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一种体现

2020-04-26徐蕾孙朝仁

江苏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教学管理

徐蕾 孙朝仁

【摘 要】基于3所小学的集中调研,从科研的视角发现学校教学管理所呈现出来的质量主体系统、支持系统、保障系统、目标系统样态。在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基础上,提出需要正确处理好学校的课程规划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刚性约束和教师的弹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操作的具体举措和成果的系统提炼之间的关系,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关键词】教学管理;质量样态;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8-0039-04

【作者简介】1.徐蕾,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州,215004)科研员,高级教师;2.孙朝仁,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州,215004)科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质量”一词出现了51次,算得上是一个高频词汇。从中可以看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区域教科研管理部门,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立足于“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的实践研究,为了凸显“向管理要质量”的理念,进行教研、科研从分到合的体制创新改革研究,制定了《教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本次教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着眼点是全大市“一盘棋”。为此,我们从过去的“点调研”走向“全覆盖”,打破直属与县市区的“壁垒”体制,消解教研员与科研员的角色固化现象,实现教科研方式的有效转型。

本次调研共3天时间,我们以科研员的身份,与教研员一起进行感悟与思考。3天的时间,我们相继走进3所小学,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交流访谈等多种方式,对3所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一、教学管理中的质量样态

教学管理,即运用管理科学和教学论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加以统筹,使之在高效能下有序运行。在这一管理过程中,教学改革、常规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呈现出高质量的样态。

调研中,笔者感觉到,作为从中心到郊区再到乡村的3所颇具代表性的小学,无论是拥有4个校区的A校呈现出来的高位发展态势,还是只有2个校区的B校呈现出来的“雅”文化形态,抑或是仅有1个校区的C校所呈现出来的“学—养”课程质态,都充分展示了作为教育高地的某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状态。

1.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呈现主体系统样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要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位的课程规划、科学的改革举措就是一种质量的主体系统样态。

比如,A校依托生态智慧的校园环境和互动共荣的人文环境,秉承“为小公民个体生命成长奠基”的发展理念,系统规划了“基于生态校园的生态文明课程”。同时,针对当下儿童学习存在的问题,A校进行了“聚焦学生想象力的创意学习新样态研究”的教学改革,构建了“带着问题去学—碰撞交流去研—发现问题去探”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由“教知识”向“教方法”的课堂教学转型。

B校聚焦“生命成长”这一主题,在“尝试教学”“大问题教学”“生命化教育”等先期教学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型—五类”以及“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编制了《生命如花》等4本校本教程,构建了“智慧共舞,优雅共生”的“慧雅课堂,以适合教育背景下的课堂变革”的教学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的办学目标。

C校基于儿童立场,从校本化的国家标准课程、兴趣发展课程、成长导师课程、绅士淑女课程、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等八个方面构建了“学—养”课程体系,并已正式出版了5本“学—养”课程系列丛书。与此同时,该校还基于“学—养”背景下三稿(课前预习稿,课中研习稿,课后延学稿)魅力课堂进行“3—3—4”(3分精神,3分素养,4分技能)的教学改革,并采取课堂观察技术,开展“灵动课堂”的标准探索研究,应用“靶向疗法”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教学问题和教学顽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向课堂要质量”的教育追求。

2.常规管理:教学质量呈现支持系统样态。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所谓的管理,就应“管”在點子上,“理”出头绪来。为此,3所小学都十分重视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并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呈现出教学质量的支持系统样态。

比如,A校面对4个校区的教学现状,采用“大教研”的活动方式,在备课时做到“四定五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点、统一练习设计),并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复查”四步走的方式,把“教学七认真”的教学常规要求落细落实。

B校结合校情实际,对大市的“教学七认真”进行了改良,研制并出台了《“教学七认真”工作规范》和《“教学七认真”量化考核方案》,学校各教研组还相应地研制了《学科“教学七认真”实施细则》,使得“教学七认真”的常规要求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

C校秉持“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采取“条—块”结合的教学管理方式,学校领导、职能处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出台《教学“七认真”的考核条例》,进行月度集中检查、每天抽查,并及时记录、反馈。该校的“零教辅”“弹性作业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单”“每天下午全部设置活动课程”等举措,实实在在将“减负增效”落到了实处。

3.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呈现保障系统样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正因为如此,面对教师年轻化的现状,3所小学采取多种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铺设一条集学习、培训、展示、提高于一体的“通道”,让青年教师“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台阶,行中有方法”,呈现出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样态。

比如,A校制定了《学校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并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五年规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采取“化整为零、分进合击”的方法,不分校区、学科,提出“三个一”(建立一个QQ群、每月一个目标、每周一个主题)具体要求,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主题沙龙”等平台,给青年教师“引路子、压担子、架梯子、树牌子”,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B校研制《教师发展三年规划》,并制定《教育教学且行且思的反思制度》,目标清晰、措施得当。按照校本培训方案,建立“学科共同体”,采取“主题式教研”“闲聊式教研”等方式,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班主任工作方法、教育教学技能、微型课题研究等进行全方位培训,促进了青年教师内涵发展。

C校遵循“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原则,采取分层、分类培养举措,用“多对一”和“一对多”的教师培养方式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一对一师徒结对”模式,效果显著。学校还确立“以科研促成长”的思想,引领全体教师参与到课程开发之中。他们认为,“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强度大容量学习的过程”,以此促进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4.学生发展:教学质量呈现目标系统样态。

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3所小学在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指引下,“一校一品”建设成效显著。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形成了学校品牌,呈现出教学质量的目标系统样态。

比如,A校形成了科学教育、环境教育、排球教育、艺术教育等特色,70多个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B校开设足球、竹笛、跆拳道、国际理解教育等特色课程,以及40余个社团活动,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C校形成了礼仪教育、励志教育、职业启蒙教育、习惯养成、航模制作、泥塑、轮滑、环境文化等特色,近百个社团活动全方位地促进农村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管理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知道,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要素构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因素。因此,需要抓住主体因素的实际需求,并兼顾客观因素中的成果提炼,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1.注重课程建设顶层设计,进一步处理好学校的课程规划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

纵然每个学校都有课程规划,也形成了课程体系,还有的学校绘制了课程图谱,所有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课程规划基础之上。因此,编制好学校的课程规划,研制《课程规划实施纲要》是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目前来看,虽然部分学校有了课程规划,但离课程形态的规划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好好考虑课程的性质定位、课程的目标确立、课程的内容选择、课程的课时安排、课程的实施建议、课程的资源开发以及课程的评价建议等。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课程规划需要站在儿童立场,坚持问题导向,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在课程规划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规划课程,同时注意留出空白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

2.健全教学管理落实机制,进一步处理好管理的刚性约束和教师的弹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各校虽然都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机制,规章制度也很齐全,检查反馈也非常及时,按理说已经有了一整套教师非常熟知的教学管理。但这些刚性的教学管理要求也使得教师形成了一套应对策略,在填写各种检查表格时过于注重形式。比如,其中有一所学校的教研组工作手册中有一项“教研组参加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应该说,在教研组计划中融入“课题研究”计划安排的学校并不多,那么,教师是如何对待的呢?教研组的“2018-2019學年度第一学期”的计划中,课题研究一栏的起始时间填的是2012年1月,“完成情况”是“执行中”,还有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8年”,甚至还有课题研究起止时间是“2011年2月—2015年2月”……这些也许只是个别现象,或许一个课题研究的时间真的需要长达八年之久,但是否也有可能是教师的“机械式”应对呢?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刚性管理的同时,给教师一些弹性发展的空间。弹性发展是一种差异化发展,而差异化发展其实质也是个性化发展,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源问题。尤其面对学校教师年轻化倾向比较明显的现状,教师的弹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强化创新做法宣传力度,进一步处理好操作的具体举措和成果的系统提炼之间的关系。

从调研情况来看,3所学校都有一些创新举措,在实践层面已经比较成熟,显示出了比较好的实践效果。与此同时,各校也都非常重视教师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副产品就是论文成果。从教师发表的论文来看,虽然篇数也比较多,有的学校达到近百篇,但这些论文发表的刊物层次不够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理论支撑下的实践探索,缺乏对成果的系统提炼意识。为此,我们建议,学校具有实践效果的创新做法、举措,需要通过系统提炼去推广辐射。一方面,可以在系统提炼的过程中进一步修正、完善现有的做法和举措,使之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推广辐射,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学校的办学成果,使其更具社会认同性。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