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种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力评价

2020-04-25金银利史洪中马全朝林艺文张中华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尺蠖酰胺菊酯

金银利,史洪中,马全朝,林艺文,张中华

(1.信阳农林学院 农学院,河南省豫南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 信阳 464000)

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Warren),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成虫繁殖能力强,产卵量大,幼虫为咀嚼式口器,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1-7]。据研究报道,灰茶尺蠖的分布几乎遍布了我国所有产茶省份,如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和河南等省[8-10]。灰茶尺蠖低龄幼虫(1~2龄)喜欢群居于茶丛蓬面取食茶树的嫩叶,1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形成网状半透明膜斑,2龄后期啃食叶片呈“C”字形缺口,3龄后向下转移,开始取食成叶与老叶,被其咬食后茶叶叶片出现缺刻或孔洞,4龄后可将叶片连叶脉全部吃光。灰茶尺蠖严重发生时,可将茶树新梢嫩叶和老叶全部食尽,仅留秃枝,导致茶树成片死亡,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给茶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1-12]。

灰茶尺蠖在信阳毛尖产区一年发生5~6代,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其余各代存在世代重叠现象,一般夏秋季发生严重。灰茶尺蠖1~2龄幼虫的食叶量很少,3龄后食量占总食叶量的96.01%,其为害具有暴食性,防治难度较大,已经成为信阳茶区茶树上的头号害虫[13-15]。目前,对灰茶尺蠖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精油、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和性诱剂的推广应用方面。植物精油的熏蒸活性等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适于大面积茶园防治;病毒制剂一般容易受到夏秋季高温的影响,且见效慢;性诱剂目前仅用于灰茶尺蠖雄虫的诱杀[16-19]。所以,对灰茶尺蠖夏秋季的暴发性为害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控制灰茶尺蠖在信阳茶区夏秋季的暴发为害,筛选出防治灰茶尺蠖的应急高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浸叶法,使用4个种类的7种杀虫剂原药,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进行了室内毒力评价。本研究将为信阳茶区防治灰茶尺蠖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对指导应急防治灰茶尺蠖幼虫在信阳毛尖茶区夏秋季的暴发为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灰茶尺蠖幼虫采自信阳市马鞍山茶叶试验场(32.12°N, 114.05°E),于室内用新鲜茶叶枝条饲养扩繁。饲养条件:温度25 ± 1℃,相对湿度RH为80 ± 5%,光周期为14L: 10D。灰茶尺蠖第2代幼虫孵化后,选择个体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2龄幼虫作为供试虫源。

1.2 供试药剂

参试药剂分属于4个种类的7种杀虫剂原药,分别为98%唑虫酰胺、90%茚虫威、98%虫螨腈、96%高效氯氟氰菊酯、98.35%溴氰菊酯、95%高效氯氰菊酯和98%联苯菊酯。以上原药的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试验测试的7种杀虫剂详情

1.3 试验方法

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7种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稍作修改。根据前期预备试验结果,将各供试药剂先用丙酮溶解,用1%的T-80水溶液配制成母液1000 mg/L,再用1%的T-80水溶液分别稀释成7个预先设定的系列浓度(表2),混匀备用。将在茶园采摘的新鲜茶树嫩梢用清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备用。之后,将洁净晾干的茶树嫩梢完全浸入已配好的药液中约30 s,让茶叶嫩梢与药液充分接触,取出后置于滤纸上自然晾干,再用湿润的脱脂棉包裹茶树嫩梢下部保湿,放入一次性培养皿(直径15cm)中。选取室内扩繁饲养的第2代灰茶尺蠖2龄幼虫,用细毛笔刷将其接入塑料培养皿内,每皿内均接入10头,每处理重复3次;对照用不含药剂的T-80水溶液浸梢。以上各处理培养皿置于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RH为80 ± 5%,光周期为 14L: 10D的人工气候箱里,观察记录24 h和48 h后各处理试虫存活率,以毛笔轻触虫体而不动或虫体僵硬者视为死亡。对照组死亡率在10%以内视为有效试验。

1.4 数据处理

所有室内毒力测定数据均用Polo Plus Version 2.0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0统计计算致死中浓度LC50值、95%置信区间、毒力回归方程、校正死亡率和相对毒力指数。

相对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其余供试药剂的LC50)。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24 h的毒力效果

浓度为100 mg/L的虫螨腈24 h的校正死亡率为100.00%,显示出较高的杀虫活性,其次为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而茚虫威和唑虫酰胺的杀虫活性较低(表2)。虫螨腈、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茚虫威和唑虫酰胺7种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24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3.96、45.41、47.61、55.59、70.63、263.78、489.59 mg/L,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 = 2.34x + 1.78、y = 11.46x + 2.58、y = 1.97x + 1.69、y = 1.12x + 3.05、y = 1.73x + 1.80、y = 2.49x - 1.02和y =3.78x - 5.16(表3)。以唑虫酰胺为标准药剂,虫螨腈的相对毒力指数为20,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和茚虫威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1、10、9、7和2。这说明,唑虫酰胺24 h的毒力最低,而虫螨腈24 h的毒力最高,约为唑虫酰胺的20倍(表3)。

表2 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24 h和48 h的校正死亡率

表3 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24 h毒力

2.2 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48 h的毒力效果

杀虫剂在较低浓度下,48 h的毒杀效果比24 h的毒杀效果明显,如联苯菊酯、茚虫威和唑虫酰胺较低浓度处理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明显升高(见表2)。虫螨腈、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茚虫威和唑虫酰胺7种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0.64、21.66、26.43、28.23、38.55、178.32和318.02 mg/L,从其95%置信区间来看,虫螨腈、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见表4)。上述7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 = 1.80x + 2.64、y = 1.26x + 3.31、y = 1.41x + 3.00、y = 2.01x + 2.08、y = 1.70x + 2.30、y = 1.46x + 1.73和y = 2.57x - 1.43(表4)。以唑虫酰胺为标准药剂,虫螨腈和溴氰菊酯的相对毒力指数均为15,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和茚虫威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2、11、8和2。这说明,唑虫酰胺48 h毒力效果最低(表4)。

表4 杀虫剂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48 h毒力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杀虫剂较低浓度处理灰茶尺蠖2龄幼虫48 h比24 h的校正死亡率高,说明了杀虫剂较低浓度处理48 h的毒杀效果比24 h的毒杀效果明显。杀虫剂24 h处理时,虫螨腈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次之,茚虫威和唑虫酰胺的杀虫活性最低,揭示了虫螨腈处理24 h比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24 h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力活性高[20]。48 h处理时,从95%置信区间来看,虫螨腈、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揭示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比虫螨腈的速效性较弱。虫螨腈是新型吡咯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体内细胞的线粒体上,阻断昆虫呼吸作用使之不能产生能量。该药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在叶面的渗透性强,有一定的内吸作用,杀虫谱广,速效性好[21]。在我国,虫螨腈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20 mg/kg[22]。因此,虫螨腈可考虑用于应急防治灰茶尺蠖幼虫在信阳茶园夏秋季节的爆发为害,既可以兼治其它刺吸类茶叶害虫,也可以减少施药次数,节约成本,减少茶农经济损失。

目前,灰茶尺蠖的防治研究主要侧重于病毒制剂和性诱剂的推广应用。病毒制剂一般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如温度(尤其是高温)和降水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而且见效慢,持效期短;性诱剂一般仅用于对灰茶尺蠖雄成虫的诱杀。所以,对于暴发性为害的灰茶尺蠖幼虫的短时应急防治,还是离不开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的使用。在茶园害虫的防治中,尤其要注意药剂的使用剂量,药剂的使用量越大,茶叶安全系数就越低。随着害虫对药剂抗性的增强,在防治中如果只是加大用药量的话,不仅会增加防治成本,而且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伤害天敌。因此,在夏秋季节暴发为害的灰茶尺蠖幼虫的应急防治中,只有正确选择高效低毒杀虫剂,并采用合理的施药方式,才能够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文中探讨的7种杀虫剂尤其是虫螨腈在茶园的防治效果,还需进一步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另外,结合药效试验,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对茶园天敌等有益生物的影响,以做到药剂防治和天敌利用协调起来,提高科学用药水平,这对我国茶叶生产无公害化发展和促进农药减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尺蠖酰胺菊酯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桉树尺蠖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草酰胺缓释氮肥的特性分析及建议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欧盟拟禁止联苯菊酯在温室使用
为尺蠖寻求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