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观察

2020-04-27张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膝关节

张波

河南上蔡县人民医院 骨二科 上蔡 463800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重要的负荷结构,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发生骨折时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半月板损伤,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术后并发症风险[1]。选取2015-01—2018-07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内固定术。现对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患者均根据术前膝关节正侧位X线、CT及MRI检查确诊,并符合内固定术的适应证[2]。均为单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Ⅳ型,关节面塌陷>3 mm或平台增宽>5 mm。排除:(1)畸形愈合或膝关节僵硬。(2)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严重糖尿病等有绝对手术禁忌证。(3)术前1个月内服用抗凝药物。(4)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18~59岁,平均35.2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50 h~5.50 d,平均3.16。车祸伤19例,压砸伤12例,坠落伤1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36.41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00 h~6.50 d,平均3.47 d。车祸伤20例,压砸伤11例,坠落伤1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手术方法2组均在腰麻下,取仰卧位施术。观察组行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患肢放置止血带,膝关节前内(外)侧做1 cm切口,屈膝90°后插入关节镜,逐步建立工作间隙。清理关节腔积血及碎块,详细检查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程度,明确骨折端情况。然后取膝内(外)侧5 cm切口,沿骨膜下剥离,在平台关节面4 cm远处开1.5 cm×1.5 cm骨窗,经此通道进行顶托复位。确认复位成功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取自体骨移植。选择合适解剖钢板钻孔、固定,拔除克氏针。C型臂X线机检查确认复位满意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后包扎。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2)随访6个月,采用Rasmussen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总分30分,得分越低表明膝功能越差。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步行能力。分为0~5级, 3~5级为满意,0~2级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2.2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和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比较[n(%)]

2.3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其附属结构复杂,常伴随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损伤,处理不当会导致皮肤坏死、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疗效。传统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易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3-4]。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小切口内固定术凭借其微创优势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其主要优势有[5-6]:(1)切口较小,创伤小。关节镜下术野清晰开阔,能克服术野盲区,便于精准施术。能更好观察骨折端复位情况,彻底清除受损组织、积血和碎块。有利于成功复位、提升疗效和促进患者恢复。(2)术中对软组织剥离更少,术后切口更容易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满意度。

我们的资料亦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以及6个月的关节功能、步行能力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与有关研究的结果一致[7]。充分说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内固定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理想术式。

猜你喜欢

关节镜胫骨膝关节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