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病情进展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水平的变化分析

2020-04-24薛峰薛芬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型肝炎标志物

薛峰,薛芬

(1.南阳市宛城区疾病控制中心体检科,河南 南阳473000;2.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理疗康复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乙型病毒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病[1]。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的定性检测及HBVDNA的定量检测[2,3]。慢性HBV感染临床转归呈现多样性,包括:慢性化及重症化,慢性化表现为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4,5]。重症化表现为重症肝炎、肝衰竭等。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不尽相同[6]。为探讨不同病情进展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定量水平,以阐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癌患者26例(A组),肝硬化24例(B组),慢性乙型肝炎 25例(C组),慢性HBV携带者27例(D组)。A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 20~75岁,平均年龄(52.85±6.53)岁。 B 组男15例,女 9例;年龄 21~75岁,平均年龄(53.15±6.58)岁。C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3.08±6.52)岁。 D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 21~75岁,平均年龄(53.12±6.54)岁。 四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符合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癌临床诊断标准;⑵HBV-DNA载量检测阳性;⑶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阳性;⑷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⑴存在心、肾、肺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⑵无法同时接受乙肝病毒标志物与HBVDNA检测;⑶存在其他非HBV病毒感染;⑷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3 研究方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试剂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采用美国BIO-TEKELX800全自动酶标仪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操作。

HBV-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器型号为Roche LightCycle 480。试剂购自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美国贝克曼AU-6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AS9.3统计学软件,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比较四组 HBsAg、HBeAg、HBeAb、HBcAb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sAg含量高于B、C、D组。C组HBeAg含量高于A、B、D组。A组HBeAb含量高于B、C、D组。C组HBcAb含量高于A、B、D 组(P<0.05)。 见表 1。

表1 四组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比较

2.2 四组患者HBV-DNA定量水平比较 A组HB V-DNA含量均高于B、C、D组(P<0.05)。 A组HB V-DNA 含量高于 B、C、D 组 (P<0.05)。 B、C、D 组HB 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四组血清ALT、AST水平比较 四组ALT、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 B、C、D 组(P<0.05)。 C 组 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D 组(P<0.05)。 B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见表3。

表3 四组血清ALT、AST水平比较

2.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 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 (r=0.458,r=0.473,P<0.05)。 HBV-DNA水平与HBeAb水平呈负相关 (r=-0.328,P<0.05)。 HBV-DNA 水平与HBcAb 水平无相关性(r=-0.068,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对HBV感染的诊断技术逐渐增多[7]。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HBV感染的技术包括:血清标志物检测、核酸检测、HBV基因型、显微镜检查等[8-10]。多种指标的联合应用,使HBV感染的敏感性、特异度显著提升。HBV血清标志物、HBV-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为体内HBV复制活跃程度、传染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之一[11],对临床诊断、治疗HBV感染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对不同病情进展的HBV感染者分别进行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检测。以期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临床特点提供理论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四组 HBsAg、HBeAg、HBeAb、HBcAb 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肝癌组HBsAg含量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HBV携带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含量高于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HBV携带者组。肝癌组HBeAb含量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HBV携带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组HBcAb含量高于肝癌、肝硬化、慢性HBV携带者组(P<0.05)。由于HBsAg阳性为HBV感染的标志,但HBsAg不含病毒核酸成分,主要组成乙肝病毒的外壳部分。HBsAg浓度与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及肝内HBV-DNA水平明显相关[12-14]。肝癌组中HBsAg水平最高,其次为肝硬化、乙型肝炎、慢性HBV携带者,提示随着患者病情加重,病毒复制活跃程度明显增加,而病毒活跃程度反过来促进病情进展。HBeAg为人体感染HBV后,跟随HBsAg出现的第2个血清学抗原标志物[15],在乙肝活动期检出率升高,提示肝细胞存在明显的损伤,患者有很强的传染性[16]。慢性乙型肝炎组HBe 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强有着密切的关系。HBeAb为机体受HBeAg刺激产生的相应抗体,既往的研究认为[17],抗-HBe阳性表示体内无HBV存在,无传染性,为预后良好的标志,但有部分患者抗-HBe阴性,因HBV基因存在变异,病毒仍可复制,甚至可出现病情加重[18]。本研究中A组、D组抗-HBe水平均较高,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HBcAb多在HBsAg出现后3~5周开始产生,此时HBsAg已经消失,HBsAb尚未转阳。HBcAb检出提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19]。C组 HBcAb含量高于 A、B、D组,A组HBcAb含量较其他组低,说明随着病情进展HBV复制能力有所改变。肝癌组中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HBV-DNA载量也高于其他组,提示随着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的增加,肝损伤程度也逐渐增加[20]。

进一步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b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HBV-DNA水平与HBcAb水平无相关性。说明将HBeAg与HBeAb定量水平与HBV-DNA载量结合起来,分析病毒活跃程度,可有效判断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与HBV-DNA水平存在相关性,两者结合检测可作为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乙型肝炎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