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工作视角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2020-04-26李炳超张毅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李炳超 张毅

摘要:辅导员工作的主体内容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一段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辅导员工作在性质、目标和内容上是契合的,同时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也要求辅导员发挥教育环境优势、岗位职责优势和专业素养优势,坚持从教育者先受教育,以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抓好第二课堂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和方法,进一步生成网络空间话语权以拓宽宣传教育的渠道等,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106-03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辅导员工作的性质、目的和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很高的契合度。思想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前提是思想理论从“自在存在”的状态转化为在人的主观世界中以“自为存在”的形式存在并固定下来[1]。具体到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的过程中,“自在存在”向“自为存在”的转变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过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十九大精神宣讲”还是其他各类宣传教育活动,辅导员都奋战在理论宣传的第一线。当然,为了进一步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在辅导员工作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契合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场”的角度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辅导员工作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契合度分析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也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在新时代引导大学生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并以此为行动指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一)基于理论层面的契合度分析

1.内容契合

高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根据个体和社会需要把一定的思想道德要求、思想政治观点灌注到个体的主观世界中,并把这种灌注的成果以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的形式确定下来。而在当前一段时期,这些集中体现为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说,尽管包括理论由“自在存在”向“自为存在”的转化、实践经验向科学理论的升华,但前者无疑是后者的前提。把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变成大学生群体的行动指南是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要务。因此,为了使大学生实现“预社会化”,辅导员就必须在学生工作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2.性质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辅导员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线,需要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和贯彻,为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保驾护航。同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中的实践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实践需要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3.目标契合

从根本上来说,辅导员工作是为了在预社会化阶段谋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或者说是掌握自我教育、全面发展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在阐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的同时,同样也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由此来看,“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二者的价值目标的共同载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同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了让符合个人发展目标要求和过程规律、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理论、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在人的头脑中固定下来。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体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群体要“使两者发挥最大作用,达到教育大学生,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3]。

(二)基于现实需要层面的契合度分析

辅导员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在内容、性质和目标等方面的契合充分表明高校辅导员本身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这条思想战线上的主力军,这与《云南中医药大学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中对辅导员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等相关的规定也是一致的。不仅如此,二者之间的契合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其发展主题也是对社会实践提出的问题的回应。当下,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不仅要回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且要从“人民群众对于高水平教育的渴望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全面的矛盾,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与相对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矛盾”[4]出发,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不仅需要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还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实现质量发展,同时处在意识形态阵地的前沿,还要突出政治性。另一方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从教育、科研、管理的“硬指标”和文化建设的“软指标”两个维度进行考量,后者不仅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就包含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辅导员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分析

无论是理论必然还是现实需要,都只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可能性,其现实性在于辅导员本身。从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实际来看,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教育环境等,都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条件所在。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系列活动中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经过包括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工作队伍的宣传和解读,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新时代”成了大学生的热议话题。此外,辅导员群体也积极组织、管理和参与到各类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的活动中,诸如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不胜枚举,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十九大精神不仅入脑入心,而且由于贴近生活也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当然,辅导员工作与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在实践主体上部分重合,而且在教育环境、岗位职责、专业素养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教育环境的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仅包括“物理场”,还包括主体的“心理场”。个体的主观世界与外部世界发生交流和碰撞的同时,也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部分针对其他个体发挥作用,辅导员和大学生概莫能外。就这一方面来说,云南中医药大学的辅导员除了承担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之外,还开展包括谈心谈话、走访宿舍、随堂听课、报告和调研等在内的“六个一”的工作,在这种朝夕相处之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拉近,同时还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同时,这种微观环境的优势也与党和国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教育的重视在宏观层面营造出的良好氛围相得益彰。

(二)岗位职责的优势

普遍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5]。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自不待言,但是要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就必须做到主阵地和主渠道并重。作为辅导员首要的工作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围绕在高校中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一重要任务。辅导员在岗位职责上的优势一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的主要遵循,也是辅导员在教育环境等方面优势的形成条件。

(三)专业素养的优势

《云南中医学院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对辅导员的任职条件主要从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此为前提,辅导员群体的专业素养、学习和实践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这种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优势也体现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之中,不仅能够迅速吃透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内容,而且能够根据大学生生活实际、专业特色、心理特征,设计和组织好各类活动,有力推进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分析

辅导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但囿于“精力有限与职责无限的矛盾心理”“‘稳定底线和‘政绩追求的工作导向”[6],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仍存在“隐性教育放弃”问题。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其形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牢牢掌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具体来说,就是要从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抓好第二课堂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势和方法、进一步生成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这三个方面来入手。

(一)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师德修养。在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辅导员首先要全面了解、系统地掌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容,结合办学特色、学生群体特征和学习生活实际、认知结构等差异,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辅导员群体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之外师生交流提供保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二)抓好第二课堂,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和方法

十九大精神要“进头脑”不能仅依靠“进课堂”和“进教材”,还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不断丰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势和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离不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而这个过程仅仅依靠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的话,其收效很难满足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创新形式和方法,调动起主体的情感体验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知情意行这四个德育环节的完整和通畅。具体来说,辅导员在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环节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参与实地调研、庆祝活动、志愿活动和参观瞻仰的过程中实现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

(三)进一步生成网络空间话语权,拓宽宣传教育的渠道

网络空间是大学生宣泄情感、开展社交、获取信息的活跃地带,也是意识形态话语权交锋的主要阵地。因此,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出发,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都要求辅导员积极在网络空间生成话语权,通过新媒体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要求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不能失声,同时还要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新媒体的新形势来增强说服力。当然,网络空间话语权的生成同样要求辅导员对理论内容准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受众的阅读习惯、理论水平、现实需要等来占领网络阵地。此外,网络空间话语权的生成并不仅限于辅导员在网上发声,还包括大学生群体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传播和宣传,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还要密切关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群体的动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全员发力,构筑起立德树人的完整系统。

参考文献:

[1]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64.

[2]習近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EB/OL].(2016-12-09).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6-12/09/c_135892530.htm.

[3]彭晶,张宇翔,彭琨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研究:从高校辅导员工作谈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35.

[4]管培俊.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号角[N].光明日报,2017-10-31(13).

[5]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EB/OL].(2012-06-11).http://fdy.yzu.edu.cn/art/2012/6/11/art_25367_230162.html.

[6]林明惠,杨顺昌.高校辅导员“隐性教育放弃”工作模式合理性的探析[J].教育评论,2017(6):64.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微信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运用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