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家血站核酸集中化检测结果分析

2020-04-24王艺芳葛文超李俊英李建斌方建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集中化血站阳性率

王艺芳,葛文超,李俊英,李建斌,方建华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12)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无偿献血服务体系,加强血站血液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提高血站实验室检测能力。2015年,河南省还没有全面开展核酸检测,在河南省卫计委协调下,由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洛阳市中心血站、焦作市中心血站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承担全省18家血站核酸检测任务。血液中心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承担了7家地市级中心血站的核酸集中化检测工作,实现了2015年底核酸检测全覆盖。现将一年来的集中化检测工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31日省血液中心和七家中心血站采集的358923例经2种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2遍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均无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献血者均符合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2012)要求。采集血液时留取用于ELISA和NAT检测的标本,其中NAT标本在采样后4h内于2~8℃的低温离心机以1760g离心20min,离心后2~8℃临时保存,并在4h内运到实验室。标本运输和保存完全按照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中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科华核酸检测系统:NAT试剂(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试剂批号:20151013、20151114、20151115 等, 配套耗材由试剂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Hamilton Star全自动混样仪(瑞士HAMILTON公司),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公司),低温大容量离心机KUBOTA 8730(日本KUBOTA公司)。

1.3 实验方法 去除酶免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双试剂阳性的标本,采用科华核酸检测系统先进行HBV/HCV/HIV核酸定性8混样检测,混样检测阳性再进行拆分检测,实验操作严格按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混样有阳性而拆分阴性的标本则判为NAT阴性,混样有阳性拆分也有阳性的标本则判为NAT阳性。

1.4 质量控制 标本和试剂的运输和保存完全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中相关要求进行操作。标本检测全过程由试剂盒的质控品和室内质控品对实验进行有效控制。本实验室定期参加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和CITIC血液筛查室间质评项目。

1.5 集中化检测模式 7个中心血站的NAT标本均是经过两遍ELISA检测过的标本(双阳性除外)。省血液中心和7个中心血站分别签订了 《委托检验协议书》明确了血液集中化检测机构间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各集中化检测机构进行相应的血液及标本的采集、运送,移交,检测、检验结果的发送与接收等内容。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AT检测结果 对ELISA检测阴性(酶免双试剂阳性标本除外)的其中358 923例标本进行NAT结果,见表 1、表 2,共检出 286例 HBV DNA+、1例HCV RNA+和9例HIV RNA+。总的NAT阳性率为0.82‰,总的NAT结果无效率0.22%,总的NAT拆分阳性率61.16%。E血站NAT阳性率最高(2.06‰),B血站次之(1.41‰),最低为血液中心(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血站 NAT 结果无效率最高(0.57%),其次是 G 血站(0.34%),血液中心最低(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血站NAT拆分阳性率最高 (77.91%),A血站次之(74.07%),F 血站最低(4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每月NAT阳性率、NAT结果无效率和NAT拆分阳性率 每个月的NAT阳性检出率前期平均在0.94‰,后期则比较平稳,见图1。NAT结果无效率前期较高,后期降低,整体呈下降趋势,见图2。NAT拆分阳性率则大部分维持在50~72%(8月份例外),只有最后两个月较低25~35%,见图3。

表1 集中化核酸检测结果(n=358 923)

表2 集中化核酸检测结果核酸检测阳性项目类型(n=358 923)

图1 2015年-2016年每月NAT阳性检出率

图2 2015年-2016年每月NAT无效率

3 讨论

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AT)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相比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方法(EIA),血液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抗原抗体免疫检测的“窗口期”,从而大大降低经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1,2]。虽然,从理论上NAT并不能完全消除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但可以有效地预防经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3]。

图3 2015年-2016年每月NAT拆分阳性率

科华核酸检测系统在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共检测了358923例标本,其中纳入集中化检测的7个中心血站标本259342例,占72.25%。从表1可以看出7个血站以及血液中心之间NAT阳性率、NAT无效率、拆分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T总阳性率0.82‰,也高于该试剂实验室之前报道的0.30‰[4],略高于上海0.63‰[5]和西安0.66‰[6],低于上饶 2.60‰[7]、 杭州 2.00‰[8]、 合肥1.62‰[9]和乌鲁木齐 1.10‰[10],南京 0.94‰[11]。 其中E血站NAT阳性率最高 (2.06‰),B血站NAT阳性率1.41‰次之,血液中心NAT阳性率0.46‰最低。分析原因可能是:7个血站的标本全部送到血液中心集中检测,各个单位血液筛查实验室的酶免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所用试剂、酶免设备和人员操作水平以及不同地区流行病学特点也不尽相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NAT阳性率。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献血者人群中HBV/HCV/HIV病毒感染差异性的现象及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集中化期间,每个月的NAT阳性率前8个月平均在0.94‰,后5个月则比较平稳,见图1。N AT无效率前6个月较高,后几个月降低,整体呈下降趋势(见图2),可能与前期送检标本的质量和设备的超负荷远转,直接影响了核酸检测结果的有效性。NAT拆分阳性率则大部分维持在50~72%(8月份例外),只有最后两个月较低25~35%(见图3)。通过对这些质量监控指标的分析,笔者发现了实验室在集中化检测期间的一些问题:集中化检测期间,标本量的骤增使实验室和人员的超负荷工作运转以及机器设备不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这有可能是造成每月NAT阳性检出率和拆分率要比之前实验室报道略高[4]的原因。国内外的报道也表明,核酸检测过程中存在假反应性现象[12-14],原因可能是一定的实验室污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防污染是核酸检测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12]。另外,在集中化最初也发现了一些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一些疏漏环节,如由于送检单位之前从未进行NAT标本的采集和送检,送检标本标签的粘贴不规范,标本出现溶血、脂血以及量不足等诸多标本质量问题影响血液检测。通过和各送检单位沟通和培训,建立统一的标本质量标准后,标本质量得以解决。

实施集中化检测后,全面开展血液核酸检测,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集中化检测区域内所有血站的血液质量安全[15]。目前河南省境内集中化检测任务已经结束,中心血站都建立了各自的NAT实验室。但是,每个血站仅有一个NAT实验室和一套NAT设备,若遇实验室污染或紧急情况时,没有备用实验室,势必会造成结果无法按时发布,血液不能及时发往临床。故笔者建议,将河南省内所有中心血站(包括血液中心)NAT实验室结合实验室场地、设备类型、人员、信息系统、地域位置、血站现状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出信息对接方便、设备运行良好、人员资质较高和交通便利的NAT实验室作为其他地区的互助实验室,实行优势资源互补。

本血液中心承担的7家血站核酸集中化检测任务,利用了血液中心运行相对成熟的核酸实验室,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集中化地区核酸检测的全覆盖,有效防止了病毒经血液传播,保障了区域内的血液安全。此次核酸集中化检测各家血站的数据信息可以为其后期开展核酸检测作为参考。

猜你喜欢

集中化血站阳性率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分析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集中化的影响
内蒙古移动故障管理系统运行成效分析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新常态下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