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4-26胡桂花李晓琴赵贵凤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出院

胡桂花, 李晓琴, 赵贵凤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发生率较高,并呈明显增多趋势[1]。微创内固定术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然而因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致使护理难度增大,加之术后患者康复时间较长,出院后极易因缺乏专业的指导与干预而影响康复效果。早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是指术后及早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并强化患者家属对各项康复训练的了解与掌握,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仍能得到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的一种干预方式。为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我科采用了术后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③无认知障碍;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并发症不宜多活动者;②患者及家属依从性低不配合者。共入组104例,以患者入院顺序单双数分组。对照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64~92岁,平均(80.2±3.4)岁;观察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66~91岁,平均(81.3±3.8)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对照组干预措施

术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指导用药,并给予心理安慰等;术后6小时或患者感觉功能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等;出院前向患者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出院后坚持运动、按时复查等。

1.3 观察组干预措施

术后采用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干预措施。

1.3.1 康复锻炼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渐进性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并强调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锻炼计划,具体为:①早期锻炼(术后当天至术后2周),护理人员首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早期锻炼的作用与价值,指导患者家属掌握锻炼的要点与方法,以便家属协助患者规范、合理的进行锻炼;锻炼内容包括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足趾主动运动、直腿抬高运动、髋膝抗阻屈伸运动及坐位训练等,每天锻炼3~5次,共30~50 min。②早中期锻炼(术后2周至术后1个月),除以上训练外,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坐站练习,利用助行器保护,进行适当的体重站立,同时指导患者在仰卧下行双下肢踩空自行车运动,每天1~3次,每次2~5 min;另外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伸屈等锻炼,患者站立时可指导其利用扶手进行髋关节内外旋及伸屈等练习。③中期锻炼(术后2~3个月),在加强早期及早中期练习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步行练习,逐渐增加患腿负重,逐渐从持拐杖步行向扶拐杖步行、弃杖步行过渡。④后期锻炼(术后4~6个月),除继续强化前期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锻炼。

1.3.2 依从性监管及家庭指导 ①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前,护理人员不断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宣教,系统、全面、认真地的向患者家属介绍康复方案的相关内容,确保患者家属准确掌握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护理要点、锻炼的重要性及方法等,以便在患者出院后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②患者出院前将患者或其主要照护人添加至本科室的康复微信群中,并定期在微信群中推送康复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锻炼方法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可通过微信与患者进行互动,了解患者锻炼强度、频率等,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建议。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康复效果 于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康复优良率来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判定标准为优:髋部疼痛感消失,可正常活动,并可自理生活;良:髋部偶有疼痛感,活动时需扶手杖,但基本可自理生活;可:伴有明显的髋部疼痛,行动需搀扶,不能自理生活;差:伴有严重髋部疼痛感,需卧床,且生活不能自理[2]。康复优良率=(优+良)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 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法(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3],满分100分,超过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评估时间为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

1.3.3 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于上述时间段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以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评分为0~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4]。

另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同时以院制问卷表评估护理满意情况,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

组别例数Harris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干预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干预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5250.2±5.370.3±6.976.8±3.255.9±5.472.9±4.480.9±4.3对照组5250.5±5.762.8±7.268.4±5.255.7±4.963.3±4.875.9±3.3t值0.3346.51311.9140.23812.7687.989P值0.370<0.001<0.0010.406<0.001<0.00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优良率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观察组康复效果评价优28例,良21例,可2例,差1例,康复优良率94.2%;对照组康复效果评价优15例,良25例,可10例,差2例,康复优良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P=0.012)。

2.2 两组笔者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对比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1±0.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8±1.5)d,护理满意度评分(95.8±1.3)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4.0)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70、23.885,P=0.000、0.000)。

组别例数干预前(分)术后3个月(分)术后6个月(分)观察组5253.9±3.970.9±4.984.3±4.0对照组5254.3±4.160.8±5.276.8±3.8t值0.61212.24211.773P值0.271<0.001<0.001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骨科常见的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其发生率较高,约占髋部骨折的50%,占全身骨折的1.4%[5-6]。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其发生率也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并可显著减少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7]。然而,受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耐受性差、基础疾病多等特点的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出院后仍需坚持进行康复锻炼[8]。且出院后康复锻炼情况往往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情况。故而,做好对患者各项干预与指导的重视,尤其是出院后家庭康复锻炼的重视非常必要。

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方式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干预,通过分析患者情况,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锻炼方案,能够指导患者有步骤、分时间的进行锻炼,可显著提高干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患者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不断的感受到病情的好转,促使其锻炼信心提升,改善依从性;而加强对患者家属宣教的重视则便于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同时在家属的监督下,还可促使患者更好的遵从医嘱进行相应锻炼,为其康复提供有效保障;此外,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交流、知识推送同样可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出院后指导,有利于患者康复效果提升[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在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效果中可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存在部分患者家属对于康复训练内容及技巧掌握不准确、指导不科学等现象发生,这就需要临床上继续

完善干预方案,尽可能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为全面、更便捷的指导。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出院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