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注射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体会

2020-04-27晏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后叶素垂体肌层

晏丽

河南息县中医院妇产科 息县 464300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临床相对少见的一种输卵管妊娠类型,由于局部肌层的血供较为丰富,发生破裂后可引发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确诊后需及时给予干预[1-2]。2017-03—2018-02间,我们对6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分别予以腹腔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和切开取胚术前注射垂体后叶素。现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纳入标准:(1)均依据术前妇科超声及腹腔镜探查确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妊娠病灶均<4 cm。(2)有生育要求,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合并心、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及神经、血液、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患者。(2)既往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史。(3)存在子宫畸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24~34岁,平均27.02岁。停经时间46~54 d,平均47.60 d。妊娠包块直径2.90~3.80 cm,平均3.30 cm。血β-HCG值4 180~6 600 mIU/mL,平均5 280 mIU/mL。观察组:年龄25~34岁,平均27.60岁。停经时间45~55 d,平均48.10 d。妊娠包块直径3.00~3.70 cm,平均3.40 cm。血β-HCG值4 280~6 900 mIU/mL,平均5 340 mIU/mL。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取头低臀高平卧位。经脐上缘弧形做1.0 c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10 mm Trocar和腹腔镜。麦氏点和反麦氏点分别做1.0 cm、0.5 cm切口并置入10 mm、5 mm Trocar和手术器械。腹腔镜下全面检查盆腔,充分暴露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包块。对照组采用双极电凝对妊娠病灶四周10 mm的宫壁组织进行电凝,再用单极电凝钩纵向剖开妊娠病灶(顺着输卵管方向),将妊娠组织取出。观察组在切开取胚术前,将6 U的垂体后叶素用10 mL 生理盐水稀释,注射于病灶根部1 cm 处的宫底肌层。在子宫收缩后,单极电钩切开妊娠病灶,并将妊娠组织取出。2组患者术中将妊娠组织取净后,创面应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创面应用双极电凝后予以2-0可吸收线实施“8”字缝合,以成形子宫和提高止血效果。缝闭后妊娠灶处注射甲氨蝶呤30 mg,积极防止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发生风险[3-4]。局部应用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

1.3观察项目(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持续性异位妊娠判定标准:2次血β-HCG下降不足15%,或上升)。(2)随访12个月期间的妊娠情况。

2 结果

2.1手术时间等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PEP发生率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2.2随访期间妊娠率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宫内妊娠率为60.00%(18例),对照组为40.00%(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再次发生输卵管妊娠2例(6.67%),对照组为3例(10.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血β-HCG 检测和阴道超声等技术的不断改进及临床医生对异位妊娠的警惕性日趋提高,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有效降低了因破裂造成的大出血等风险,且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提供了依据。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对子宫和输卵管的完整性具有较好的保护性,患者生育功能得以保留,对存在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尤为适用。但由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位于肌层内,周围血液循环丰富,术中大出血发生风险高且止血操作困难性大,因此迅速有效止血对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本术式具有重要意义[5-6]。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前联合垂体后叶素注射,较单纯腹腔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的术中出血量和PEP发生率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更短;同时术后随访期间的宫内妊娠率更高。考虑其原因为:(1)垂体后叶素是含有丰富的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等活性成分,能够促进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收缩,从而利于局部血流的降低,尤其作用于内脏血管时,可使血管破裂处迅速形成血栓,从而获得肯定的止血效果,并为手术提供了清晰的视野,降低了手术的难度。(2)予以子宫肌层后注射垂体后叶素可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不仅使子宫肌层受压而增加止血效果,并且能够促进使妊娠物更快和更完整的排出,有效减少管壁残留滋养叶组织量,预后及妊娠结局改善更为显著。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垂体后叶素有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的副反应,故不宜应用于高血压的患者;用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后叶素垂体肌层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分析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内分泌影响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