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
——来自CFPS的经验证据

2020-04-25覃津津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禀赋农村居民变量

覃津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1 引言

农民始终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施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将被注入更多现代理念和新式方法,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均离不开农民的参与,这无形中对农村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储备都相当贫乏,大量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留守人员身体素质欠佳,劳动技能和文化程度低下。同时,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高、收益慢等特点,加上现实中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惰性开始凸显。

谢江红和王周火对农村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绝对水平低,相对水平更低[1];李宜航在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进行研究时发现,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在减弱,特别是对于教育和医疗的投资有递减趋势[2];老龄化负担和子女抚养负担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挤出效应显著[3];农民收入增长受限主要是因为低水平的就业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下[4];陈国生等以湖南省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证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影响显著,不仅能够扩宽就业渠道,还能够完善就业渠道,使农民生计选择具有多样性[5-6];郭剑雄将农民看成理性人,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规则,农民将会转变对家庭人口量和质的偏好,使其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人口质量来更好的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而人力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农民面对多种机会选择将更具有自主性,从而实现农民职业化[7];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与就业转型过程中需要不断培育人力资本动能,人力资本动能释放会在政策激励和指导下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经营性就业[8]。

2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就业性质的作用机理

人力资本投资会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迁[9-10],产业结构变迁又会影响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和升级[11-13],其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需求消费行为。对人力资本教育、医疗和迁移等方面的投资会刺激相应人力资本投资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如教育行业、培训行业、医疗行业、保健行业、交通行业、通讯行业等,这种投资需求的增加会改变市场需求结构和产品供给结构,从而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相关产业的发展。再者,随着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其消费主体对商品品质的要求、鉴别能力、消费决策等均有提升,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产品质量和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

其次,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自身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产出效应,这种产出效应会带动人力资本要素贡献比例上升,从而改变产业产出中的要素贡献结构。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还具有外溢效应,会对其他资源要素配置产生影响,通过对于产业资源的集聚和置换,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结构,提高配置效率,直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模式演变。

再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般受到资源禀赋约束,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物质资源禀赋、金融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等。人力资本投资正好是对人力资源禀赋的一种突破,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培训投资和迁移通讯投资等会推动技术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源禀赋的外生增长,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培训投资和医疗保健投资等是对劳动力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修复过程,这种从劳动者内部进行的革新将会带动人力资源禀赋的内生增长,由此可以说明人力资本投资能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图1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的作用机理

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3.1 变量选取

针对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下文将通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证模型来进行具体验证。模型中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各要素,主要包括农村居民一年总阅读量、每周锻炼时长和每月手机费这三个具体衡量指标。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迁移投资,以上三项指标正好从教育、健康和迁移三方面代表了农村居民个人对其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被解释变量为农民非农就业,主要根据工作性质来判断农民是否为非农就业,属于二分变量。除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以外,本文还选取了农村居民最高学历、健康状况、家庭分得哪些集体土地、是否将土地出租给他人、是否经历土地征用、家庭土地资产和全年人情礼支出等七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3.2 数据说明

本次实证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全部来源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家庭经济数据库和成人数据库。CFPS2016年全国追踪调查成人数据库共采集36892例有效样本量,涉及变量1096个;家庭经济数据库共采集14019,涉及变量329个。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故在数据处理时首先剔除了调查中城镇人口的相关数据。本次实证以农村居民为分析单元,在数据使用上以2016年成人数据库为主,部分控制变量涉及到家庭经济数据库,在前期数据整理时已做了匹配和合并处理。在根据所选变量去掉缺失值以后共有1582例有效样本,样本量能够满足回归分析需要。

4 模型构建与描述性统计

4.1 模型构建

农民就业性质属于二分变量,选择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选择logistic分析模型,其计量方程表达式为:

其中,α为截距,β1、β2…β10为待回归系数。p为非农就业概率,PQ1102为农村居民一年总阅读量,QP702为每周锻炼时长,KU102为每月手机费,edu为农村居民最高学历,qp201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fs1为家庭是否有耕地,fs2为是否将土地出租给他人,fs3为是否经历土地租用,lasset为家庭土地资产,fu201为家庭全年人情礼开支。

4.2 描述性统计

在以上变量中有六个变量属于分类变量,我们对其出现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在数据整理时对其进行内部赋值。如因变量工作性质属于二分变量,在1582例有效样本中,从事农业工作(农、林、牧、副、渔)的共计485例,从事非农工作的共计1097例。为便于分析,我们在数据处理时将从事农业工作(农、林、牧、副、渔)记为0,从事非农工作记为1。表1显示了所有分类变量的频率和内部赋值情况。

表1 分类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中列出了数值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值型变量包括一年总阅读量、每周锻炼时长、每月手机费、家庭土地资产和家庭全年人情礼开支共五项,主要对各数值变量样本单位、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和标准偏差进行了统计。

表2 数值型变量描述性统计

5 估计结果与相关建议

5.1 估计结果

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估计模型各参数(见表3),发现本文最关心的解释变量每周锻炼时长和每月手机话费在1%水平上显著,一年总阅读量指标在10%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根据被解释变量内部赋值情况,并结合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一年总阅读量和每月手机话费对非农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与之前预测基本吻合。这一研究结论也与多位学者利用统计年鉴等宏观数据进行实证回归的结果一致[14-17]。每周锻炼时长体现的是农村居民对健康和身体的投资,其对农民非农就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民在身体健康层面的投资时间越多,其越可能从事农业就业。每周锻炼时长这一指标采集并未明确锻炼强度和锻炼地点,如果农村居民将从事体力劳动认作是锻炼的一种,那么在回答此调查时会出现每周锻炼时长与非农就业呈现负相关,从这一角度解释,这种情况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

表3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影响的logistic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

由表3可以看出,除了解释变量以外,其他控制变量最高学历、健康状况、是否将土地出租给他人以及家庭土地资产情况都对农民非农就业有显著影响,且显著水平都在1%水平之上。学历、健康实际也是人力资本存量指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是否将土地出租给他人以及家庭土地资产状况反映了家庭土地资本状况,回归结果显示家庭土地拥有情况对农村居民是否从事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与之前预测一致。人情礼支出本是用来衡量家庭社会资本的,该指标对农民是否非农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与之前预测有出入,这说明农民拥有多少社会资本与农民是否选择非农就业关系不大。

5.2 相关建议

5.2.1 加强网络通讯建设 通过实证分析在人力资本三大投资类型中,迁移投资对农民非农就业影响是最显著的。尽管我们考察的是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但也能基本反映实际状况。对农民的人力资本迁移投资除了农民自身对交通通讯等投入以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包括扩宽农村道路、通信运营网络全覆盖、修建物流仓储运输站点等,这些公共事务只能依靠政府力量去实施。人力资本迁移投资能够打开农民视野,增加就业信息和渠道,使农民拥有更多就业选择机会,从而有机会获得更加体面和更高收入的工作。

5.2.2 重视高等教育投入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政府财政支持和保障下,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全额财政拨款,不需要农民再投资,但国家对农村家庭中的高等教育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并不够。农民群体普遍学历不高,拥有高等教育经历的更是寥寥无几,在就业市场上几乎不具备任何竞争力。因此,农民应该更新观点转变意识,不能仅仅只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还应该尽量往更高级别学校去深造。教育程度会影响就业选择,不同的就业性质也会对工作报酬、所处阶层、社会地位等产生影响。同时,政府也应该重视对农民子弟的高等教育投资,例如对农村家庭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对愿意重回农村发展事业的高学历农民子弟给予相关政策优惠等,借以激发农民子弟对高等教育求学的积极性。

5.2.3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在日本,无论农业高中、农业职校或综合农业大学平均到每个县市都有1-3所;在德国,农业高校的学生不仅要参加农业实践,在四年级毕业时必须帮助解决某一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获得专业技能鉴定证书才能够毕业。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都是十分巨大的,就业市场上有经验、有资历、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格外受欢迎。中国农民受传统思维和生活环境影响,很少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进城农民多只能从事高风险、重体力、低工资类工作,我们也应该借鉴他国经验,开办不同层次的农业院校,给农民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使其再就业市场上拥有更高含金量。

猜你喜欢

禀赋农村居民变量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康德论根本恶和心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