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

2016-02-02郑小玉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

郑小玉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60)



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

郑小玉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60)

深圳大学学生创新发展基金,项目编号:16XSCX02。

【摘要】18世纪中叶,西方音乐史由巴洛克时期进入古典主义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视角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音乐开始由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渡。与此同时,键盘的演奏技术不断地探求新技法,大大地推动了钢琴制琴艺术的发展,促成了西方音乐风格的多样化。音乐在整体上呈现出平衡、清晰、严谨的特征。本文以“钢琴”作为艺术载体,从人文思想、音乐风格和乐器形制等方面对古典主义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进行多视角、全面性的观察和分析。

【关键词】古典主义;制琴;钢琴体裁

一、古典主义时期的人文思想与音乐风格

(一)启蒙运动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18世纪中叶后,整个欧洲面临着推翻封建政权、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新格局。欧洲众多国家先后爆发了民族独立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是一场哲学和思想斗争的启蒙运动,对整个欧洲各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启蒙运动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固有思想和行为约束的挑战①,它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反对矫揉造作,提倡自然,反对专制权威,提倡个性自由、权利平等,先进的人文思想和美学原则直接影响了欧洲古典艺术的创作。

(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发展

18世纪至19世纪初钢琴艺术的古典主义时期,是钢琴艺术时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后来的钢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赫的和声对位风格让位于纯粹和声的主调风格成为整个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特征。②古典主义时期是一个新兴的风格转变时期,主调音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被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在此之前,巴洛克时期音乐主要以复调音乐为主,各声部的旋律走向都以严格的对位形式进行,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过渡到了以主调音乐为主的音乐走向,有明显的主旋律声部,其他声部作为伴奏声部衬托着主旋律声部。音乐也逐步从教堂走向社会,开始面向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公开的音乐会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圈,大量的曲谱被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往宗教题材的音乐也出现在了世俗的舞台上,题材内容丰富多样。随着法国大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作曲家们的生计也受到影响,由最初依赖宫廷、教会供养转变为独立的经营者。

二、钢琴制琴艺术的发展

16世纪初期,声乐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器乐处于伴奏地位。到了巴洛克时期,器乐音乐逐渐受到了制琴家的重视,器乐制造技术也趋渐完善,进而促使了一大批作曲家以及器乐爱好者对器乐进行了专门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器乐曲渐渐地成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体裁形式。

钢琴的前身是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又称为“大键琴”,它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的英国,该琴是通过触键使已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弦而发声,音色尖锐而清晰。它的外观造型与现今的三角钢琴非常接近,构造原理也大致相同。制琴师常用羽管做拨子,所以拨弦古钢琴也称为“羽管键琴”,它是巴洛克时期演奏通奏低音和独奏音乐会的主要乐器。羽管键琴的力度范围可以从p至f,由于拨弦古钢琴主要靠拨子来敲击震动琴弦发音,其音色较硬、音值较短,缺少了音乐的表现力,加上拨弦的发声音质比较粗糙,致使音乐在呈现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击弦古钢琴又称“翼琴”,早在12世纪就已出现。击弦古钢琴为长方形,声音是通过琴键另一端的铜质叶片击弦而发声,音色较柔和,音量较小。击弦古钢琴的内部安装了音板和琴弦,音量较小,因此它不太适合在大型的场地演出,击弦古钢琴在音响效果上大大胜过了拨弦古钢琴,音响有强弱的对比,在音响效果上弥补了拨弦古钢琴的不足,因而受到了许多作曲家对喜爱。

随着西方音乐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钢琴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希望钢琴能有更大幅度的表现力。意大利制琴大师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福里(Bartolomeo Cristofori, 1655-1731)综合钢琴的前身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的特点,首先将“琴槌向下击弦”的原理用于羽管键琴,并在1710年用拨弦钢琴的琴身制作出了一架击弦钢琴。③改良后的钢琴的诞生标志着钢琴乐器时代的到来,从它的构造原理、造型结构方面来看,击弦古钢琴可以说是现代钢琴的前身。

克里斯托福里以拨弦古钢琴的琴身为原型,又采用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对拨弦古钢琴进行有效的改良,从而制造出了历史上第一架现代意义上的钢琴。1789年,德国人约翰·施泰因(Johann Stein, 1728-1792)又为钢琴设计了踏板,踏板的装置是钢琴艺术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从此钢琴的音色更为饱满悠长。

在《琴键上的芭蕾——钢琴》一书中提到,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至少有70%的乐器制作家是钢琴制作家,以18世纪“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出现进入了钢琴制琴艺术的全盛时期。④在古典主义时期,海顿的创作作品里有许多是为拨弦古钢琴所作,大约在莫扎特晚期时,钢琴曲的创作开始广泛盛行。当时他所用的是著名的史坦恩制琴,这种钢琴能奏出快速而优美的旋律,因而促使了莫扎特塑造出典雅、轻快、诙谐的曲调。1803年,法国巴黎的艾拉尔公司送给贝多芬一架68键的钢琴,并且附有四个踏板。音域的扩大为贝多芬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正因为这台钢琴丰富的音色表现,促使了贝多芬谱写出了《热情》钢琴奏鸣曲(Op. 57)。1818年以后,贝多芬使用了英国布得伍德制作的钢琴创作了《汉马克拉维亚》钢琴奏鸣曲(Op. 106),这架钢琴现被收藏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国家博物馆。在贝多芬的晚年,钢琴的制作越来越完善,音域在不断扩大,音量也更大了,激发了作曲家更多的创作灵感。

三、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体裁和风格

18世纪中叶在西方音乐史上由巴洛克时期过渡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一阶段里,钢琴的诞生对整个音乐史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从历史年代来看,钢琴的产生过程与主调音乐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种风格极具简约化,正符合 “回归自然”的思想。在此期间,涌现了大量的作曲家,他们把钢琴在创作上和演奏实践上都做了精细的改良。

(一)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体裁

18-19世纪是古典主义时期发展钢琴的重要时期,此时期钢琴发展了许多体裁,其中奏鸣曲是钢琴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以对比原则为主的古典奏明曲式逐渐占据绝对优势。它打破了巴洛克时期统一的美学原则,在审美情趣、演奏技巧、风格展示等方面形成了钢琴独特的艺术特征。

在18世纪,德国作曲家约翰·克利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 1735-1782)长期生活在意大利,他确立了奏鸣曲的基本风格,在结构方面突出了平衡与对称,在结构方面突出了平衡与对称,并多运用重复和模进。多明尼克·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是热衷于研究键盘演奏技巧的作曲家,他经常运用双手交替、远距离大跳音型、华丽的装饰音、颤音、快速的音阶等新的演奏技法。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逐渐趋向主调音乐,常运用3/8、6/8的节拍进行,带有舞蹈性的特征。18世纪下半叶,海顿与莫扎特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大胆地革新,他们省略了奏鸣曲中的第二乐章或第三乐章,确立了三个乐章的奏鸣曲形式。18世纪晚期,贝多芬对奏鸣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将乐曲高度浓缩,创作手法上多处运用重音标记、四度叠置的和弦、十六分音符等,还从内在思想上对钢琴进行了挖掘,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结构上体现出明显的主题动机、速度的对比、突出乐曲的戏剧性、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调性的不稳定,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作品鸿篇巨制的雄浑气魄,标志着奏鸣曲进入成熟的发展时期。

(二)其他钢琴作品体裁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一生的创作主要是对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清唱剧的创作,钢琴的创作并不占主要地位。⑤除了奏鸣曲、协奏曲之外,他还创作了一些随想曲、幻想曲及变奏曲,如:《C大调幻想曲》(Hob.VII:4)及《f小调变奏曲》(Hob.VII:6)等作品。除了钢琴独奏曲以外,海顿还创作了2首钢琴协奏曲,海顿的钢琴协奏曲是18世纪器乐协奏曲发展的新阶段,突出了钢琴的独立性,创作上有两个呈示部,并加入了华彩乐段。

变奏曲是贯穿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整个时期创作的重要体裁。音乐通常在装饰性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对速度、力度、调性等进行变奏,演奏多以即兴为主,以此来演奏者的炫技才华,如《C大调变奏曲》(KV 187a)、《降E大调变奏曲》(KV 299a)等。钢琴变奏曲的写作也贯穿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一生的创作生涯,主题大多取自当时的歌剧题材,在创作手法上沿用了莫扎特的装饰音、调性、力度、速度,又创新地在尾声部分呼应主题动机,并采用远关系调进行转调。

钢琴协奏曲也是莫扎特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体裁。莫扎特一生共创作27首钢琴协奏曲,在其钢琴协奏曲中,钢琴与乐队的关系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这与他所创作的歌剧密切相关,他所创作的协奏曲中融入了歌剧中大量的戏剧性与歌唱性元素,如:莫扎特所创作的《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V 299)中,长笛与竖琴音色的表现非常类似于人声,带有强烈的歌唱性,同时,乐器之间也互相对话,赋予了乐器鲜明的个性。

四、结语

十八世纪时世界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思想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古典主义也在这一进步思想影响下应运而生。⑥西方古典音乐中,键盘艺术开始兴盛,18世纪中叶,西方钢琴艺术开始进入到古典主义时期,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使钢琴演奏艺术和演奏风格变得更为丰富。本文主要以古典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依托,通过对钢琴的制琴发展、钢琴的音乐体裁以及作曲家的人文思想等方面的剖析,加深对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的理解,论述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探讨钢琴艺术在古典主义时期迈向发展高峰的原因。

古典主义时期因受到启蒙思想和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音乐家们热衷于新型艺术形式的创作,非常重视器乐艺术的研究,对钢琴制作尤为重视,它逐渐成为乐器家族中的主导乐器,多以独奏音乐会的方式进行公开化的演出,在演奏技巧上更加丰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使钢琴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器乐体裁。

注释:

①(美)格劳特,(美)帕利斯卡,余志刚译. 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9,357.

②苏琳.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风格[J].艺术百家 2008(3): 212-223.

③吴冉,蔡红涛编著:琴键上的芭蕾—钢琴[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7.

④吴冉,蔡红涛编著:同上,2003,12.

⑤张敏编著.钢琴艺术简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68.

⑥张国庆.古典主义音乐的渊源 [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2):5.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古典主义音乐的渊源[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2):3-5.

[2]吴冉.蔡红涛编著:琴键上的芭蕾——钢琴 [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

[3]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4]苏琳.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风格[J].艺术百家.2008(3): 212-223.

[4]张敏编著.钢琴艺术简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奔.试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5-117.

[6](美)格劳特,(美)帕利斯卡,余志刚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郑小玉(1992—),女,汉族,江西弋阳人,音乐学在读硕士,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向古典主义致敬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练习曲的特征再叙
丑陋教会的揭露者
拉威尔《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总谱分析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中西古典主义绘画构图艺术比较研究——以《鹊华秋色图》和《掠夺萨宾妇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