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记忆中的提琴制作大师弗兰切斯克·毕索洛蒂(上)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提琴制作大师弗兰切斯克·毕索洛蒂逝世1周年

2020-04-24文/苏

乐器 2020年3期
关键词:制琴切斯制作方法

文/苏 琦

弗兰切斯克·毕索洛蒂(Francesco Bissolotti)大师是提琴制作界的一位传奇性人物。他是克莱蒙纳制琴业复兴的创建者之一,也是克莱蒙纳古典制作方法的传承者和忠实拥护者。当他还在世的时候,大家尊称他为“在世的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他是毕索洛蒂制琴家族的鼻祖,除他之外,他的4个儿子追随在他身边,他们是:马可·维尼乔(Marco Vinicio),毛里齐奥(Maurizio),维琴佐(Vincenzo)和蒂奇亚诺(Tiziano)。

弗兰切斯科·毕索洛蒂和他的五弦中提琴摄于1995年 摄影者:Capitano

少年不辞辛苦 梦想成为乐手

1929年4月2号,弗兰切斯克·毕索洛蒂出生于克莱蒙纳省的一座小城市索莱西纳(Soresina)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工,但是天生有副好嗓子,在他务农之余还经常作为索莱西纳歌剧院合唱团的男高音歌手参加剧院的歌剧演出。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少数受过教育的女性)。大哥是位业余小提琴手。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其乐融融,因为家里到处充满音乐的氛围。大师的叔叔是一位细木工匠人,受叔叔的影响,毕索洛蒂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就学会使用很多手工工具,并且熟识各种类型的木材。上世纪40年代末期,毕索洛蒂就读于克雷玛(Crema离索莱西纳大概20公里左右的小城市)的一所学习木雕和镶嵌艺术专业的夜校。当时的交通非常不便利,坐火车费用又太高。年轻的毕索洛蒂每天工作完之后,骑自行车来回40公里到夜校学习木雕和镶嵌艺术课程,风雨无阻。期间他还学习了小提琴演奏,最终成为一名业余的优秀小提琴手。毕索洛蒂年轻的时候,还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乐手组成小乐队经常到当地的小酒馆为歌手和舞者伴奏以补贴家用。受大哥的影响,成为一名职业的小提琴演奏家曾经是毕索洛蒂年轻时候的梦想。

顶着生活压力 学习提琴制作

由于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成为职业音乐家的愿望难以实现。热爱音乐又精通木工工艺的毕索洛蒂想到制作乐器,惟其如此才能很好的把这两门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经过再三考虑之后,当时已经身为两个孩子父亲的毕索洛蒂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决定报考克莱蒙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并于1957年被顺利录取。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初,毕索洛蒂就无师自通地制作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把小提琴。有制琴基础的毕索洛蒂是当时唯一一位既要工作养家糊口又要全职学习的学生。他每天学习工作14个小时以上,几乎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由于对提琴制作艺术的强烈热爱使他不知疲倦,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在此,不得不提及一下当时的克莱蒙纳提琴制作业的情况:自1551年欧洲最早的安德烈阿·阿玛蒂(Andrea Amati)小提琴的出现后,意大利克雷莫纳的制琴技术先后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阿玛蒂(Amati)、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和瓜奈利(Guarneri)三大家族所引领的兴盛辉煌时期,并于19世纪初逐渐走向了暗淡衰落。在衰落了一百多年以后,1937年克莱蒙纳市隆重纪念斯特拉迪瓦里逝世200周年,为了重塑斯特拉迪瓦里制琴之荣光,决定建立一所国际提琴制作学校。次年也就是1938年,意大利国家领袖亲自宣布了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正式成立。不久后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关门。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年,学校又重新开启。当时的克莱蒙纳几乎没有人记得提琴制作这个古老的传统,学校里也只有很少的几个学生,经常是一个人就可以形成一个年级。毕索洛蒂在学校求学期间,正处于克雷莫纳提琴制作业复兴之路的开端。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承接古代和现代克莱蒙纳传统制琴艺术的传承者和新纪元的创建者。1957年至1961年,毕索洛蒂就读于克莱蒙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在开始的三个月里,年轻的毕索洛蒂跟随彼得·达达(Peter Tatar)学习,后来达达去了美国,之后校方指定了彼得罗·斯加拉博托(Pietro Sgarabotto)来任教。由于大师的手工技术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以至于在刚开学的两个月里就已经完成了他在校的第一把小提琴。而其他学生则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毕索洛蒂从斯加拉博托那里学到全部的制琴课程,可以肯定地说斯加拉博托的制琴风格不是很柔和细腻,但是非常刚劲有力。早期毕索洛蒂的制琴风格跟他很相似。

毕索洛蒂家族(从左到右):维琴佐,蒂奇亚诺,弗兰切斯科,马可·维尼乔,毛里奇奥。摄于1981年 摄影师:Quiresi

弗兰切斯科·毕索洛蒂在克莱蒙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 摄于1961年

拜萨科尼为师 从此改变制琴风格

1961年毕业后,毕索洛蒂就直接留校任教至1982年。1962至1964年,毕索洛蒂参加了米兰的两位制琴大师朱塞佩.奥尔纳蒂(Giuseppe Ornati)和费尔迪南多.加林贝尔蒂(Ferdinando Garimberti)举办的油漆和修复学习班。1958年毕索洛蒂第一次遇到著名制琴家和修复大师,旅美意侨西莫内·费尔南多·萨科尼(Simone Fernando Sacconi)。萨科尼是研究斯特拉迪瓦里的专家,也是《斯特拉迪瓦里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系统的介绍和阐述了克莱蒙纳古典传统提琴制作方法。故此书被公认为提琴制琴界的《圣经》。当时萨科尼是途经意大利特地来参观克莱蒙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的。毕索洛蒂与萨科尼一见如故。当毕索洛蒂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时,他马上向萨科尼提出拜他为师。这次相遇对后来毕索洛蒂的制琴艺术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而改变了他的制琴风格。1962年,在萨科尼的带领下,比索洛迪和他一起开始重新整理斯特拉迪瓦里博物馆(当时叫做乐器学博物馆)。年轻的毕索洛蒂整天整月地待在乐器学博物馆里,接触和研究伟大古代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里生前使用过的原始工具、模型和图样,并在萨科尼循循善诱地引导下越来越接近和领会到17世纪的克莱蒙纳那个神话时期的伟大制琴大师们的制作奥秘。同年,萨科尼曾建议毕索洛蒂搬到纽约和他一起为沃利茨琴行(Casa Wurlitzer)工作,由于家人反对未能成行。但是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就此终结,从那以后至1972年(萨科尼逝世之前),萨科尼每年夏天他都会来克莱蒙纳度过2~3个月的假期,毕索洛蒂工作室也成为他的落脚点。由于萨科尼的威望,许多音乐家和收藏家都会带着他们的名琴(包括斯特拉迪瓦里,瓜奈利等)慕名而来请他为他们的乐器进行调整或修复。这时候,萨科尼就会让年轻的毕索洛蒂仔细观察每一把名琴并且耐心讲解每一把琴的特征和来历。这让年轻的毕索洛蒂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萨科尼不在克莱蒙纳的日子里,他们之间便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在信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有时还寄些照片和图案或者亲手画的草图加上数据以及尺寸和注释。

1961年在克莱蒙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斯加拉博托和毕索洛蒂

萨科尼向毕索洛蒂传授技艺

左图:小提琴博物馆收藏的原版斯特拉迪瓦里使用的小提琴内模模具右图:毕索洛蒂大师1973年制作的小提琴内模模具

1962年~1972年,整整10年的时间,毕索洛蒂完善了自己的制琴艺术并且在萨科尼的指导下越来越熟知传统克莱蒙纳古典制琴艺术的奥秘——使用内膜制作方法。克莱蒙纳传统内模制作方法的精髓在于: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乐器每一把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次粘上角木后,即使使用同一个模具也需要制琴师每一次都按照自己当时不同的想法和感觉来重新绘制琴角的曲线,之后的过程也都随之改变。这就意味着每一次制琴师都在制作一把不可复制的“全新”的乐器。而不是制作千篇一律的复制品。这种制作方法能使制琴师不断地提高职业修养并不断地超越自我,使每一把乐器都带有制琴师强烈的个性特点,这是其他学派的制作方法无法达到的境界。后来毕索洛蒂成为克莱蒙纳古典内膜制作方法的传承者和忠实的拥护者。

重振克雷蒙纳雄风 再度成为提琴圣地

1965年~1979年,克莱蒙纳市市长亲自任命毕索洛蒂为斯特拉迪瓦里博物馆管理人。1973年,毕索洛蒂和一些年轻的同事及学生们创立了阿科拉佩(A.C.L.A.P.)即克莱蒙纳专业制琴家协会,该协会不仅主张推广和发扬使用克莱蒙纳古典制琴方法,还为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免费提供工作场所并且大师还在完成学校繁忙的教学任务之余来到这里为学生无偿指导。1980年,毕索洛蒂成功构思和举办了一个展题为“从一棵树到一把琴”(dall' albero al violino)的关于如何按照克莱蒙纳传统古典制作方法制作小提琴的大型环欧巡回展(甚至后来到日本东京进行展览)。展览于1980年5月4号在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拉开了为期3个月的帷幕。后来还在欧洲各国巡展,并受到欧洲各界人士的极大反响和重视。该展览分四个部分让人们深入地了解到克莱蒙纳古典提琴制作方法的奥密,并让人们意识到克莱蒙纳在多年的衰败期以后又重新回到全世界提琴制作舞台的中心,从此开辟了现代克莱蒙纳提琴制作学派的新纪元。毕索洛蒂对克莱蒙纳现代提琴制作业的大力推广可谓功不可没。

(待 续)

猜你喜欢

制琴切斯制作方法
初中生物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以《输血与血型》为例
叶腊石聚合成型及其旋转磁盘的制作方法
收藏百年欧洲制琴工具 填补制琴文化研究空白
石岩里9号墓出土金制带扣的制作方法考察
能量矿物的选择及强磁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熊布诺的一百个朋友
听懂木头的声音
文化演艺平台打造爱乐人的盛会
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
守住一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