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效果观察

2020-04-27李战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足踝换药皮瓣

李战营

河南新乡新华医院 新乡 453000

足踝部皮下组织薄、血供差,损伤后易导致肌腱及骨组织外露,增加修复难度[1]。传统皮瓣移植修复和加压包扎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创面愈合效果不理想[2]。2018-01—2019-01间,我院对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者术前明确诊断。心、肝、肾功能正常;无糖尿病等影响组织愈合的疾病;沟通能力正常。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4~59岁,平均45.34岁。挫压伤20例,交通意外伤25例。皮肤缺损部位:内、外踝5例,足跟及踝部26例,足背及踝部14例。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4~60岁,平均45.37岁。挫压伤21例,交通意外伤24例。损伤部位:内、外踝7例,足跟及踝部26例,足背及踝部12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2组均采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术治疗,手术程序及质量控制参照有关文献资料[4]实施。观察组术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参照创面大小及形状修剪、拼接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后覆盖在创面上。75%酒精棉球清洁周边皮肤后,将半透性生物分子阀薄膜粘贴在敷料及其周围2.5 cm处的健康皮肤上,使之成为密闭空间。连接负压装置和引流管,确认无漏气后,负压控制于125~200 mmHg,维持5~7 d后将敷料拆除。依据创面情况,酌情更换负压封闭引流敷料2~3次。2组均随访6个月。

1.3评价指标(1)换药次数、术前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2)术后第15天依据温哥华瘢痕评分标准[3]评估创面愈合效果。分创面柔软度、厚度、血管分布及色泽4项,每项3分。得分越高表示创面恢复越差。(3)皮瓣坏死、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2.1临床指标观察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2.2创面愈合评分观察组创面愈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创面愈合评分比较分)

2.3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严重足踝部创伤常伴大面积骨骼、血管及肌腱外露,加之局部血液循环较差,故感染风险高和病程长[4]。因此,重新覆盖创面及预防感染是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核心[5]。

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由胫后动脉肌间隙支提供,可形成纵行血管吻合网,且通过穿支动脉的伴行静脉能够维持皮瓣静脉回流的良好状态,以维持较好的血供效果。灵活旋转的操作亦是皮瓣缺损获得满意修复效果的重要保证[6]。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可完全吸出创面和腔隙内的渗液、分泌物和有毒素物质,消除局部组织水肿,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促进创缘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组织增殖,利于毛细血管及肉芽再生和创面愈合[7]。采用生物半透膜覆盖创面及周围皮肤,有助于预防感染。由于负压引流可减少换药次数,因此可降低临床工作量及换药时患者痛苦程度[8]。两者联合应用,优势更为可靠,可获得更好的治疗及预后效果。

本组资料亦显示,接受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术前准备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单纯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术的对照组,临床效果肯定。

猜你喜欢

足踝换药皮瓣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崴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