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剖宫产缝合技术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

2020-04-27徐现利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浆膜双层肌层

徐现利

河南孟津县妇幼保健院 孟津 471100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是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局部组织愈合不良,在子宫壁形成一端与宫腔内膜相通,另一端指向子宫浆膜层的空腔,常引起阴道异常流血、继发不孕、切口憩室妊娠等并发症,对其术后顺利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1]。因此,优化缝合方式对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良好愈合和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意义重大。选取120例在本院接受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分别应用单层连续缝合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现对不同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情况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抽取2017-01—2018-08间在本院接受择期剖宫产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足月、单胎、初产妇。(2)符合择期剖宫产指征。(3)精神正常,治疗依从性好,随访资料齐全。排除:(1)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子宫内膜及宫颈病变。(2)合并感染性疾病。(3)妊娠期间出现术中、术后大出血等紧急情况者。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23~31岁,平均27.60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0周。BMI:27.10~31.40 kg/m2,平均28.70 kg/m2。观察组:年龄23~32岁,平均28.20岁。孕周36~41周,平均38.80周。BMI:26.50~31.80 kg/m2,平均28.48 kg/m2。2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2 组均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实施择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彻底清理附属物及宫腔。观察组:对子宫切口肌层全层先以1号可吸收线实施横向连续缝合,保持针距1.5 cm,距子宫内膜切缘1.0 cm,注意避免将子宫内膜缝合入子宫切口。然后往返连续缝合子宫浆膜层与浅肌层。关闭膀胱反折腹膜,浆膜化子宫切口,以降低术后粘连风险[2-3]。对照组:用1 号可吸收线行肌层与浆膜层全层横行连续缝合,针距 1.5 cm,距子宫内膜切缘1.0 cm。术后2组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 d。

1.3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术后10个月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剖宫产切口处可见宫腔内凸向肌层或浆膜层的三角形液性暗区即可诊断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观察憩室容积及肌层厚度。

2 结果

2.1手术时间等指标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以及术后血性恶露持续、肛门恢复排气和住院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2.2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情况观察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憩室肌层厚度高于对照组,憩室容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情况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随着近年来在阴道超声、病理解剖,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多认为与剖宫产子宫切口的位置、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缝合技术、感染、产程等因素有关。其中缝合技术包括切口的位置选择及缝合时是否避开子宫内膜、缝合松紧程度、 缝合层数和所选择的缝合材料等多种因素,瘢痕憩室的形成是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4]。子宫体主要由浆膜、肌层及内膜组成,有效的缝合有对合组织、止血、促进切口愈合、重建和塑形脏器结构的作用。单层连续缝合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常用的缝合方法,均具有针距均匀等特点,对于切口相垂直或平行的血管能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且缝线松紧适中,避免了缝线过紧,影响血运。

我们对120例择期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分别实施单层和双层连续缝合,经过比较,结果显示: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更低,瘢痕憩室的情况更好。说明双层缝合有利于子宫肌层的对位以及子宫切缘的血窦关闭,从而减少缝线对组织的刺激,增加愈合后瘢痕厚度,避免切口对合不齐造成错位、形成皱褶及缝线吸收后张力的下降等对愈合的影响,更有助于子宫切口的良好愈合和降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形成风险[5]。应注意:无论何种缝合方式,子宫切口高低要适中,防止组织厚度在上下切缘不一致;术后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此外,科学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是预防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最根本的有效措施[6]。

目前关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的缝合方式尚无统一标准。加之本次观察原始数据有限,且为回顾性研究,其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猜你喜欢

浆膜双层肌层
玫瑰小蛋糕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CT浆膜高强化征鉴别诊断T3期与T4a期胃癌
胃癌浆膜外侵犯CT征象分析
“双层巴士”开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