经科学测定:该遗址时代与北埝头遗址相同,年代约在7000年前。

1985年2月,北京市文物局授予原平谷县文物管理所.“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奖”,全所4位同志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如今,他们当年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虽然已成为历史,但是上宅文化却永存于世间!

上宅文化的历史文化意义

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发掘与研究,是北京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这个遗址在我国的考古研究中也具有重要地位,许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严文明教授称上宅遗址研究为“新时期考古学的开路先锋”;俞伟超、吴汝祚教授称上宅遗址为“红山之祖”;王晋先生称上宅遗址为“古代文明之宝”;侯仁之教授在考察遗址发掘后欣然命笔,写下“上宅文化”4个大字。在发掘工作结束后,北京市文物局和原平谷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在风景如画的金海湖畔建起了上宅文化陈列馆,使璀璨的中华古代文明之光闪烁在平谷的青山绿水间。

当年,上宅遗址发掘第一次进行环境考古调查,并且在推进我国环境考古学上起了带头作用,使平谷成为中国环境考古学的策源地。同时,在金海湖畔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馆——上宅文化陈列馆。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昆叔先生称这是平谷区20世纪末的两件文化盛事。

“日月光华临上宅,山川环拱映古村”,这是上宅古村村口上的一副对联。的确,上宅古村是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杂。上宅古村更是一块厚重而文明的圣地,涌动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光焰。

猜你喜欢

平谷区新石器平谷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鹰形陶鼎
平谷大桃 筑牢品牌护城河
耕地肥力空间特征与提升策略研究
北京市平谷区大桃生产现状调查分析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平谷区委组织部:开展“喜迎国庆70周年 志愿共建美丽平谷”志愿服务日活动
一张19588年的国务院公报
北京市平谷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
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